徐贲 http://www.chinavalue.net/216068/Default.aspx [收藏]
日志聚合
 
互联网上的公民教育徐贲在互联网的时代,公民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学校的课堂或纸媒的报刊了。网络正在发挥越来越多的作用,互联网公民教育的最大优势就是便利、迅速而不断更新的充足信息、多种多样的教育和参与项目,以及为网民提供的互动机会。从事公民教育的网站往往与新闻网站不同,它们有专门的宗旨…
发表时间 2013/6/30 0:19  发表于 网易博客
不说真话,发誓无用徐贲有报纸刊登了一篇《党员相信党性如同基督徒相信“上帝”》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个事例:“一位老革命,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谈笑从容。有一天,却不得不在自己的队伍中为自己辩诬。在被认为孤证难求时,他艰难而坚定地说出这几个字:‘我以党性保证’。如同基督徒心目中的‘上帝…
发表时间 2013/6/22 8:25  发表于 网易博客
宗教、文学和科学中的“妒忌”徐贲习俗道德把“妒忌”(envy)视为一种缺德、罪过和恶,这主要是受宗教和文学的影响。这种对妒忌的看法在美国的进化心理学里往往被加以修正,妒忌成为一种“有用”的心理功能,道德色彩也因此变得模糊。基督教的“七宗罪”都是因为对爱的遗背所致,分别是饕餮、贪婪、纵…
发表时间 2013/6/12 5:31  发表于 网易博客
“自由了,但没有解脱”:记忆思想者普里莫·莱维徐贲普里莫·莱维常常被人称为二十世纪的但丁,像中世纪的但丁描绘地狱一样,他以极为清晰、透彻的见证,为读者描述了纳粹极权罪恶的人间地狱景象。但是,无论他如何细致地描述这个地狱某个角落中的人物、事件和规则,都可能被没有地狱经验的人们置若罔闻…
发表时间 2013/5/28 6:20  发表于 网易博客
沾光和沾霉气徐贲连带罪过会令人深受其害,连带光荣则能让人因此得利最近,美国媒体报道了一则与希特勒有关的新闻,主角是一位现年95岁的德国老太太,名叫玛格特·威尔克(MargotWoelk)。她最近披露了一个自己保守了差不多一辈子的秘密,那就是她年青时曾担任过希特勒的食物“试吃员”。这是一个她连自…
发表时间 2013/5/24 7:10  发表于 网易博客
政治是每个人的副业:学做“精明的公民”徐贲许多人厌恶政治,嫌政治不干净,认为政治无非就是权术、阴谋、诡计和欺骗。他们躲避政治,尽可能不与它打交道,只是在不得已的时候才与它周旋。他们对政治小心翼翼,如避火或是防贼,随时害怕惹祸上身。对于高高在上的政治领袖,他们更是一面当神明供奉,一…
发表时间 2013/5/19 0:03  发表于 网易博客
希望在“哀大莫若心死”中死去徐贲中国人说“哀大莫若心死”,在美国心理学家施奈德(C.R.Snyder)的《希望的心理学》一书有一个相似的说法,叫“心理死亡”(psychologicaldeath)。其实,在这两个说法中,死去的都不是“心”,而是希望。希望是存在于心灵或灵魂中的东西,一个人没有自由的心灵,便不…
发表时间 2013/5/14 7:45  发表于 网易博客
中国人的良心问题:不做“吃米饭的机器人”徐贲我们生活在一个良心匮缺的时代,我们胆怯、懦弱,看着别人受难,却自己躲在一边;看着强权施虐、却默不作声。虽然我们羡慕有良心的人,为自己没有良心勇气而羞愧,但在现实的考验面前还是会选择不理睬良心地存活下去。良心本身不是道德原则,良心是在处理具…
发表时间 2013/5/10 6:28  发表于 网易博客
黄河浮尸与人的尊严徐贲据报道,“黄河兰州段浮尸万具无人管理”的网络谣言曾引起兰州市民及下游群众恐慌。为了更好地处理黄河浮尸,兰州市有关县区将组建专业打捞队,负责辖区内黄河浮尸打捞处理工作。令人毛骨悚然的“浮尸万具”不是一下子发生的,是在过去50年里累积的数字(不是尸体),可见这个问…
发表时间 2013/5/3 20:49  发表于 网易博客
刻印在人心上的律法徐贲经常可以听到这样关于“良心”的对话:一个抱怨说,“到处都是欺骗、奸诈、黑心坑人的事情,现在的中国人没有良心”,另一个反驳道,“良心多少钱一斤?少扯些有的没的,日子过实惠了才是真的”。前面一位是对世人普遍的良心缺失感到痛心疾首,而后面一位则是干脆接受这样的现实…
发表时间 2013/4/28 6:50  发表于 网易博客
“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差别徐贲读到一篇解释中国梦与美国梦不同的文章,其中提到,二者的不同是“是价值观上的差别”,“要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就必然奉行集体价值,以集体主义为哲学基础,追求的是集体的整体利益;相反,美国梦奉行个人价值,以个人主义为哲学基础,追求的是个人的物质利益。也就…
发表时间 2013/4/22 22:54  发表于 网易博客
公共话语危机中的“公知”背运徐贲文艺复兴持续了大约两个半世纪,到十六世纪晚期,已经进入了尾声。这个时候,在那些有影响的作家那里,如蒙田和莎士比亚,“对古典的热忱已经在不断衰退”,虽然古典的影响依然存在并起作用,但已经“远不是像以前那么似的深深执着”。许多人文主义者“虽然对古典任抱…
发表时间 2013/4/16 6:55  发表于 网易博客
选民对政客的“审慎信任”徐贲从历史上看,可以说,民主的历程是一个选民被政客“骗”精明的过程。政治人物不断向选民承诺他们想要的东西,以争取他们的选票,但又一而再,再而三地无法兑现或充分兑现承诺。政治人物不断的承诺和几乎可以预料的拙于兑现,周而复始地把选民“骗”得成熟起来。然而,这不…
发表时间 2013/4/12 12:01  发表于 网易博客
人文与言论徐贲人文主义的诸多成就之一便是将“人格”的观念引入了人的言论,它让我们看到,自由或不自由的言论最终会给人打上不同的人格印记。自从布克哈特(JacobBurckhardt)的经典名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明》(1860)问世以后,人文主义(humanism,简称“人文”)便成为历史学家和思想史家常用…
发表时间 2013/4/7 21:26  发表于 网易博客
宪政法治中的“人民领袖”徐贲人民领袖开始造反的时候,都能顺从民意,替他们出头,否则不可能成功。当他们成功了,便会“享有相当的尊重,故这种民治国尚可苟安于一时”。但是一旦大权在握,这样的领袖便“立刻就会肆意妄为”,重新以专制作为统治的手段。对于一个宪政法治的共和国来说,是否需要“人…
发表时间 2013/4/1 11:11  发表于 网易博客
徐贲的个人简介
徐贲的照片
单位:美国加州圣玛利学院
职务:英文系教授
简介:徐贲,曾任教于苏州大学外文系,现任美国加州圣玛利学院英文系教授。著作包括Situational Tensions of Critic-Intellectuals(1992)、Disenchanted Democracy(1999)、《走向后现代和后殖民》(1996)、《文化批评往何处去》(1998)和《知识分子和公共政治》(即将出版)。
徐贲的书评
徐贲的百科
最新访客
徐贲的社交圈
栏目统计
以上并非实时数据,每日0点更新
京ICP证041343号 京ICP备12005815号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0565号
Copyright 2004-2024 版权所有 价值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