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毓海 http://www.chinavalue.net/227993/Default.aspx [收藏]
标签:
5月17日,一场重要的会议在京举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是继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文艺工作座谈会、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之后,又一场聚焦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会议。这次哲学社科座谈会是一次极其重要的会,关乎我们在新的历…
发表于2016/5/25 23:40 阅读全文 评论
标签:
中国是超大型后发国家,复杂性特征可以说是贯穿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个大的宏观背景。虽说现在在国际格局和世界经济体系中排名靠前,但也不能否认,我们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还需要大幅度提升,以应对日趋复杂的现实环境。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各届掀起一场声…
发表于2016/3/28 15:03 阅读全文 评论
标签:
马克思论金融《资本论》第三卷的第二十五章是《信用与虚拟资本》,这一章虽短,但非常重要,《资本论》第一卷主要谈商品生产,第二卷主要谈商品流通,而把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联系起来的,就是信用。所以,《信用与虚拟资本》这一章是连接《资本论》整体结构的…
发表于2013/4/8 9:20 阅读全文 评论
标签: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自由与社会?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当代中国(上)一个国家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首先有赖于人民能够达成广泛的社会共识,而对今天的中国来说,这个最广泛的社会共识就是中华民族的复兴。德国特里尔大学中国政经研究中心主任韩博天(SebastianHeil…
发表于2013/4/5 10:36 阅读全文 评论
标签:
布罗代尔(BraudelF)将1350-1650的300年时间,视为漫长的16世纪。这一长时段的划分,就是为了对应当时世界经济的火车头――明朝中国(1368-1644)在世界史上的辉煌地位,在他看来,所谓漫长的16世纪总体上看就是一个亚洲、特别是中国主导世界经济的时代。与…
发表于2013/3/2 9:25 阅读全文 评论
标签:
现在有一种很流行的历史观:中国近代之所以落后是因为闭关自守、隔绝对外贸易。从学术角度来看,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中国历史上存在各种问题,但从未闭关自守。要弄清中国近代经济弱势的原因,应先注意两个问题:地缘政治和银本位。西伯利亚铁路使中国失守恰克…
发表于2013/2/18 11:36 阅读全文 评论(1)
标签:
1980年代初,有两句话曾经是轰动一时的,一句是人啊人,一句是爱是不能忘记的;而以此为题的两部小说,把思想理论界对于人道主义、人的主体性的抽象探讨,推进到人的情感的世界,产生了很大反响,在1980年代文艺领域,推动转化的是这样一项共识,那就是我们过…
发表于2012/12/27 15:10 阅读全文 评论
标签:
关于90年代文学的状况和90年代小说的状况,我们的教材里似乎什么都说了,但是又什么都没说清楚。通编教材写得没有意思其实是应该的,这是因为教材必须追求价值中立。什么是价值中立呢?尼采说追求价值中立就是佛陀的态度,佛陀的态度其实就是拒绝对事物表态,…
发表于2012/11/21 11:52 阅读全文 评论
标签:
如果借助王国维对形而上学乃色空的定义,用最通俗的话来说,资本主义的本质其实就是买空卖空。买空卖空这句中国成语最形象地说明了资本主义与形而上学的关系,它一语中的地说明了资本主义就是对时空的经营。奥巴马的马克思式说法:问题在于一种根深蒂固的经济…
发表于2012/11/17 9:16 阅读全文 评论
标签:
自周代起,中原文明核心区的人民,便按照方向,以东夷、西戎、南蛮、北狄来称呼周围的部落(当然,这种称呼不是固定不变的,亦有西狄和北胡这样的说法)。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夷狄们当然有充分的理由对自己表示不满即进行自我批评,这自然就是因为他们的落后…
发表于2012/9/11 11:28 阅读全文 评论
标签:
中国人被称为历史的民族。但是,在1837年的《历史哲学》中,黑格尔却认为:世界史尽管开始于东方,但东方人却对历史没有自觉。因此他说:亚洲和东方的历史只有放在西方的精神-意识形态理论框架之中,才能得到理解、解释、说明和评价。迄今为止的世界史大都是…
发表于2010/8/9 9:47 阅读全文 评论
标签:
韩毓海:中国历史上之所以没有形成一个国家主导的财政制度,很大的程度上就是源于国家的行政很难深入到农村里面去。中国的问题很难说是抽象的体制问题,更多的是行政的问题。政治问题是非常具体的,政治学是一门科学,抽象地谈政治、唱高调没有意义。农业的发…
发表于2010/6/30 16:24 阅读全文 评论
个人分类
韩毓海的个人简介
韩毓海的照片
单位:北京大学中文系
职务:教授
简介: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担任美国纽约大学东亚系访问教授、日本东京大学教育教养学部特任助教授、韩国高丽大学人文学部客座教授。并曾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等学术机构从事学术研究。 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
韩毓海的百科
最新访客
韩毓海的社交圈
栏目统计
以上并非实时数据,每日0点更新
京ICP证041343号 京ICP备12005815号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0565号
Copyright 2004-2023 版权所有 价值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