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自大衰退第五章)一、泡沫、资产负债表衰退以及经济周期1.泡沫与资产负债表衰退的循环到此为止,我们已经明确,资产负债表衰退发生的诱因是全国性的资产价格泡沫破灭,而这些泡沫的产生往往都是源于私营部门对经济前景的过度自信。在20世纪80年代全世界对日本管理技术的一片赞美声中,日本人产生过这样的过度自信。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认为IT革命是自工业革命以来最伟大进步的信念也助长了全世界的人们…
幻灭与盗火记者:中国经济的崛起无疑是30多年来举世瞩目的大事件,包括您在内的很多经济学者多年来一直参与其中,那么,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经济学处于何种状态?吴敬琏:在改革开始前的30年,现代经济学被官方看作为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辩护的西方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说。有的经济学家提出过吸收借鉴其中合理成分的建议,却因此被打成了资产阶级右派分子。所以,那些年的中国经济学舞台上无所谓现代经济学,…
假如中国放手让干部们竞争,以推进中国的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而且以波动起伏、无序和挥霍式的增长作为唯一代价,那么,得到的好处原本应超过其缺点。然而,这样做的副作用已经使得本以平等和社会联系为荣的中国社会,变成了世界上最腐败和不平等的国家之一。2006年的人均GDP是2010美元,但是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对于农村在册人口,一年的人均收入只有460美元。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每月收入平均为130美元。这两…
拯救美国,拯救世界。美国主权信用遭降级,直接引起了关于美国衰落的广泛猜测,而中国作为美国最大债主,似乎看到了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经济强国的希望。先拯救,再主宰,是很多人关于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之王的美好设想。但是,大国的兴亡,绝不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那样的简单轮回。中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仅无法成为救世主,而且在近期更是面临深刻的危机。中国更需要自救。这绝非危言耸听。中国经济的…
春去秋来,兴衰成败,30年的剑雨江湖,家电行业没有霸王,也没有败寇,只有埋头追赶又永不言败的英雄。如果要选一个行业来代表中国改革开放的艰辛历程,非家电莫属。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中国家电企业追波踏浪,用30年时间完成别人100年才能完成的跨越。而中国企业家的成长路径和商业环境变迁,也在价格战、广告战、渠道战、科技战、并购战等系列商战中一览无余;张瑞敏、何享健、李东生、董明珠等耳熟能详的…
纵观历史风云,农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政权兴衰。如何对待农民,是历朝历代治乱成败的首要因素。分析我国当前形势,困难之多、压力之重和挑战之大,前所未有。过于依赖投资拉动的老办法解决不了新问题,或紧或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只能救一时之急,高耗地、高耗水和高耗能的城市化(特指地级以上城市的过度扩张,下同)已经退无可退。应对这种复杂局面,我认为需要抓住主要矛盾,把农民放在推进城镇化(特指…
作者认为,中国式管理存在着不可重复性、蔑视数字和职业能力丢失三大致命缺陷。之一:不可重复性但是,工业时代大型厂商组织的出现,彻底颠覆了传统商业的管理逻辑。人在大型机器这个庞然怪物面前,显得是如此的无奈和渺小,人与人的关系变成了人与机器的关系;同时,老板与雇工之间的关系,也不再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熟人关系,面对成百上千的企业员工,假如一个老板不是特意想要见他的话,那么,这位员工可能…
1、以史为镜:日本人的雄心中国有一句古话: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今天,当全世界的人、尤其是那些磨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的海外银行家们都在热议人民币国际化的时候,当世界银行乐观地预测人民币将最终与美元、欧元并驾齐驱的时候,特别是当我们中间一些人明显陶醉于这样的憧憬以至于想迅速、彻底地放开资本项目的时候,回顾一下当年日元国际化的经历或许有助于冷静我们的大脑。日元国际化正式启动于1984年,其…
国有企业改革在1998年之前做了很多工作,基本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真正的攻坚碰硬是从1998年三年改革脱困开始的。到目前为止,已经推动的改革是两组:第一组改革包括国有中小企业改革和国有困难企业的关闭破产;第二组改革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针对国有大企业的特定改革。中共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要求,要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加快国有大型企业改革、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因此,国有企业改革今后的…
从历史纵深探索国企改革的出路By-留给历史纵观中国近代经济史,贯穿始终的首要问题便是对经济参与主体的定位与分工,即由谁来办企业,由什么来配置资源。从洋务运动到改革开放初期,官商合办、官督商办、官办三种模式在中国历史的不同阶段此消彼长。但无论哪种模式,权力始终居于核心位置,既制定游戏规则,又直接配置资源。如果说有差异,仅在于不同历史阶段主导经济的力量在形式和程度上有所差异,而这些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