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际视角看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蓝图”

布切尔 原创 | 2009-11-30 16:44 | 投票
标签: 上海 国际金融中心 

从国际视角看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蓝图”

 

/约翰·布切尔(之华媒体)

 

2009年春,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蓝图再次向世人展开,这时距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先生1991年提出“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已然走过了18年的历程。

 

国际金融中心的愿景无疑和上海作为中国经济之都的地位是相辅相成的,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也必将会对中国的经济实力和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产生积极影响;加之大陆金融服务业在监管体系上依然与香港有着明显的区隔差异,所以,把上海打造成香港以外又一个国际金融中心的蓝图得到了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

 

在此之前,业者其实已经感觉到了一些改变的先兆。例如,上海证券交易所今年早些时候承诺将对希望在上交所上市的英国的公司敞开大门,并暗示中国公司在英国上市的限制将很快被取消。许多大型跨国公司业已开始摩拳擦掌,表现出对登陆上海资本市场“国际板块”的浓厚兴趣。

 

上海在建设金融中心的道路上付出的诸多努力也已经收获了一些回报。——据上海证券交易所首席信息官李大鹏说,上交所的日平均交易量从2005年的200亿元增加到了2009年的2000亿元。另据报载,截止2008年底,已有375家外资金融机构和中外合资机构在上海建立了事务所,他们占据了这座城市的金融机构的半数左右,其中包括17家外国银行以及5家外国保险公司……这些都是上海在创建金融中心道路上顺利发展的重要标志。——不过,要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界金融中心,上海依然需要克服不少重要的挑战。

 

首先是金融人才的供给。目前,上海的金融人才占其总人口不到1%的数据是有些令人尴尬的,这一比例远远低于纽约、伦敦和其他世界金融中心。大量的金融人才(包括金融领军人才、专业骨干人才和配套员工队伍)是吸引更多金融机构扎根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对于许多外部世界人士来说,上海在语言环境、文化认同、税收体系以及生活成本方面,离国际金融中心还有相当距离,这也是上海需要去改变的一个方面。——在最近一次陆家嘴举办的论坛上,上海市副市长屠光绍公开表示,该市正不断完善法律体系,吸引大量国际才俊涌入并致力于成为高端人才的金港城市。

 

另一方面,“筑巢引凤”的努力始终要面对的一个“第22条军规”便是——只要巨头金融机构来了,金融人才自然就会蜂拥而至;然而,如果金融人才匮乏,大的金融机构就不愿意来。尤其是那些有影响力、有辐射力的骨干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大型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专业投行,以及国际公司地区总部等,吸引他们扎根落户是最具有示范效应的;而这个过程中,更需要证明的是上海作为创业、工作和生活城市均具有极高的吸引力。

 

更深层次的挑战来自于中国金融投资工具的短缺。中国对金融衍生产品有着严格的限制,市场上缺乏可供金融机构交易的投资产品,“你甚至都不能在这个市场上卖空”,这些都使得上海迈向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不得不从很初级的底子开始。另外,中国投资者除了内地股市并没有多少其他的投资渠道;而海外资金很难自由进出,中国金融市场总体还处于比较封闭和欠发达的阶段,也使得上海作为金融中心而言资金规模非常有限。

 

尽管如此,纵观世界各金融中心的历史沿革和发展路径,我们还是能看到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蓝图愿景中的诸多希望。首先是一个开放的定位。上海和中央政府的决策者已经明确地认识到,上海无论是建设金融中心也好、国际航运中心也好,服务的绝不仅仅是上海,而是更大的地缘范围乃至整个中国市场。众所周知,纽约绝不是仅仅服务于NYC这一个城市,伦敦金融城的覆盖范围也绝对不只是Square Mile这个方圆之地。——以伦敦举例,她素有吸引和培育大量外国公司扎根落户的历史传统,从如今伦敦交易所总市值超过一半的资产来自国外公司这一事实便可见一斑。和纽约一样,伦敦约有30% 40%的人口是出生在海外的移民群体,他们都创造并维持了一个开放的商业环境、以及“聚集全世界的钱去投资全世界各地公司”的金融生态链

 

同样不可忽视的是,无论是伦敦、纽约,还是香港,这些当今的国际金融中心都有一个共同的出身:码头。在促进商贸方面的先天优势,使得这三个城市聚敛了发达的人、财、物流,并且形成了善于变革、创新和适应的城市DNA。无独有偶,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两个中心”的蓝图战略同时宣布,在我看来可能并不是纯粹一个巧合。当下,与全球航运息息相关的船舶融资业务均被伦敦、纽约和汉堡等中心城市瓜分,而上海在全球的市场份额还不到1%。在向国际航运中心目标进发的过程中,上海也为自己创造了推进航运金融(例如船舶融资、海上保险等)高附加值业务的机会。

 

我想,伦敦金融中心的地位并非一夜之间铸就,她和当年大英帝国的崛起是有渊源的,也可以说是水到渠成的结果。反观当下,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蓝图背后,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强劲增长的“大势”。与中国大陆市场的对接,对上海来说是最重要的资产。尤其亮眼的是,当全球其他经济体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而造成萎缩的时候,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巨大的内需市场却呈现逆市而上的发展态势。如果说以前许多中国大陆公司都向往去香港寻求国际资金的话,而一旦中央政府愿意改变管制而使中国企业在上海也能轻易获得国际资本渠道,那么他们将没有理由再舍近求远去海外融资。

 

 

【作者系之华媒体专栏作家和营销顾问,常驻伦敦,曾任金融记者和杂志主编工作逾10年。联系方式:li.chen@zhstudio.net

 

正在读取...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