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监察御史之死看皇帝的胸怀

谢志东 原创 | 2008-06-17 10:27 | 投票
标签: 皇帝 唐太宗 唐玄宗 


  唐太宗的“贞观之治”与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是中国历史上最值得炫耀的两个太平盛世,唐太宗和唐玄宗也因此被认定为唐朝最有作为的两个皇帝。从辉煌程度来看,鼎盛时期的开元之治肯定要胜过百废待兴阶段的贞观之治,但如果要比较两位皇帝的远见和胸怀,唐玄宗实在赶不上他的老祖父唐太宗。这一点从他们对待监察御史行使职责时的不同态度,便可见一斑。

  监察御史是负责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的一个官职,虽然官阶不高,但可以直接向皇帝弹劾违法乱纪和不称职的官员。实际上,这也是一个专门得罪人的差使,搞不好便会遭人打击报复。唐玄宗时期,正直的周子凉不幸当上了这个官。

  周子凉是经当时的宰相张九龄推荐当上监察御史的。张九龄是唐代有名的贤相,他推荐周子凉担任监察御史,一定是欣赏他的正直。可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周子凉后来却因此牺牲了性命。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张九龄遭奸相李林甫排挤,被罢免宰相之职,降职为尚书右丞相。李林甫随即将胆小怕事毫无政见的牛仙客推上了宰相之位。牛仙客的平庸自然招致朝臣们的不满。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四月十七日,监察御史周子凉向唐玄宗呈交了一份弹劾牛仙客的奏折,直截了当地指出牛仙客不是宰相之才,让他担任宰相是用人失误。想必是为了增强说服力,周子谅在奏折还引用了一句武则天时期的谶语,说姓牛的人当宰相不吉利,将会导致龙蛇相斗,血流成河。没料到唐玄宗看了奏折勃然大怒;“小小的监察御史竟敢诬告宰相,还引妖谶为证,真是胆大妄为!”立即下令将周子谅抓来,当庭杖责。周子谅被打得皮开肉绽,史书中一说当场毙命,一说因伤势过重死于流放瀼州途中。可怜一位秉公直言的监察御史就这样惨死在他所效忠的职位上。

  对于这件事,许多人认为周子凉是张九龄与李林甫之间权利斗争的牺牲品。事实上,张九龄也因此受牵连被贬出了京城。但是,输家不仅仅是被贬职的张九龄和死去的周子凉,还有皇帝唐玄宗——他输掉了成就开元盛世的开明政治。只有奸相李林甫是大赢家,从此朝中再也没有人敢反对李林甫了。林甫在相位十九年,带给唐玄宗的除了政治腐败,便是边境战祸。唐玄宗晚年可以说是栽倒在李林甫和后来的另一位奸相杨国忠手上。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逃往成都避难时,据说非常想念张九龄,但这个时候已经悔之晚矣。

  尽管唐玄宗野蛮打死了监察御史,史家并没有将他列为暴君。大概是由于他开创的“开元盛世”实在过于辉煌,以致打死监察御史这样的过失显得微不道。不过,史家还是将他的这个污点被写进了史书,从而使我们今天有机会拿这件事同他的老祖父唐太宗做一番比较,并看到相形见绌的结果。

  
唐太宗时期的监察御史柳范比起周子凉真的幸运多了。唐太宗的儿子李恪亲王打猎时伤害农民,被监察御史柳范弹劾。爱子心切的唐太宗便把责任推到亲王府长史权万纪身上:“这都是权万纪不能规劝阻止的错,罪应处死。”柳范义正词严地说:“宰相房玄龄还不能阻止陛下打猎,怎么能单单责备权万纪。”驳得唐太宗哑口无言,只好怒气冲冲回宫。过了一段时间,唐太宗怒气平息,发现自己理亏,便召见柳范表扬了他一番,实际上是向柳范认错。雄才大略的唐太宗显然也是一个脾气很大的人,但他生气后只是“怒气冲冲回宫”,不会丧失应有的理智将监察御史打死,而且一旦认识到自己不对,还敢于承认错误。中国历史上八百五十三个帝王,具有唐太宗这种胸襟的,实在找不出第二个来。

  “一个人的心胸往往决定他的成败。”看来这话是很有道理的。唐玄宗虽然开创了开元盛世,但盛世的辉煌最后也是毁在他手里。安史之乱的爆发及唐朝由盛而衰,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主要责任还是要算到唐玄宗头上。如果唐玄宗具有唐太宗那样的胸怀,晚年决不会犯下那么多严重错误,朝政也就不会被李林甫、杨国忠这些奸相把持,安史之乱也就不太可能发生,那么唐朝的辉煌可能会延续得更长。(文/谢志东)

 

正在读取...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