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面对挫折

白贵才 原创 | 2008-06-18 07:30 | 投票
  

  说退

  都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此可谓平常智慧。而超常智慧的成功者则甘愿低处走,借水向东流。正如先贤所讲:“律身惟廉为宜,处世以退为尚。”此举并非哗众取宠,更不是无能碌碌,而是拥有大智慧的大丈夫之成功之道。因为,“把意念沉潜得下,何理不可得?把志气奋发得起,何事不可为?”“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在我们的先祖之中,能将此道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当属皇叔刘备刘玄德。

  《三国演义》的故事妇孺皆知,无需赘言,所以当用之时,点到为止,相信读者能够意会,无求我言传。当初十八路诸侯共讨董卓老贼之时,桃园三杰刘关张不过是普通的士卒,虽身怀绝技,但终究人微言轻,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虽有关公“温酒斩华雄”之现,却仍未捞到半点辈分。这一现实让刘备深悟“屈”、“伸”之道,从此开始了他的“低走”生涯,为了遥远的辉煌而韬光晦迹。

  事实上,任何时候都是“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若非刘皇叔“退”的高明,如何能逃过“煮酒论英雄”的劫难?又怎能拥有后来的“海阔天空”?若非刘玄德“退”的智慧,又怎得“隆中高对”?怎得千年一蜀相?然而,晚年的刘备,“愤而不谋”,为了给两位义弟报仇,急功近利,“高歌猛进”,结果竟败在东吴小辈陆逊之手,最终命丧“白帝城”。可惜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一念之错酿成千古之恨;让人扼腕不禁,潸然泪下。

  高处不胜寒,低处避风港;如果败而不亡,保全了自己,还怕来日没有反攻的机会吗?简单的讲,正如我们打拳、跳远一样,后退是为了全力进攻、更好的前进;而且,愈是想“出色”,“退”的程度可能愈大。同样道理,不念旧恶、包容、悦纳即是退己宽人的表现。别让“恕”道难,难于上青天;要象郑板桥那样退的“难得糊涂”,退得流芳百世。万物相通,然其本质是以获得“实利”为主。浅显的说,就是摒弃“虚荣”、“浮华”与“面子”的东西,获取真正有用的东西;名弃实得,名退实进,因弃而得,以退为进。正如古人所讲:“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否则,必然是反受其累,反得其害。这样的案例在中华历史的经史子集上不知记载了多少,可见祖国文化的光辉灿烂与博大精深,怎一个“成功学”概括得了。

  “观世态之极幻,则浮云转有常情;咀世味之皆空,则流水翻多浓旨。”以此道来修身养性,可以像《菜根谭》所讲的那样,“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而以此道来成就事业,则可以如李白所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因为“吃得菜根香,啥事不可为?”当你落到了“谷底”之后,你会发现,每走一步都是上升,每近一级都是在向光明靠近。因为来自头顶的阳光,会告诉你阴影是从何而来,会给出你更加明确的指引。所以当你茫然怅惘,不知何去何从之时,不妨先“低走”入底,当你览尽了种种世态炎凉之后,自然会有一个良好的淡泊心态,进而心无旁骛毅然决然的投身其中,奔向辉煌。

  事实上,任何的焦虑与恐惧,都是来自于我们已经拥有的东西或是我们想要拥有的念头。因此,一无所有,则一无所惧。任何走进谷底的人都会发现,原来“两极相通,谷底若天”;任何走出谷底的人都会慨叹,“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真是“少则得,多则惑”呀;无为而无不为,无有而无不有,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天地之道。再看人生之事,注定要潮起潮落;所以,当你置于“高原期”的时候,何妨再次“退而结网”?或许这正是你走出“枪打出头鸟”与“出头的椽子先烂”之宿命的最佳蹊径。

  “人不得道,生死老病四字关,谁能透过;独美人名将,老病之状,尤为可怜。”然而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悟得此道,更多的人还是不愿意“荀且偷生”,而是逞一时之勇、泄一时之愤,然后就彻底的“销声匿迹”了。此种人既败且亡,终前还在讲“既生亮,何生瑜?”、“天亡我也”等等怨语,遗笑千古。用经济学的道理来讲,这叫做“亏损”,因为效益不足以弥补成本。如此的失败全因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如果放得长线,收益将是越来越多的。

  “风波肆险,以虚舟震撼,浪静风恬;矛盾相残,以柔指解分,兵销戈倒。”可见,“退”与“进”具有同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战术价值;为人、做事、求财,“退”都是智者在一定时候的一定选择。当然“退”不是“弃”,更不是“降”;比如二战时期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所以退不等于输,更不等于失败。“退”是立意长远的深层谋虑,“退”是随机应变完善自我的大智大勇。正如先人所云,“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因为,“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摘自《给世界一个转动的理由》
 

 

链接:    思海常啸       驿外疏影

正在读取...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