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出版时代需延伸著作权集体管理

董铁英 原创 | 2011-07-06 01:23 | 投票
  

  各位来宾上午好,很高兴有机会在这儿介绍一下关于数字出版的情况,我发言的内容由于事先沟通的问题有一些差异,可能主要讲数字出版的发展,也涉及到它的知识产权问题。

  另外我讲的主要是图书的数字出版,去年有一个中国数字出版年报,它统计显示,总计是799亿,与图书出版密切相关电子图书仅占不足3%,我们现在讲的数字出版在国内有很大规模的发展,大部分是网络游戏,网络广告,手机出版里虽然包括阅读,但是有很多是音乐游戏动漫,我今天讲的数字出版主要涉及到出版社。

  这个3%大概还不及国外一个公司,比如汤姆森公司一个集团,科技和医药集团的数字出版经营额的一半。

  另外一个特点,新媒体出版,或者出版社都在转型到数字出版发展面临困惑的时候,最近几年,特别是去年到今年手机阅读异军突起,成功杀出重围,有的业内人士认为,手机阅读具有版权保护好、传统快捷,盈利模式突出的特点,有利于成为希望之星。

  图书出版业内有这样的大概分类,把电子书叫1.0、2.0,1.0是纸载体的图书通过技术手段转化成电子图书。2.0是指作者直接在网络上发布他的小说。比如盛大文学上的连载,靠点击率收费。3.0认为是直接以多媒体方式创作的新的出版物。

  在美国数字出版1.0,原来的纸载体的电子书转微电子载体,占了数字出版的主导地位,国内到现在为止,2.0,也就是在网上,像起点中文网等直接在网上发布作品已经有了稳定的盈利,形成规模,但是电子图书出版的1.0,原来的出版物变为电子载体。

  那么现在,总的看出版机构,500多家出版社在数字出版方面处于这样的状态,一个是出版机构都积极参与数字出版,一直说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改制,全改为企业,另外一个就是数字出版。

  另外一个重点是国家对重点项目给予了支持,很多平台基地建设,投资上千万、上亿的好多家,甚至有重复建设。

  但是数字出版的经营额和实际获益比较少,成功案例不多,我估计就我对业内的了解,一年经营额达到上百万的可能有几十家,达到上千万的有几家,达到上亿的据我知道,只有一家,就是知识产权出版社。

  所以出版界,对新媒体出版或者数字出版的转型方式,经营模式,仍然需要认真的探讨。

  那么对出版机构转型数字出版有几种方式,这是现在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我总结了这样四种:

  一个是专业内容的数字出版,提供有关的信息服务,还可以对这些内容进行更深一层次的加工,提供更高级的服务。

  第二种方式就是图书的数字出版,把图书转变为电子图书,就是刚才讲的电子书1.0。

  第三种方式就是图书按需出版,简称POD。

  第四种方式叫全媒体出版,多媒体出版,直接用多媒体方式创作。

  出版社转型中怎么选择,确实是他们首先要做的战略思考。

  数据库出版,我想是专业出版社具有优势,它可能成为将来数字出版的主角,因为专业出版社有专业的编辑力量,有积累的内容资源,有比较强的经济实力,也有品牌。

  数据库出版,出版社参与了创作,它对内容进行了加工整理分类编辑,因此这个数据库的出版社拥有知识产权,有利于长期发展,使数字出版模式可以持续下去。但是数据库出版,需要长期积累和持续投入,短期内难有效果。

  电子书出版,出版社实际是作为内容提供者,有的出版社社长在讲演的时候说,我们不能只做内容提供者,我们要做内容经营者,我说在电子书出版商,出版社很难成为经营者,他们自己做的平台规模影响比较小,现在大的集团,信息服务机构,投入很多力量重复建设了很多平台真正形成规模的公认的国内一个还没有,国外有亚马逊、有苹果。出版社应该是提供内容,这就处于比较被动的位置,当然也有一些潜在的知识产权问题,可能其他专家会讲到。出版社拿到出版的出版物,实际上只有五年到十年的出版权,数字的还不知道,纸书出版以后转换成电子版本提供到网络上,过了几年以后,实际上出版社已经没有它的权利了,这个权利处于一种很不清楚的状态。电子书出版我觉得见效快,但是它的长期发展,业内也在探讨。

  第三种,对POD,在美国是一个数字出版的很主要的形式,发展的很快,但是国内由于印刷成本高,没有销售渠道的问题,发展的比较慢,目前只适合印量很少,定价比较高的图书。

  全媒体出版现在仍在探索。

  国外有很成功的案例,比如汤姆森,这是六年以前的PPT,现在数据已更新了,它的最小的机构,科学和医药集团,提供专利和有关医药方面数据库的信息服务,它的经营额已经达到了七亿美元,就是几十亿人民币,只是这个集团最小的一块。我刚才讲到国内的数字出版,跟出版社有关的,大概总产值是20多个亿,它从66年就开始收编有关的企业,把英国的格伦特、德国的维拉等这些专利机构都购买过来,所以现在光专利信息服务这一块,在全世界就处于领先的地位。

  国内出版机构也对新媒体出版有一些案例,比较典型的就是知识产权出版社,它在专利局的环境下,专利文献出版从传统的纸载体出版开始,一直发展到全流程的数字出版,它从最左端申请人开始递交文件,现在一递交申请文件,马上进到电子化数据处理中心,把它全部按照国际标准,处理成标准的电子格式,每天的处理能力是五万到十万页,形成一个数据库,共五千名以上的审查员审查,到了出版呢,是审查完毕符合出版条件的时候,从数据库里提出数据,自动进行排版校对,这个出版周期只有一周,每天出版的文献量大概是三到五万页。

[1] [2] [3] 
正在读取...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