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0年年底,纳斯达克股市突然崩盘,一直虚火旺盛的网络经济也在一夜间破裂。正因为此前的精打细算,百度不仅没有关门,反而在此时融到了第二笔资金1000万美元。
人们纷纷开始惊异于李彦宏当初做法的前瞻性,而李彦宏说自己只不过完全是凭借直觉,"当初也并没有想像到纳斯达克股市会如此快的崩盘"。其实,这更多是他不愿过多评价自己超前而稳健的商业意识。
事实上,这次逆市融资背后的关键点在于李彦宏对于正常商业状态下的未雨绸缪,李彦宏在第一笔投资还有一半时就着手了做了融资。"一定要在尚不缺钱的时候借到下一步需要的钱。"
转型搜索门户借势新浪营销
客观而言,与其说百度的成功是由于推出搜索门户和竞价排名模式,倒不如说是由于市场运做的成功。
事实上,从2000年年底开始,百度卖得越好,李彦宏的压力就越大,尽管技术领先,让百度很快形成了市场垄断,但是依然没有解决如何盈利的问题。投资回报一直是负数。
整个2001年对于中国互联网界来说,是悲惨的一年。大批的网站纷纷倒闭,少量勉强维持的也几乎都在裁员,各大网站都陷入了生存危机之中。此时,对网站们来说,搜索服务完全成为了一个"花瓶",只要有个搜索框挂在那里装门面就行了,实在不行就弄个"网站搜索",只在自己的网站里捞点信息对付一下就成了,"就两尺布,顾头就顾不上腚",当时有这样一句玩笑形容各大网站花钱的窘境。
这样的形势让李彦宏知道,百度必须做点别的了。因为连门户网自己都"吃不饱",等待门户网站赚大钱重金购买搜索引擎技术服务无疑是痴人说梦,再等就是等死。
在经历了与董事会的一番激烈争吵,一怒之下摔了手机的李彦宏顶住压力推出了两个对百度具有历史意义的决定:推出自己的网站直接为用户提供搜索服务、尝试一种新的商业模式"竞价排名"--按照企业或者其产品名称在搜索结果上出现的先后排序向企业收费,甚至在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压根儿没有再征求其他高管的意见。
商业模式的剧变必然会给企业带来巨大风险,从这层意义上看,"投资人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我别无选择。"李彦宏后来这样表示。
有时候,发现新的商业模式有时并不是什么难事,而最难的问题却是如何让广大用户知道、认可这种模式,毕竟百度长期隐藏在各大门户网站的光环背后。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很能比喻当时百度的状态,百度原先的业务模式可以看成是OEM业务,把技术产品卖给门户网站,让他们来对外零售,自己不需要考虑消费者的感受。而自己做门户搞"竞价排名"后,则是变成了自有品牌的营销,百度必须有自己的营销渠道。
想成为公众知晓的公司,首先百度要解决的就是如何迅速提高知名度的问题。由于许多门户网站都在找各种理由拖欠百度的服务费,于是李彦宏想到了最大欠债户新浪……
2002年3月,新浪网搜索引擎中的网页搜索服务被百度停止,此时点击新浪的搜索栏,网页上却显示的是"新浪欠费,百度停机,如需要更好的搜索结果,请登录'www.baidu.com'"。
就因为这一句话,不仅让百度的访问量一夜之间狂涨,更重要的是中国的网民纷纷知道了百度这个曾经隐身于各大门户网站背后的搜索技术提供商,推出了方便实用的搜索门户和它的竞价排名。
尽管李彦宏至今都在坚决否认百度停止新浪服务是有意而为,但业界却始终认为这一次百度的"新浪停机"事件,堪称营销的经典案例。在此之前,百度每天的流量也就是三五万而已。
在"一战成名"后,百度品牌知名度被广为传播,同时,李彦宏迅速组织了市场人员对企业进行了大量的销售工作,至此百度开始进入赢利阶段。
第三部分:上市之路尽显营销借势功力
小时候的李彦宏一度迷上了戏曲,他常常在床上把床单围在腰里做战裙,拿一棍子当枪哗哗地耍,一个人不断地亮相。其实他真正喜欢的不是戏曲,而是那个舞台。只有在舞台上,才能一招一式地展示自己的才华,而百度上市的过程就为李彦宏施展自己的商业天赋提供了一个最好的舞台。
傍着Google高价上市
百度上市,其意义不仅仅在于一夜暴富的神话,更关键在于百度上市是中国互联网发展历史上第一个受到全球性关注的事件。
相比新浪、搜狐、网易、盛大等企业上市时的情况,百度股票发行当日股价增长350%,创造了纳斯达克股票历史上的涨幅纪录,至今为止百度还是纳斯达克中国概念股中股价最高的股票。为什么美国人会如此青睐百度?
按理而言,从创造商业模式角度来看,陈天桥应该是中国第一,中国互联网当今第一大收入来源--网络游戏业,就是陈天桥开创的盈利新空间。从创新和预见力角度看,丁磊无疑是头号人物,中国互联网的热闹他一个都没有错过,网易一次次的成功转型都可堪称是奇迹。但为什么他们都没有像百度这样引发美国人的热情?以至于搜狐的张朝阳发出"华尔街不懂中国"的感慨。而且,百度的产品概念在美国已经被Google和雅虎等大公司卖过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