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班级管理者的心理学分析

孙战民 原创 | 2009-05-03 20:14 | 投票

 

有效班级管理者的心理学分析
[摘要]: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教师作为直接的管理者成为班级管理是否有效的关键,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和分析教师在管理中的特质、沟通的技能及其所形成的师生关系,希望能够有助于教师的个人生命成长,形成对学生最基本的关爱态度,提供恰当而敏感的服务,成长为高素质,能经历风雨的专业工作者。
[关键词]:班级管理者 师生关系  特质  沟通技能 有效
随着17世纪班级授课制这一教学组织形式的出现,班级管理就成为学校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并始终影响着学校教育教学的成就,心理学的研究范式与研究思路,使班级管理一方面有了其基本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范式,另一方面也构成了心理学研究实际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1]
学校班级管理的研究涉及到班级活动中所有的人、事、物及其关系,内容十分复杂。本文的班级管理者主要是指承担班级教育管理工作的教师,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和分析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对班级的管理,如何才能使教育教学有效,指导解决学生成长中的问题,并得到学生的理解认同和接受,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接受教师专业培训的时候,师范教育的教育基本理论学习,并没有能够使教师在技能培养和助人活动的实际操作方面得到清晰的指导,考虑到班级管理活动中教师本身的素质特点、师生关系、沟通交流对于教育教学的关键作用,而且这些因素的影响存在于所有班级管理活动的各阶段,对于提供有洞察力,敏感而恰当的服务是非常关键的,对这些问题进行个性化的梳理,有助于每一个教师成长为素质很高、能经风历雨的专业工作者。
一、    有效班级管理者的师生人际关系
班级管理的特点之一,就是它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种独特的人际关系中进行的,可以说是一种专业关系。那么学校里的师生关系有什么独特之处,在师生互动中有什么作用,需要哪些条件才能发展出一种理想的师生关系,使我们必须关注的话题。
师生关系是学校生活中的一个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是成长发展中需要帮助的学生与成熟的能够提供帮助与服务的教师之间形成的一种独特的人际关系,上述定义中核心的强调两点:一是师生关系是一种帮助与被帮助,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二是形成这种关系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成长。通过讨论界定师生关系的定义,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师生关系的性质、特点和意义。
师生关系的外部特点表现为:①明显的目的性。师生双方形成这种关系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学生是为学习成长寻求服务帮助而来,教师是能够并且愿意提供服务帮助的,结成这种关系是为了学生的发展。由于事先的心理约定,学生事先就有一种对教师的积极态度和情感准备,对于进一步发展情感联系,保证关系的纯洁性,进行有效沟通创造了有利条件。②职业性和延续性,师生是在特定的时间地点为这特定的目的发生的职业性联系,而人是感情动物、教师作为成人对于未成年人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要求,使联系具有时间和地点上的延续性,良好的师生关系可能保持和延续一生,师生相互影响共同进步。③人为性。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是双方为了特定的目的有意识的建立的,教师在发展关系中自觉的不断对关系进行评估和调整,使这种关系利于双方的沟通和交流,达到目的,所以这种关系具有浓厚的人工色彩。这种人为性使关系始终保持明确的目的和方向,师生关系便成为班级管理是否有效的重要载体。
通过有意识的操作精心发展起来的师生关系具有以下的内在特点:信任和理解、情感交流和理智感:①信任和理解。随着关系的建立发展和成熟,师生双方逐步的理解和信任,理解和信任相互促进,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导致学生的被理解感,被理解感又能促进信任;信任强化了教师的指导解释的分量,其建议和要求易于被学生所接受和认同。②情感交流。相互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中才能有深层次的情感交流,情感交流又促进了双方的理解和信任,也促进关系的成熟与牢固,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双方能充分的表达感情,甚至可以表达对对方的不满、生气而不会对关系造成损害。③理智感。良好的师生关系虽然可以自由的表达情绪感受,双方人格平等,互相尊重,自觉地把握各自的角色,按照通行的角色规范行事。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促使学生的积极反应,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①积极的情绪体验,教师的宽容、理解和接纳的态度有助于学生自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绪感受,双方的交流表达能够有利于学生修正自己的认知,疏泄不良情绪,减少挫折感和对别人的敌意,体验学校生活和学习的快乐愉悦,并产生对教师的感激、信赖的心情。②提高自尊心与自信心。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对自己的看法比较积极,即便不是所谓的“优秀生”,教师接受其“毛病”的态度使他感到自己并非一无是处,在提高自尊心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我能学好”,“我有用”的信心,进而产生更多的积极的情绪体验。③模仿和认同。因为信任和好感而相互认同,教师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态度及其行为习惯成为学生观察和模仿学习的刺激,教师本人就自然成为教育和引导学生发展的榜样力量。学生无意识的希望保持、增加教师对他的好感,接受教师的指点,服从教师的要求,认同教师的观点和行为,班级事务管理和课堂教学的目标才能顺利达成。
如何发展出一种理想的师生关系主要取决于教师,教师是本人是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建立什么样的关系,我们无法对学生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只能寄希望于教师,这就是我们要讨论的的下一个问题。
二、有效班级管理者的特质
有效班级管理者的特质是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师生关系和管理效率有直接影响的人际反映特点。其主要要素有以下几点:
1,共感理解。(Empathical understanding)按照罗杰斯的看法,共感就是咨询者体认来访者内部世界的态度和能力,共感就是咨询者设身处地的去体会来访者的内心感受,达到对来访者境况的心神领会[2];共感包含着“换位”的意思,就是咨询者用来访者的心情去感受,用来访者的眼睛看世界;心理咨询中共感特质的实际表现包括体认和反应这两种活动。在班级管理活动中,教师要理解学生观点看法和感受,必须具备同样的共感理解特质,并通过目光、身体语言、或言语把共感表达出来,让学生得到反馈,才能有效沟通,达到解决问题促进教学的目的。
2,积极关注(positive regarding)。罗杰斯用“无条件接纳”来表达这个概念,指的是咨询者不依据来访者的行为好坏,无条件的从整体上接纳对方,给予关怀,罗杰斯把这种态度看成促成个人成长的重要条件。后来艾维等对“积极关注”这一特质的定义中强调以下两点:①以积极、肯定的态度看待来访者,相信他身上总有一些积极因素,相信他有改善和成长的潜力。②在反应上,选择性的注意来访者言语和行为中的积极方面[3]。学校中多数学生都有这样那样的困难或不足,稍不注意就容易被困在其中而发展出一种“自我损毁”倾向,认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足,没有希望;对教师的态度极也为敏感,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中以肯定的态度对待他,给予接纳和关怀,使他感到自己并非毫无希望,同时有选择的注意其积极的方面,如他的能力、努力,使这些他不曾意识到或不太重视的方面凸现出来,能够有利于学生全面地认识自己,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3,尊重(respect)和温暖(warming)。尊重是一种对人的态度,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教师习惯于“师道尊严”,要求学生尊重自己,却不注意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忽视对学生应有的尊重,常以命令不容商量的口气对学生说话,不注意倾听,不理会学生的陈述,把自己的意见、解释、价值观强企图加给学生,造成班级管理无效。艾维提出传达尊重有两种基本做法:其一是所谓增进,即对来访者的某些反应给予肯定和赞赏,其二是欣赏不同意见,即对来访者的不同意见和看法表示理解和尊重。艾维的建议对于教师表达对于学生的尊重态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温暖也是一种态度特质,主要是借助非语言途径来达到,是一种情绪化的态度。温暖是教师内在态度的直接外射,只有真正珍爱学生,关心他们的遭遇,达到共感境界,温暖才会从教师的言谈话语、姿态、动作、眼睛、表情中自然流露而被学生感知和感动。
4,真诚(genuineness)。也是罗杰斯强调的建立有效人际关系的一种品质。要求做人要“真实”、“表里如一”。要求教师在班级管理活动中,“做真实的自己”,不需要特意取悦学生,也不因自我防御而掩饰、修改自己的想法和态度,不回避自己的失误或短处。教师的真诚,导致学生的信任和喜爱,成为学生的榜样,鼓励着他能更开放坦率地对待自己和他人,坦荡生活,坦荡做人。
三、有效班级管理者的沟通技能
   班级是一个小型的社会,人际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影响班级的人际关系,决定班级管理的效率。交流与沟通渠道越通畅,沟通效率越高,学生的问题解决与教学的效果越好,其中决定性的影响因素就是管理者是否掌握与人沟通的基本技能。
师生的沟通主要是通过交流和会谈来达到信息交流,认知和情感的交流促进双方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发生变化,促进学生成长;而信息传递的基本形式是言语的和非言语的,一般而言,言语性传递较为准确的传递认知信息,而非言语传递表达情感方面更为真切生动。班级的管理者在沟通中:一是接受理解来自学生的信息;一是做出反应发出信息。所谓的沟通技能,就是沟通中如何利用言语和非言语的传递来接收信息并做出反应的技巧和能力。
1,沟通中的非言语交流
学习非言语交流的旨在提高教师知觉和运用非言语行为反应的能力,多数人都在长期的人际交往中获得了这种能力,只是程度高低有别。教师常常缺少的是敏感性,以及有意识的留意自己和学生的非言语行为习惯。有利于沟通的非言语行为习惯,有用相近的声调说话,保持善意的目光接触,点头,表情生动,辅助的手势,身体前倾向学生;不利于沟通的非言语行为习惯,有令人不快的声调,不看被帮助者,心不在焉的姿态,阴沉着脸,嘲讽或轻蔑的表情,远离或不面对学生,手指指指戳戳等。教师可以对照以上陈述,自觉检查和纠正自己的非言语行为习惯,或者教师之间通过会谈练习来了解和尝试各种非言语反应,并从对方那里获得反馈得到改善。
2,沟通中的言语交流
沟通中的言语会谈技巧主要是倾听技巧和影响技巧。
1)倾听技巧
事实上教师倾听的态度和习惯比具体的技巧更重要,在班级管理中有时候听比说重要,其最基本的作用在于鼓励学生把他的观念和感受表达出来,因此“听”并不是一种被动的活动,而是积极地对学生传达的全部信息做出反应的过程,所以养成愿意听,习惯听的态度和习惯是首先要强调的。倾听主要是了解和搜集信息发现问题的过程,具体的技巧是:询问、鼓励、释意、情感反应和概述,以引导学生更深入的自我探索,自我认识。
①询问(questions)有两种基本方式,一是为了获得特定的信息,澄清事实,缩小讨论范围,使会谈集中于某个特定话题,就征询的问题进行查证的提问方式,常以“是不是”“要不要”来发问,学生以“是”“否”或几个简单的字回答,叫做封闭式询问,可用来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另一种方式常以“什么”“怎样”“”“为什么”“能不能”等字眼发问,以“什么”发问引出一些事实材料,以“怎样”发问引出事件经过,及情绪性的事项,以“为什么”发问引出理由、原因及合理的解释,以“能不能”发问引导学生作自我剖析,叫做开放式询问,用来引出一段关于问题或事件的解释、说明或补充资料,推动沟通深入。
②轻微的鼓励(minimal encourages),是借助一些短语,或复述学生谈话中的关键词或语气词,或点头、注视等表情动作来完成的。主要作用在于表达出对学生的接受,对所谈东西的兴趣,起着支持谈话沟通继续的作用。
③释意(paraphrasing ),是将学生所讲的内容的主要意思予以综和,整理再反馈给学生,基本功能是“澄清”事实,在双方之间对学生谈论的内容的实质取得共识,促进探讨和领悟并使学生感到被理解。
④情感反应(reflection of feeling),是教师有选择的对学生在沟通中的情绪内容给予注意和反应,用恰当的词句来表达其感受,其基本功能是“澄清”学生关于事件或学习内容的感受和情绪体验,推动学生对具体事件内容和感受的讨论,达到对自己的整体性体认,稳定学生沟通时的心情。
⑤概述(summarizing,是结束一段获一次会谈前,教师完整扼要的叙述学生已谈过的事实、感受和原因,是一次会谈的总结,系统的清理学生的观念、事实和感受,使学生有机会重新回顾审视会谈内容,更好地认识自己并确定教师正确的理解了自己,感到在探索自己的思想、感情及解决问题方面正在取得进展。
2)影响技巧
班级管理中的问题探索阶段更多的使用倾听技巧,而在解决问题中更多的是使用影响技巧,目的是教师能更为积极主动地进入会谈,影响并引导会谈的方向。
①解释(interpretation)就是教师对学生的问题,困难作出合理化的说明,从而使学生能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看自己的问题,从而获得新的领悟,以改变自己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及行为。解释不同于前面讲的释意,释意是准确的表达学生的原意,解释则是提供教师自己的见解,为学生提供了新的参考系。
②反馈(feedback)与自我开放,反馈就是表达教师对学生面临的问题的种种看法,自我开放(self-disclosure)就是向交往的另一方表露自己半私人和私人的信息,班级管理中的反馈与自我开放就是教师把他人或自己过去或现在的经验体会感受告诉学生,以利于分享经验,建立信任和坦率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自我剖析和开放。
③指导(direction)与建议(advising),就是告诉学生做什么和怎么做,其本质在于直接造成学生行为的改变,明确的指示学生学习什么和改变什么,并就如何学习和改变提供建议,指导是否有效,取决于学生对教师的接受理解认同的基础上。
④影响性概述(influoncing summary),与倾听性概述相结合,在沟通告一段落或结束时使用,把本次沟通的主题、观点、意见整理组织后,以简明扼要的形式表达给学生,以加深印象,帮助学生把讨论的收获和结果运用到生活学习中去。
教师成长为一名有效班级管理者是一个充满艰辛和挑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个人生命成长比知识和技巧更重要[4],很多人认为教师掌握某些特定的新知识、特别的新技术或方法是有效教学、有效管理的关键,但其个人生命成长如果没有养成对学生基本的关爱态度,具备做一个合格的助人发展的教师特质,掌握最基础的沟通技巧,形成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其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发挥也会因此受到限制,无法为学生提供有效帮助与服务,因此作为专业工作者的教师,在完成专业理论、知识、技能、经验发展的同时,还要竭力完成教师个人生命成长,在持续性的学习中注重个人在生命哲学意义层面的成长,这种成长体验将会渗透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才能有助于达成有效教学,有效管理的目标。
《现代中小学育》2009年3期

[1]陈红燕,班级管理研究述评[J]、教学与管理2004年第11 25
[2] sherry cormier.paula S.Nurius著张建新等译[M]、心理咨询师的问诊策略、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第五版 166
[3]江光荣著,心理咨询与治疗[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7月第一版 145
[4]孟莉,心理咨询师专业发展中的个人成长[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 121
正在读取...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