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视无睹的医疗现形记

戴天岩 原创 | 2009-07-19 15:27 | 投票
标签: 医药 看病 医疗 
  

 

——医改政策何时才能让老百姓放心看病
 
□ 中国医改红灯区 戴天岩
 
因为很少去医院看病,所以,也不是特别了解医院的就医情况,由于年轻的原因吧,北飘在北京打工,身体还算结实,尽管一直交了医疗保险,也有医疗蓝本,但没有一次带本去医保医院去看过病。一般,有个感冒发热的,就到药店买点药,吃了,也就好了。
最近,正好碰巧陪同一患者去北京天坛医院看病,有幸目睹了这个医院的一些情况,也使我对中国的医疗状况有了更深的认识。
一、医院诊疗卡引发不公平现象,又与何人说?
关于诊疗报销的情况,分三类:甲-无自负,乙-有自负,丙-自费。因为就诊人的单位是属于事业单位性质,所以,大部分都属于甲类,这属于北京户口且能报销的类型。
(偶发性议论)中国的住房制度历来有公房廉租、国家分房、自建小产权房、经济适用房、商品房、农民宅基地房等多种类型。农民宅基地房是农民完全自费、经过政府审批、靠自己一砖一瓦一分一分钱自己盖起来的;商品房则是房地产商高价卖给消费者的房,大部分抬高价格部分都是被土地价格、房地产商利润、税收、分期银行的利息拿走了,这是最大多数购房消费者的唯一选择;经济适用房,只是适用于经济收入低的本地户口居民的政策保障性住房,在早期多是被很多政府官员、权势阶层占用了,现在尽管对照顾本地低收入居民起到了不少作用,但也是随着市场房价提高随行就市、水涨船高了,特别是政策制订的资产总额放的太宽,导致暂时月收入高、无资产的打工族也很难享受到这个政策,对外地流动到本地居民更是想都不敢想,望尘莫及啊!自建小产权房,多是政府机关等单位自己有财力,或者是政府财政或者是小金库,建设房产给自己机构的员工,福利内部化,这是政府机构等很小群体成员才能享受到这种福利待遇;国家分房,现在是管得越来越严格了,以前很多政府机关都是分房给公务员、员工,国家的钱直接给公务员、员工,福利内部化,这是中国公务员考试,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原因,一个普通人得到一套100多万元的一套房子,不够一个普通老百姓奋斗一辈子的吗?公平,什么叫公平?这些已经形成的历史事实,能够退还给国家吗?历史问题能够翻案吗?政府是权利机构,自己管自己,又要保证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谈解决问题,难啊!
如果是一个北飘,是否能全部报销呢?我在北京打工那么多年,没有用过医疗蓝本,我的医疗费都跑到哪里去了呢?如果是一个农民工在北京生病,又会怎么办呢?象在北京的老人小孩(北京户口)基本上都有医疗保障了,保障的比例也比较高,应该是其他省份无法比拟的,年轻人缴纳的大量社保,多转移支付给了未参保和无参保的本地人群,这是中国的历史情况,也是为了保障社会的稳定,谁又能有绝对的公平来保障年轻人了,对于中国的社保来说,中国就是“吃今天,不知道明天怎么样的?”目前,社保占工资总额的20%,其中大都交给了国家了,并不属于自己,只有少比例的公积金自己可以在购买房屋时候兑现出来。谁能保证社会有公平呢?谁又能保证历史的公平呢?
二、病人潮如集市,病人多得真令人难以置信
三次去北京天坛医院,真是风雨无阻,总是大门内外都是车辆,都堵死了路,行人都不太好走路,人群是川流不息,到院一楼,排队的长龙,人多且不说,说话噪音很大,可能是楼房材料并没有考虑到隔音效果,为何通向医院的道路就这么“窄”呢?为何患者看个病就这么难呢?楼上楼下一趟趟跑,挂号、交费、检查、取药、预约、咨询用药,手握一大把单子,只有多方问讯,才能找到地方看病,可见医院的规划标准化也与国外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表面上,好象是电子卡,但基本上还是纸单子,并没有多少无纸化办公的痕迹,医院信息化还有很长道路要走。
图1:医院门诊楼外景
图2:医院大门景观
图3:医院一楼大厅
(偶发性议论)有三通,就是水、电、路,谈修路,早期有个人建议邓小平,中国人要想致富就要先修路。确实,中国修了不少路,中国的经济也起来了,大城市是计划见不到土壤,高架桥、立交桥、柏油路、下水道、地铁管网、高楼,只要有路就见不到土壤,城市几乎是被水泥钢精混凝土浇固的不透气的城市,犹如土壤的皮肤上被浇上一层柏油和水泥,人接触不到地气,土壤也被慢慢瘪死了。很多科学证明,土壤胶体也是能够呼吸的,怕火怕动,毕竟都会导致土壤胶体的变性啊!除了物质的路,还有电力、通讯、宽带网络、办公信息化,都是“路”,哪条路不通都不行啊?那条路堵了,都够你憋屈得慌的!
一日三餐,人每天都是要吃饭,衣食住行,民以食为天,食品,尤其蔬菜篮子,这是导致集市人多且热闹的原因之一,但是医院居然和早市菜市场一样,这个地区、中国国家或这个医疗体制确实是出现了大问题了:一、老百姓的整体身体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二、中国老百姓的疾病治疗意识有所提高,随医疗条件改善,疾病多被发掘出来,并开始治疗。三、中国的医疗体制性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双向转诊制、社区首诊制说说而已,换句话说,提个措施和办法骗骗老百姓还是可以的。
食品是人民维持生命最重要的要素之一,药品和医疗则不应该是,但从现象看,药品和医疗对老百姓是泛滥了,还是老百姓的疾患太多了,川流不息的患者啊!我们时刻都在担心这个国家的健康,人民的健康!医院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亲眼可见的、现实的“菜市场”,我们该怎么想啊?
 
三、全面检查、缓慢排查、高通量快速问诊,大处方是怎么来的?
背景:我整理了一个患者整理一患者的病历和发票,该患者是检查感染治疗的病例,以下是检查和诊断的过程,具体问讯细节不复得知。
    检查和诊断情况如下:
表1:检查和诊断过程
日期
检查和治疗
说明
结果
2009年3月12日
检查费11元;
B超(彩色多普勒检查1次)180元;
化验(超薄细胞检测1次)150元;
医学影像工作站1次30元。
看病问诊一般多在6分钟左右,楼梯跑上跑下各项检查约3个小时。
没有结论和结果。
2009年3月15日
化验(血常规、便常规、尿常规等)1次39元;
头孢克唔胶囊等103元。
看病问诊约6-10分钟,楼梯跑上跑下各项检查约3个小时。
没有结果,开了抗感染药。
2009年7月14日
B超(彩色多普勒检查1次)150元;
医学影像工作站1次30元;
化验(血常规等)170元;
电脑多导联心电图1次20元;
血常规1次15元;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次20元;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1次20元;
血型1次5元;
梅毒血清特异性1次40元;爱滋病毒抗体检测1次50元;
11. 丙型肝炎抗体测定1次20元;
12. B超(二维黑白超声引导)50元;
13. 手术费47元;
14. 盐酸莫西沙星片拜复平(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 6片 181元;
15预约检查
看病问诊一般多在6-10分钟楼梯跑上跑下各项检查约6个小时。检查和检查准备。
等待结果,开了药。
2009年7月17日
检查
检查等待约1个小时,检查20分钟。
 
合计
1331元(实际开支在1500元左右)
 
 
注:其中有小项目如挂号、检查、诊断、材料费的很小项目都没有计入。
 
(菲尔丁偶发性议论)圈套,是设置了陷阱,违反了社会公德和法律,让消费者一步步钻进去,并且网罗住了消费者,消费者是无路可逃,这就构成陷阱。政策安排,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国家政府事业的大团体做了周密的计划和政策性制度安排,使得一群消费者或老百姓,不得不进入这个计划之内,任何一个人都构成了这个制度安排的消费个体,永远也不可能逃逸出去。
解放前,国民党专政、军阀、四大家族时期,老百姓受到剥削;最后共产党让人民当家作主,首先是自然灾害和文化大革命,精神的胜利过了头,肚子却是瘪着的,看看这样的政策不行,就得到了纠正;以农补工,“剪刀差”问题、农业税问题、乡村建设和投入、城市化政策,长期导致了农民群体发展滞后;于是,新政策就取消了农业税,把三农当成重要问题来抓,当然新时期,又有谁能说有绝对的公平呢?户口政策,北京、上海、深圳,长期的户口壁垒和保护,档案政策,中国如果有4-5亿的非农业人口,那么就应该有4-5亿份个人档案,一不从政,二不犯罪,搞那么多的档案有什么意义,即使有组织部多团体,有谁去一一看这些个人档案,况且又有什么用途呢?中国人搞浮夸,确实是顾忌面子上的事情太多了,一张身份证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但又搞出很多不伦不类的东西,于是就叫中国特色。房子,民生很重要的问题,银行给房地产商贷款,房地产商就提价卖房,大家一起提价一起赚钱,尤其是从土地价格上,老百姓其实变成了政府的宰割者了,土地价格占了地方政府财政的40%-50%,老百姓是弱势群体,有什么办法?教育,择校、跨校,民工子弟如何上学?没有户口如何上学?如何才能上好学校?写条子,递条子,塞钱,有谁能够改变这个弊病?如果谈到改变,政府官员惯用:“教育资源匮乏,医疗资源匮乏,老百姓本来就不应该买房”,中国这么大,想解决政策和制度问题,得慢慢等,不要急。
对于医疗检查,“快诊慢治、多检贵药、循序渐进、由表及里”基本可以总结出大多数医院的看病原则,客观地说,药品和耗材是医疗的利益链商品,尽管卫生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是掐断了政策弊病,考核医院和医生的政策不以收入来衡量,但是医生自己还会心里有杆秤,自己还是愿意大处方和多开药,原因当然很简单,药企统方后就给好处啊,15-30%的直接好处不但很惊人,也是很值得去做的。关于检查和医疗水平的问题,我想,即使是大专家也很难评定是非,如果不做全面的、全身体、全方位的检查,就草率地出诊断结果,医生会不会犯错误呢?很多误诊漏诊现象,谁敢承担这个责任?如果每个患者都是被全面的、全身体、全方位的检查,医生又会不会被认为医疗水平太低,陷入到滥用耗材和加速医疗设备折旧的风险中,即使有神灵,也说不清楚。
四、取药,原始而泰勒制的分工
西药房,在一楼最明显的左侧,因为患者取药排队,2窗口2个大夫去单子放到塑料框里,后面有2个年轻人专门按框里药单去找药,人工分检、塑料框盛、职能分工,每个人都需要快速完成自己的工作,否则就形成积压。
(菲尔丁偶发性议论)饭店,多有厨房和出菜口,还有跑堂伙计。因为中国饭菜多是手工制作,很难机械化、程式化操作,所以,主要的消耗是在人力上,唯一管理的是需要流程化的分工,这在大多数的工厂和商品生产制造上,都得到很好的应用。
但信息化发展,很多的分检都可以通过电子系统来完成了,北医股份的物流不是经常受到参观吗?中国的很多医院,既然有了不少系统,如果收费与药房的系统能够对接,分检药物又有什么困难呢?如果分检药物的大夫不是靠超强的记忆和经验,如果不是分检常用药品,要适应数以万计的药品,我想基本是不可能的,或者说,效率是很低下,即使是这样,这个工作也是机械式的农民工的体力活,谈不上太多技术含量,所以,即使是年轻人今天在这干,也很难干一辈子的,我想,一天8小时的工作,对人的体力和精神都一定是一种折磨。我们现在是现代社会了,想想我们的三甲医院,还是那么原始和初级,尽管每年的收入都成几何级数增长,但我们却没有办法改变管理和效率低下的局面?
五、医疗服务潜规则:“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因为医院大,医疗条件相对优越,所以,不缺患者,不缺全国的患者,全国人都跑这里来看病,希望能找到病原,治好病。但大医院除了医疗条件好和服务态度差之外,你几乎找不到它的优越性。
在看病过程中,一个患者被大夫骂“不看,就滚蛋!”等脏话,在我知道后,本想找当事人录一份详细的材料找院长去投诉,后来想到毕竟是人家的医保医院,也就放弃了。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可是这只小鸟不唱歌,只骂人,也许院长是不知道,如果知道了,应该去整顿以下员工的纪律,提高一下品德修养,更有甚者,也是应该停职检查和开除的。主要还是因为是大医院,不缺患者啊,医院也多啊,不好管啊!因为是医院大,不缺医生的工资,不缺医生的福利,只缺医生的管教,如果换个社区或民营医院,哪个大夫敢这样做啊?客户就是送钱来的,就是上帝啊!尽管医药费可能会高点,医疗水平低点,但伺候周到还是可以的。
老百姓看病不就指着医疗条件好点吗?否则,怎么会全国人都跑这里来看病呢?“医生主导用药”,这是我在8年前了解的一个规则定律,也正是这个亘古不变的规则,使得患者体验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感觉,我想,对于那些有一些慢病的老年患者、儿童患者,或许体味得会更深一些,在检查上、用药上,患者能有一丁点的发言权吗?有一个患者,敢说你应该用什么药,不应该用什么药吗?除非你是一个医生。一切都是按照医嘱,检查再多,你也不要吱声,也不要“心疼”钱,这是对您的照顾体贴和周到排查病原。用药,价格高低,你是两眼一摸黑,因为你根本不知道用什么药,更不知道药价高低,况且,你也不是国家发改委的价格评审中心的,开多少药、药价多少、怎么治疗、治疗过程如何,你都得接受着,来了不就是为了看病吗?这就是结果啊!
    关于签字,比如手术检查,是一种有创检查,如果用麻药,就是全麻,即全身昏迷的麻醉,如果全麻就一定要家属签字,以免出现风险。一指麻药,400元,这是静脉麻醉药,只要静脉输入麻醉药,就必然导致全身麻醉,不可能全身麻醉的。穿白大褂的大夫一直说没有风险,要么,也可以不用麻药,没有局部麻醉的药。据了解,检查的患者大多没有选择使用全麻,大多数患者并不是担心钱,而是当心风险。特别是在检查之前,每个受检查人都要签一份承诺,如果发生任何危险都与医生(或医院)没有关系,我看到,很多患者面面相觑,最后,没有任何办法,所有患者还是都签字了。
(菲尔丁偶发性议论)《史记·项羽本纪》:“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形象地揭示了鸿门宴前和鸿门宴上刘邦与项羽悬殊的实力。当时,刘邦的处境是何其被动,甚至于是危在旦夕。

1998年8月,朝鲜试射了一枚射程2000公里的“大浦洞1型”导弹,导弹飞过日本上空直落太平洋,举世震惊。2009年1月17日,朝鲜强硬宣布与韩国进入“全面对抗”状态,30日进而宣布单方面废除与韩国签订的停止政治、军事对抗全部协议。2009年4月5号,朝鲜中央通讯社发表新闻公报,宣布朝鲜于当天成功发射“光明星2号”试验通信卫星。4月13号,联合国安理会就朝鲜发射问题一致通过一份主席声明表示“谴责”。2009年6月12号,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1874号决议,对朝鲜核试验表示最强烈谴责,并要求朝鲜今后不再进行核试验或使用弹道导弹技术进行任何发射。2009年7月2日发射4枚地对舰短程导弹;7月4日上午,朝鲜再次连续发射7枚导弹。此次发射正值美国“独立日”。
   北朝鲜和中国刚解放时多么相似的历史场景,一呼百应,万民一色,兵啃土豆,民挖野菜,万众一心,导弹升天,集会抗议,打倒美帝。如果想探究为什么北朝鲜敢冒天下之大不讳强制发射导弹,还不如看看我们自己的历史就明白了。
   一个民族不可能指望别人的施舍发展壮大,没有哪一个国家会养虎为患,如今北朝鲜处在列强环伺,举世观望能指望哪个国家。日后若朝鲜灭亡,世人定会万夫所指金氏父子独裁专制,只是试问一下,一个连自己的安全都保护不了的国家,你让他哪里来的心思发展经济,如果我们没有“两弹一星”升天,没有强大的国防威慑力和综合国力,国际上谁理你,向苏联老大哥要饭吃的屈辱经历,还不足让我们醒悟这种国际间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吗?

六、西医强势,中医沦亡——阴阳五行只能停留在嘴巴上
从一个旁观者角度看,从患者检查用药观察看,以上的病例只用了一个中药八正合剂37元,检查项目为0,占总支出1500元的检查和药品总费用的2.46%。西医的药房领药人川流不息,在一楼,中药房在二楼,一个人都没有,中医检查也是门可罗雀,中医大夫也闲得无聊,不但是患者不愿意看中医,也是医生自己都不太看好中医的样子,看病,一切还是看结果,中医是从整体上、系统上去检查治疗,是模糊的、非理性的、靠感觉和经验式去检查治疗,而西医是从分子化、片段化、缜密理性的检查治疗。中医理论是不可实证的科学理论,而西医理论则绝对是实证主义的科学理论。
中医的药物配方,多是人工各类原材料加工碾磨而成的丸、膏、汤剂型,多是根据祖传和历史形成的配方遗传下来,确实是能看好不少疑难杂症,但中医是越来越不自信,因为很难用科学依据或现代理论依据解释清楚,再加上有不少神医、民间游医、街头郎中、社区骗子、气功针灸大师、巫婆神汉等,混杂在一起,良莠不齐。
另外,从管理上看,中医好象也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有个民间诊所,聘请了一个无证医生,不知道从哪里学的技艺,反正针灸和别人也不一样,针有一尺二,听朋友口述,我没有见过,确实把不少慢病和杂症治疗好了,但后来却触了眉头,把一个病人给针死了,于是,就被抓了坐牢了。从用药上看,就是中医比西医要胆大得多,很多的毒药毒物都敢用,很多霉变的中药晒晒就继续使用,对于一般中医大夫而言,治疗都很谨慎,但确实有些大夫迫于快速出效果,就容易加大使用毒药的用药量,分量也是超过了传统配方的用药量,或许是有祖传的方子,或许是自己摸索出来的方子,都说,中药吃不死人、没有毒害,但也是不少农村地区致使患者中毒的。从慢病治疗上,中药贩子、小药企,多在中药成分添加西药成分,比如糖尿病的治疗,很多中药都是降糖太慢,就容易加西药进去,身边这样的例子可不少,医生、企业都心知肚明、心照不宣,联合起来坑患者,一旦有了利益链在里面,医疗就变得肮脏了,患者就受害不浅了。有好药、劣药,因为加了西药成分,就有“劣药驱良药”现象,更有审者,保健品、功能食品多是当药卖,起码是按照药品的功能卖,很多医药人员认为,只是因为没有批下来药品批号,本来就是中药配方的,鉴于保健品、功能食品监管又非常松散,药监局对生产、加工、物流、销售都很难有人力和财力监管,于是,在强大广告和会销之下,不愁卖不出去。中医中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但如何保存和发扬呢?现在确实在现代科学的挑战下,都是需要改进和提升我们的管理和科学技术的。
(菲尔丁偶发性议论)中医理论通常称为中医基础理论,简称“中基”。它是以天人合一的叁个哲学观的整体理念与辨证论治、相似观(分形观)的循证观点为最大特色的祖国传统医学体系的基础与核心。中医基础理论的学说主要包括分形阴阳五行学说,藏象五系统学说(心系统、肝系统、脾系统、肺系统、肾系统),五运六气学说,气血精津液神学说(气:信息-能量-物质学说),体质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及养生学说、分形经络说等,其中以藏象学说为核心,信息-能量-物质学说为基础,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并用于指导临床诊疗活动。
  现代中医理论以三个哲学观的整体理念、辨证论治、相似观(分形观)的循证观点,气(信息-能量-物质学说)、分形中医,分形藏象、分形经络为最大特色的祖国传统医学体系的现代基础与核心。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的学说主要包括分形阴阳五行学说、藏象五系统学说(心系统、肝系统、脾系统、肺系统、肾系统)、五运六气学说、气血精津液神学说(气=信息-能量-物质学说)、体质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及养生学说、分形经络说等,其中以信息-能量-物质统一气学说为基础,藏象五系统学说为核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并用于指导临床诊疗活动。
我认为,中医的优点在于:一、中华文化瑰宝的一部分,是继承和发扬了中医防治的经验。二、是从系统、整体、自然角度来对疾病诊疗,是对疑难杂症、慢病等疾病诊疗的重要方式。三、中医是处在一个保持并发展阶段,处于被西医否定阶段,总会达到“否定之否定”的状态,或真正发展到与西医的大融合阶段。
中医的问题也很明显:简单、粗糙、玄学、经验、独家配方、祖传、中医世家、诊断不缜密,中医中药的很多优点,恰恰也容易形成中医中药的缺点。我认为,还是得加强规划、标准的制订和严格执行工作,另外,就是加强管理,要避免中医中药中的太过自信和不自信的成分。
七、医托医店高价宰客,脏乱差又怎能奈何?
因为医院大,因为患者多,因为陪护家人多,于是,医托医店就多。医托,就是骗你钱没商量的那种,“你挂号难,我有熟人能挂上专家号”,专找外地人的有缝的蛋叮,记得前夕日子,宣武医院一个看自行车大爷说“凡是门口每天在这游逛的都是骗子,少的时候二三十个,多的是有上百个”。医托经济,是随医院的环境而产生,看病难、看病贵、人满为患,自然就容易滋生弊病,依托也是不油然而产生。社乡卫生院和诊所,为何没有这个现象,就是因为那里看病的人太少了,根本就用不上医托。
医店,就是医院周边各种寿衣店、鲜花店、水果店、冷饮店、食品店、商超、煎饼果子谱、小饭店、保健品店,价高欺客是普遍现象,长期盘踞此地,店面租金显然不会便宜,至今我还不知道这些店租是谁收取的?是医院还是其他机构的房子?不复得知。说卫生条件好,显然是蒙你,患者、病菌、过路客、车辆污染、医疗垃圾出入、被患者租户和住院病人包围,确实对于象三甲医院而言,是很难好得起来。尤其是夏天,周边的小饭店,脏得令人作呕,但对于很多患者和家属而言,你不可能打车跑很远地方吃饭,然后再回来看病,既不现实,也不方便,还不经济,也就迁就了,于是,就产生了医店经济。对于医店,工商和主管部门还是要管一管,要加强营业执照、卫生、价格、服务规范化管理,真正能够给患者营造家的感觉和温暖。
(菲尔丁偶发性议论)“城市牛皮癣”是城市卫生的顽疾,如代办各种证件、刻章、疏通水管、假币、迷药、出租、电脑上门维修、店面转让、高薪诚聘、性病疑难杂症治疗等广告遍布大街小巷,特别是公交站牌、灯箱广告、公用电话亭、电线杆上以及各个楼道口,甚至人行道的路面上,都成了张贴或者喷涂各种小广告的重灾区。城市面貌是越变越美,但美景之下,无处不在的“城市牛皮癣”,总让人感觉大煞风景。我记得,我在北京的人才大厦的大路变(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地面上的小广告是每10厘米左右就是一张,足足贴满了2-3里路,我想,如果全国人都能拿出贴小广告的干劲来,又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至少有两次听说,贴小广告的在横跨马路飞奔丧命的消息。
     广告,贴得地方对、设计美观就是一种受众的享受,贴得地方不对,就成了城市的顽疾和“牛皮癣”,2007年金华市记者报道了一名专职“牛皮癣”女清洁工,戴着草帽,穿着蓝色工作服,一辆三轮车,车上摆放着满满的清水、香蕉水、各种颜色的涂料、清洗剂,以及滚筒、清洁球、刷子、抹布等清洁用具。
图4:金华市专职“牛皮癣”女清洁工
牛皮癣,是没有规范的小广告,如果能够得到广泛治理,就能够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小广告经济的产生,就是应用于人流量大、关注率高、人群扎堆的地方,因为有区域经济环境的存在,“牛皮癣”经济也就有很好的市场,说白了,还是有市场啊!比如,办证,那还不是都办假证件啊,什么毕业证、营业执照、身份证、结婚证、房产证等,你想办什么证就办什么证,社会发展到今天,这种缺失信用的行为,已经令人非常痛恨了,但作为社会的个体,我们又能有什么办法?
八、适宜技术和适宜设备,三级医疗网的命脉
谈到社区首诊制、双向转诊制,总令我们伤透脑筋。老百姓看病,不是扭不过来这个弯,也明知道“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道理,但社区医疗服务和三甲医院的医疗水平差距是有天壤之别,没有办法,社乡医院没有患者,三甲医院则是人满为患,满眼见到都是患者,中国到底是怎么了?中国医院到底是怎么了?
    要缩小这个差距,一个是靠政策,就是要强化执行社区首诊制、双向转诊制的政策,加强政策执行的力度是很有必要的,如果要靠自愿、自然引导,也许在10年内也很难让社乡医疗复活,中国社乡医疗不发达,是由中国历史执行的医疗卫生政策导致的,重大城市的三甲医院建设,轻社乡医疗建设,到今天这个局面,想完全依靠政府补贴来解决大中国的问题,说实在话是很难的。
   中国三级医疗网建设,还是应该多走与市场结合的道路,特别是适宜技术、适宜设备、适宜医疗服务,是要鼓励医疗技术单位、设备公司、医疗服务公司介入去发展的,没有适宜技术工具,一切都靠政府计划集采(即卫生局集中招标采购),一切都靠调拨,很难搞活社乡卫生经济,目前,医疗技术,如十年百项目都是具备医疗资质的医院才能推广,医生一没钱,二没有企业,三没有场地,四没有团队,五没有时间管理,怎么推广?很多的政策,表面上看不错,但实际执行却离现实差距很大。对于三级医疗网建设,如果没有民营经济的市场化参与,特别是在适宜技术、适宜设备、适宜医疗服务方面,想长期建设好社乡卫生经济几乎是不可能的。另外,就是关于技术转移、科研的合作,要鼓励三甲教学医院、大学把成熟的适宜技术转移到三级医疗网,可以采用科研合作的方式,促进三级医疗网经济的快速发展。关于集采的问题,应该政府应该抓大放小,抓基本药品,对于个性化、适宜技术、科研服务,则应给三级医疗网留一定的空间,完全政府独大的局面,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必须在政府主导的部分之外,让医疗机构有一定的自主发展和科研服务的权利,但原则上,与政府的集采是补充的、依赖的。
(菲尔丁偶发性议论)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是指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手段,这两种资源配置手段是可以并存,可以结合,可以互为补充的。在一定的经济体制下,既可以用计划调节手段来配置资源,也可以用市场调节手段来配置资源。但作为两种经济体制,即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即将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二者是不能并存的。这两种经济体制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区别:
第一个区别:微观基础不同。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是政企不分,不自主经营,不自负盈亏的企业,企业只是行政部门的附属物。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是政企分开,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第二个区别:经济运行的方式不同。简单地说,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就是以竞争取代命令,以选择取代配额.这就是说,在市场经济下,企业之间面向市场相互竞争,生产要素的供求双方是双向选择的。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命令排斥了竞争,配额(人、财、物各方面的配额)排斥了选择。
第三个区别: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不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直接分配资源,所以形成“大政府、小市场”的格局,而在市场经济中,是市场根据价值规律来配置资源,所以形成“小政府,大市场”的格局。“小政府”是指一个高效率的,精干的政府。“大市场”是指一个完整的市场体系。
第四个区别:经济活动的范围不同。在市场经济巾,经济以法律作为边界。任何企业,个人、企业、政府机构都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国内进行活动,而计划经济以计划作为“笼子”,企业、个人的行为不能突破计划的“配额”,计划的配额是它的边界,企业、个人在计划配额范围内活动。
第五个区别:指导思想不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指导思想是这样的认为市场有使得供求自行趋于平衡的力量,有合理配置资源的能力,但由于市场具有种种缺点,所以政府的调节是必要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则是另外一种指导思想,它认为政府有力量支配一切,政府能够合理地配置资源,但由于政府的力量和经验还不足,所以需要让出一块地盘,让市场起抬遗补缺的作用。如果用经济理论来划分的话,那么计划经济体制的指导思想可以称作“板块理论”,就是把经济分为两块:一大块是由政府的计划起作用,另一小块由市场起拾遗补缺的作用,市场经济体制的指导思想是“双覆盖理论”市场调节是第一次覆盖,市场时时刻刻起作用,而政府调节是第二次覆盖。也就是说,市场做对了的,政府就不要再管了,政府做市场所做不到的事情,解决市场所解决不了的问题。市场调节是基础性调节,政府调节是高层次调节。
卫生经济在主要目的是公益化和保民生的目的,但如果完全离开了市场,资源流动就会很成问题,政府又是否优秀的计划决策能力来应对细化的资源流动呢?显然是做不到的,所以说,医药卫生改革不管怎么改,最终它也不可能完全去掉市场的成分的,如果有政策错误的导向,在多年之后,仍然会被市场纠正、纠偏过来,关键还是要经得住时间和历史的考验,也要符合社会运行的规律和法则。(戴天岩)
来源于:中国医改红灯区(http://blog.sina.com.cn/cnyr)
正在读取...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