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排地球”战略与人类自救

黄鸣 原创 | 2010-10-20 16:29 | 投票

 

“微排地球”战略与人类自救

                ——“微排地球”PK“智慧地球”


    梦想成真的那一天真是让我感慨万千!前些天我写了博文《为什么要建低碳会场样板》。我想笑但笑不起来,因为真正低碳的会场只有这一个,哪怕有十个、一百个,又怎么样呢?他又能在所有的会场中占多大比例?

 

    哥本哈根会议的时候全球都指望着有个好结果,说是“人类最后的机会”,但是大家都很失望。实际上是意料之中的。当时我就说我最怕的是达成最好的结果。一旦达成皆大欢喜的结果以后全球都放松了,都会认为:这下有指望了,这下他们政府去干吧!各国政府能干什么?楼是他建吗?汽车是他买吗?污染是他排吗?不是,这是我们每个人的事情。昨天(10月4日)开始在天津举行的2010年联合国第四次气候谈判大会做为坎昆COP16之前的最后一次谈判,是我国首次承办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也是国内NGO首次集体亮相。我们的问题在于过度依赖政府,依赖各国政府之间最后达成一个皆大欢喜的协议。现在重要的是我们与自然、与地球的关系,国与国之间达成任何协议都没有用,我们必须和我们这个地球达成协议,必须保证真正的去关爱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这就是我们“微排地球”战略概念诞生的来由。

 

     说到微排地球你可能首先会想到IBM提出的智慧地球战略。Smarter Planet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一个创意。他的意义不亚于里根当年的Star War Strategy(星球大战计划)。星球大战计划使美国在80年代领导世界的科技潮流,无论是遥测遥感、空间技术、航天航空技术,还是新材料技术、互联网技术。最厉害的就是互联网技术,打起仗来人家不用卡马六甲海峡、不用堵台湾海峡、日本海峡,把服务器一关,整个瘫痪。如果再引入云计算、物联网,你家里角角落落、犄角旮旯全被人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被人控制了。我们追求的是一个完美的和平世界,“智慧地球战略”本身存在一些弱点,它是从一个国家的利益出发,因此它包含着一些暗示或者一些潜在的意义,就是为了维护一个国家的利益从而会与其它国家的利益产生冲击或者矛盾,所以当你只对一个国家如何减排,如何进行保护环境的时候,势必会对别的国家利益产生冲突。经济危机后有人说美国不行了,是死老虎,但是他潜在的实力大得很,只是在有一件事情上实在是船大没法掉头,就是节能环保生态。

 

    我们现在的办公大楼名字叫做“日月坛·微排大厦”,“日月坛”取自其形,“微排”则取自其神。Low-carbon,低碳这个概念不错,包含着低的碳排放Carbon Emission或者说Carbon dioxide emissions,演绎下来就是低的能耗。化石燃料用的少了,二氧化碳排放就少了。但是低碳有两大缺陷,第一大缺陷是不全面,而微排(Micro Emission)的概念不仅仅包含碳排放,他包含了二氧化氮、二恶英、粉尘等所有对环境有害元素的排放。第二大缺陷是经济限制,国家战略限制。低碳后面跟着的就是碳税,碳税还好,可以在国内进行调节,但碳关税很可能就是发达国家制约发展中国家的利器。其实我们国家提倡的“节能降耗减排”,这就很科学,但是节能降耗减排我们没法浓缩出一个战略,一个理念来,比如说信息革命,工业革命,都不超过四个字,英文Industrial Revolution,两个单词而已,这样利于传播,利于做为一个大潮流来推动。“节能降耗减排很好”,最好要把他凝炼,所以我们提出“微排”(Micro Emission)。

 

    “微”的定义是什么?国家旅游局在我们太阳谷举行读书会的时候,我在给他们40多个高级领导讲课过程中做了一个简单的定义:你能够减少碳排放的60%-70%就叫低碳了,但是你只有减少到或者节能到百分之九十左右才能称得上“微”,而且微排我们还希望再低一些,到百分之五甚至百分之三。如果我们所有工厂、学校、宾馆、医院的排放都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五,那么我们这个地球会怎么样?微排是一个相对理想的方向。

 

    西方国家的整个生活和文化体系,包括技术体系都建立在那种luxury life style,非常高耗能、极度奢华的生活方式之上,而国内也大有走高能耗的奢华路线的趋势。有一个段子说:外国老太太临死前说:终于把贷款还清了;中国老太太死前说:终于攒够房钱了。预支、透支是西方人主流的生活方式。我们透支钱没有问题,没钱可以挣,但是我们透支资源、透支环境、透支地球的健康是无法再追回的!

 

    在20年前两德统一的时候,德国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西德帮助东德把所有建筑都穿了“棉袄”,换了门窗。奥巴马上台之后推行新能源政策,实际上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战略胎死腹中了:旧建筑节能改造。这二十年来德国和美国,欧洲和美洲他们做的事情完全不一样。大家认为好像在新能源、在应对气候变化等新的产业潮流方面,我们好像还要受制于美国,根本不是。我们中国的精英包括皇明这些年跟德国跟欧洲走的很近。实际上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热水系统,包括太阳能热发电,这些方面皇明是做的不错,但我们现在整个太阳谷掌握的最好的技术,是这种“微排地球”技术。

 

    实际上我们也愿意让IBM做我们企业管理咨询,他把整个计算机制造卖给了联想后进入咨询业,成为解决方案供应商。作为两个公司皇明和IBM并没有什么竞争,但做为民族我们有竞争,作为不同的理念我们有争论,我希望有一天谁喜欢组织的话请IBM的总裁和我同台,像竞选总统一样来竞争。我们竞选的不是什么统治者,而是为我们整个人类选择正确的生活方向!

正在读取...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