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十年,创意产业会是灵丹妙药吗?

王泠一 原创 | 2011-09-28 10:27 | 投票
  

  尽管还没有立春,庭院里的腊梅已经在含苞欲放了。腊梅含苞时,绿叶的边缘最嫩;一对画眉翩跹枝头,艳丽的雄鸟一边咀嚼,一边反哺害羞的另一位……这样的场景如果被赏雪的孩子用数码相机摄下并送去邮局,能否印成明信片加以发行呢?这在10年前的上海是天方夜谭,但在10年前的东京已经普遍实施了。那年元旦,笔者收到来自东京的明信片,封面是日本传统的婚礼照;仔细一看是新娘的落款,原来是友人千里之外的告知。这一形式,东京邮局称之为个性化服务;明信片印制含日本国内邮资的收费约为一张10元人民币,这在东京是新婚夫妇都能接受的价格。当时的东京,还没有“创意”的概念。而今天的上海,“创意”已经成为公共常识。

  然而,面对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创意到底能怎样地介入我们的生活?创意产业又如何改进我们的发展形态呢?带着疑问,笔者最近走访了上海社会科学院创意产业研究中心。该中心系我国著名创意产业经济学学科基地,由经济学家、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先生创办。笔者走访期间,厉无畏先生和创意产业经济学学科负责人王如忠、王慧敏等专家学者给了我耐心的解答,不仅收获颇丰,也使笔者对未来创意产业的中国化之路充满了信心。

  创意产业:对传统工业增长模式的扬弃

  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创意”从概念到实践、从西方到中国,走过了不断清晰自我的蹒跚之路。这一阶段的创意产业,逐渐介入中国经济的发展轨道,可以说既是开放的中国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的最新经典,也是中国城市、中国制造谋求创新与转型的最初探索。那时,西方世界逐步从“制造”向“创造”渐次转移,在这一过程中,老牌经济强国的独特文化以及个人创造力,亦即“创意”与产业紧密结合,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创意”也由此成为风靡世界的产业新概念。经过这个十年的发展,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当今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的重要产业。据有关资料显示,这一阶段以西方国家为主体的全世界创意产业每天创造的产值达220亿美元,并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递增。

  王慧敏研究员告诉笔者:创意产业的概念最早是英国人提出的,当时曾经领工业化风气之先的英国制造业实际上已经处在衰落的萌芽状态中;像曼彻斯特、利物浦、伦敦这样的老工业城市和著名港口城市,如果不在产业转型方面取得突破,随着自然资源的枯竭和商务成本的攀升,在国际经济新一轮分工中被“边缘化”是迟早的事。1997年,也就是英国不得不将香港主权回归中国的那一年,时任首相的布莱尔首次提出了“创意产业”这一概念。英国政府也最早将“创造性”概念引入文化政策文件,在1998年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明确写入“创意产业”这一概念:“所谓‘创意产业’是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 ”2001年3月13日,英国国家广播公司首次推出“创意产业带动有关英国经济复兴”的专题报道,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欧洲,德国人最早接受了英国人的理念,并且运用到曾经的煤钢重镇鲁尔老城的改造中。根据英国经济学家霍金斯的观点,“核心创意产业”共有15类,其中文化占据其中的13项。它们分别是:广告、建筑艺术、艺术品和文物交易、手工艺、设计、时尚、电影、音乐、表演艺术(戏剧/歌剧/舞蹈/芭蕾)、出版、玩具、电子游戏、广播与电视和电视游戏。其余2项属于科技:研发和软件。霍金斯曾经指出,创意产业研究的重点是如何把知识转化为经济。后来在发展中,德国人不仅将这些知识业务成功地产业化,改变了自身单纯制造业大国的形象;又逐渐将旅游、博物馆和美术馆、遗产和体育等城市元素纳入了创意产业领域。

  就在德国人开始大力改造鲁尔老城不久,中国人也意识到了传统工业增长方式的局限性。刚刚过去的十年,中国政府曾经分几批公布了200座资源(主要是自然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名录,并且力图改变其产业结构。这些城市主要在北方,如华北的大同、东北的大庆、中原的鹤壁等。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阶段的上世纪最后20年,这些人口约在200万左右的中等规模城市,无不为中国工业和中国社会提供了经济增长的“工业血液”、“工业原料”和社会生活成本,贡献巨大、消耗巨大。然而,科研投入不足、社会事业滞后、环境问题突出、资源性产品的性价比逐步下降等难题,也在困扰着这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选择。资源预测显示,如果不更新产业发展思路和现有生产方式:大同原煤和大庆原油将在2030年左右消耗殆尽;鹤壁等城市老城区的社会问题将积重难返。而在上海等中国南方的经济发达城市,厉无畏先生和他的同事们也发现重工业在这里也部分失去了原先不可替代的优势。同时,土地、工资、交易、信息等商务成本要素的上涨,也使上海等大中城市的传统工业强项有可能陷入衰退困境。如果没有创新思维和新产业要素的注入,上海的可持续发展将面临巨大的挑战。这时,创意产业理论的中国化及其运用,对上海等中国城市经济的品质提升起到了催化剂般的作用。

[1] [2] 
正在读取...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