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智库要“走出去”

陈卫东 原创 | 2013-10-13 10:08 | 投票
  

  过去的中国企业,对基础技术、基础工业以及基础队伍的建设有一套成形的经验,但是对战略的研究,则是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才注意到的事情。

  机遇:

  中国不转全球就“转不动”

  放眼世界,国际上的智库可以分两大类,一种是收费的智库,本身是要靠自己思想、知识为客户服务生存。另一种是有经费保障的智库,它们的专家学者只需专心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奉献自己最好的思想和建议,目的是其成果能为政府、社团或企业采用,对某一领域产生重要影响。后一种智库没有后顾之忧,更能全身心投入研究,故往往对社会有更大的影响力。中国能源国企大都有自己的内部智库,一般来说它们有较为充足的经费保障,大多只为企业内部服务,多属成本中心没有收入利润指标。

  过去20年是能源国企快速发展的20年,未来面临的不再是简单的保障供应问题,而是如何提高效率的问题。目前中国经济已经跨越了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进入了相对缓慢的平稳发展时期,能源国企首先要将目标由保供转向能源转型、提高能源效率上。在全球能源转型的背景下,世界石油供应已经出现了生产增量大于消费增量的趋势,从全球来看,能源资源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这些都给中国带来了要面对能源结构调整的巨大压力。

  人类的能源供应经历了两次转型,分别是从薪柴到煤炭,从煤炭到石油,现在将进入到天然气时代。面对第三次能源转型,作为世界第一能源消费大国和第一排放大国,中国站在了舞台中央,必须要面对环境压力和能源转型的历史阶段。因为你不转全球就转不动。

  在这一趋势下,能源智库也更应支撑企业在大战略下进行调整,智库的作用,应该提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因为智库不仅要面对企业内部发展,还要面对政府和社会,国内和国际,为企业提供支撑,越来越需要专业化。

  现实:顶级公司需要顶级智慧

  从历史维度来看,在能源国企都是政府“车间”的时候,企业不需要智库,只需要根据国家计划走就可以了。发展市场经济后,企业开始有了提高竞争力的要求,才会有这方面的需求。因为企业内部的资源是有限的,不可能把全球所有顶级的智慧都集中在一起,因此,想做世界一流的公司,就得把顶级的智慧拿过来。

  “智库”也叫“智囊”,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田忌赛马得胜就是“智囊”智慧的胜利。一步一步走向市场和走向世界的中国石油公司意识到了“智库”的作用,也明白,不仅要用“外脑”还得要有“内脑”,所以先后建立起了企业内部的“智库”。现在中国大的能源国企都设立有“能源经济研究院”一类的专业经济研究机构。这些能源经济研究院有大有小,设立时间有长有短,不仅在企业的改革发展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也必将会继续发挥作用。但回过头来看,毋庸讳言,这些内部智库大多没有达到原来设计的目标,原因很多,首先还是智库自身不够争气、自身素质不够。

  对于石油企业而言,未来战略和业务板块怎么发展,事业部和各个业务部门更了解实际情况,有具体的经营指标,有责有权有利,更有动力。能源企业内部智库虽然定位是给企业提供战略支持,但就现有人员的专业背景和数据来源而言,与外脑相比,不如投行、咨询公司专业,没有它们广泛深入的国际化网络;在企业内部,专业水平、与实际情况结合程度也与业务部门有差距,所以容易形成两头不沾的问题。“两头不沾”常会造成上有不满,下嫌不足的状况,久而久之有些能源国企的智库就成了“顾问”的角色了,有如古代的“锦囊”,想拆的时候就拆开来看看,不想看时就放在一边。

  我国处在计划向市场过渡的阶段,转型期的能源国企特点决定了建立内部智库是自然的选择。埃克森、壳牌等跨国石油公司更多是使用外部智库,即使如BP公司的内部智库,持续发布了60多年的《世界能源数据统计》,其多数的相关业务也是交给外部智库去做的。这些石油巨头大都与多家著名智库签有常年的战略协议,让这些顶级的“外脑”为己所用。

  我不敢说能源企业内部智库没有人才,但可以说,至今石油央企还没有出现在世界石油界有影响力的“智库”和“专家”。也许是时间积累不够,也许是内部智库努力不够,但我更认为是“机制”所致。能源国企内部智库编制总是有限的,知识和智力都是有限的,而对他们的期望又是全方位的,所以,“万金油”和“鸡肋”往往会成为它们无奈的标签。我不想贬低这些能源国企的内部智库,我是他们的一员,但我也不想自欺欺人。

  未来:助力企业减少风险

  时至今日,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在全球能源不安全的情况下,单独实现自己的能源安全。包括中国、美国在内的任何一个国家,都已不可能实现完全的能源独立。可以想象一下,全球能源不安全也一定是全球经济的不安全,能源与经济的不安全也必然与全球政治社会的不安全相关联。在这种环境下,即使是能源自给的国家能安全吗?

  对石油进口国而言,能源安全问题主要是保障石油供给的问题。美国顶级智库的报告有一个共识:保证石油安全最重要的是能够买得起和买得到石油。现行的全球石油贸易体系既庞大又复杂,没有一个国家和组织能够完全控制石油的供给与价格,只有大家一起努力维护了这个体系的安全和平稳,全球的石油供需才能得到保障,各国的能源安全就可以得到保障。日本、德国作为世界重要的经济体,它们都是通过贸易来保证能源安全的,事实证明是可行的。中国的能源安全同样离不开这个贸易体系,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提高国家经济竞争力,改善国家经济效率来保障我们买得到买得起,从而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

  企业再大也不是政府,无法承担国家的职责。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政府不是,“走出去”是企业走出去参与全球经济竞争,而不是国家走出去。提高企业“走出去”的竞争力就是要培养企业的创新思维,开发更新更有效的技术、开发新能源,开拓新的商业模式,并按照经济规律,循序渐进地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保障企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对石油公司而言,能源国企智库的责任就在于,让石油企业回归市场、回归企业。企业是靠企业家精神推动的,企业家最大的特点就是敢于创新敢于冒险,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而智库的作用就是告诉企业家方向在哪里,风险在哪里,如何做才能够减少风险。扼杀了冒险精神就扼杀了企业家,这不是智库的责任。

正在读取...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