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战史被影视浅陋化了

阎雨 原创 | 2006-02-20 00:11 | 收藏 | 投票

王女士 :您好.来信收悉,承谢.

         我赞成您的意见,中国的抗战片所以粗陋浅薄,其一是因为要满足不成熟的政治需求,政治的表象性和利益诉求的单一性决定了抗战片的内容是清一色的一方战胜另一方;是"人民"战胜敌人,是英雄战胜怕死者
,是正义战胜邪恶,因为跳不出这个臼套,所以缺乏创新;其二创作者缺乏基本的大历史观,视角只会盯在单个事件的本身,缺乏必要深度探索,这样就使问题简单化了,也把很厚重的历史给粗俗化了,日本军国主义者的滔天罪行就被简化为了烧杀奸淫;其三导演及创作人员缺乏必要人文精神和悲悯情怀,这样影片反成了宣传暴力和仇恨的机器,而对受众可能存在宣传误导;其四,我们的作品缺乏哲学的深邃,这是我们艺术作品的通病,这样影片往往仅仅局限于控诉和揭露,使作品缺乏基本的纵深,而显得肤浅.

同样是战争作品,前苏联的作家就有思考能力,他们也写战争的血腥,但他们从人性的角度来写,写普通生活的平淡而美丽,写普通人的恐惧与胆怯,写人心灵深出的柔软,写战争对普通人生活和希望的摧残!如《这里黎明静悄悄》,《静悄悄的顿河》等。而中国的一味表现英雄的无畏和视死如归,在他们的眼里生命是视死如归的休止符,没有舍身的精神就没有生命的意义。

相对较好的是美国电影和法国电影,同样写二战,他们的《美丽的心灵》是写一个犹太父子被抓进了集中营,父亲为了让孩子避开恐惧和血腥就不断杜撰一个又一个美丽谎言,直到集中营被盟军解放。《钢琴师》是写一个青年犹太钢琴艺术家,在拥挤不堪的犹太集中区一家人衣食无着,为了活命钱,钢琴师的伙伴很多成了纳粹的走狗,而他却拒绝了,后来他在波兰一位普通妇女的保护下跺进了一家公寓,期间他受到很多不知名人的关心,甚至还有一位德国的军官的保护,他才得以苟活到解放。

这些影片还很多,他们注重细节和个体命运的感受,就使得影片很感人,看过影片之后不会象国产片那样除了仇恨就是杀敌的快感,而是不尽的感想和无限的沉重,这就是影片的灵魂——铭记苦难、悲悯生命、珍爱和平。

    不好意思,说着说着就写多了.

                       阎雨   2005-9-19

 

个人简介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西南分院 执行副院长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战略合作办公室 主任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