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从这个理念出发,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新课程改革下要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我国著名学者黄克剑先生曾指出:“施教者和受教者,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人,教育不是既定划一个的笔墨,用划一的教材和方法,把受教者加工成划一的‘标准件’,而是尊重受教者各自独特的天赋、气质、秉性趣味,以对于他们各自说来最恰当的方式,把他们成全为合于他们天性而又富于人文教养和创造精神的人”。 众所周知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老师和家长都非常关心的话题。但是,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不能脱离教学标准的要求,脱离教学标准就会导致学生不能很好的把握教学重点,从而达不到教学的目的。为此我认真的学习了新课程标准。通过学习新课程准标,我对现在的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以学生为主体大胆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新课标对基础教育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出了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现在的课堂教学主要围绕新课标展开。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地学习、探讨、交流、实践,达到教学目的。作为教师,我的首要任务是处理好与“主体”的关系。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始终定位在“点拨”上,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习的“组织者”,最大限度地把课堂时间让给学生,充分地给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机会。以多向互动合作为手段,积极尝试自主学习途径。把属于学生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读书、思考、查阅、交流、评价,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给学生自由读书的时间 阅读,是对知识信息的吸收过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多读书,以便获得最佳的阅读效果。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即读书时间。让学生自主自由地读课文,从大量的阅读实践中掌握有效的读书方法:首先是要注意读的形式,做到形式多样。如:朗读、默读、齐读、领读、小组读、分角色朗读,特别是表演等等,不求形式统一,只求学生真正投入。其次是要注意读的层次性,做到有的放矢。在教学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使每一次读书起到相应的作用。这样学生边读边思考问题,提高了读书的效率。接下来是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阅读习惯选择不同的阅读形式。读书是理解和学好课文的基础,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的过程中整体感知,在读书的过程中有所感悟,在读书的过程中培养语感,在读书的过程中接受情感的熏陶。只有多读,才能知道怎样读书,才能真正地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 2、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会思考的人才是聪明的人。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没有了文明,就没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线,那我们纵然拥有了高深的科学文化知识,对人对已对社会又有何用?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说的就是学习应先学做人, 学做文明人,学做社会人, 清洁环境,文明校园,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让文明礼仪之花在校园处处盛开.。 所以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充足的的时间去思考问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不仅去“咬文嚼字”,而且让遮蔽的自我重新沐浴理想的光辉,点燃向上的正气。让学生边读书边动脑思考课文的内容,包括对字、词、句、段、篇及含义等方面进行细细品味。让学生先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寻求问题的答案,俗话说:“愚者千虑,必有一得。”通过读书、思考,以作者的思路为线索,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去探索,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写得好?这样有效地梳理文章的思路,才能水到渠成,使学生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泰国尔有一句话“不是锤的打击,乃是 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石于完美 ” 每个孩子都有求上进的愿望。有的孩子之所以暂时比较落后,只是因为他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环境和土壤。我们的责任就是为每位学生开垦出一片他们得以成长的沃土。只要我们用“心”执著地去爱,所有的孩子都是可爱的。我们要以真情去创设积极向上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使他们健康成长。 3、给学生相互质疑的时间 质疑,就是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问题和独立地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质疑,可以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只有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才能培养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读书不仅要知道自己读懂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读懂的,还有哪些问题不懂,而且要为进一步理解课文提出质疑。通过多读、多思考,去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这样有效地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从而达到训练学生思维的目的。开始时鼓励学生克服胆怯、犹豫、心慌、手颤,久而久之,自信心在一次次磨练中逐渐形成。 同时还可以帮助中学生交友,他们特别注重同伴的友谊,因而也把友谊看得非常神圣。例如:希望所交的朋友是个完美无缺的人,对自己应当是有求必应,可以随时进入对方的情感领域。然而,这种过高的要求不仅同伴做不到,自己也不可能做到。这是因为每个人都不可能没有缺陷,也都需要有属于自己独立的心理空间。更为重要的是,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极强,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宽容和接纳,对他人要求过高而忽视自己的付出。老师这时可适时引导,学会微笑、学会赞美、学会倾听,在与别人交往时,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用自己的意志、意识和理智来调节自己的交往心理,使积极向上、通情达理、宽宏大量、助人为乐等优良品质,逐渐渗透到自己的交往心理结构中。记住:结交一个朋友比失去一个朋友难得多。。 4、给学生课外查阅的时间 要使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中要给学生查阅的机会和时间。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不要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而要交给学生解决困难的方法。查阅,是最有效的办法。是直接告诉学生,还是给学生时间让他们亲自去查一查?我选择了后者。这样,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资料解决问题,获得新知,扫清了“拦路虎”。既加深了对新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是一举两得。 5、给学生交流的时间
以探究为目的,培养求异思维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语言教材有着丰富的内涵,答案并非只有一个,我们要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思维,要鼓励学生启迪智慧,换角度,多方面去探究,去追导与众不同但又合情合理的答案,除此之外,对教师的讲解欢迎提出不同意见甚至反驳意见。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组织的集体学习形式,我在教学中很注意充分发挥这种集体的作用。在学生读书、思考、质疑、查阅的基础上,我给让学生充足的时间去交流,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查阅获得的新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小组或全班交流,各抒己见,让其他同学也从中受益。让学生们在尽可能广阔的天地里,插上想象的翅膀,不断发展自我、表现自我,从而提高自己的口语能力。我在教学中,围绕课文的重点问题和疑难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给学生充分的讨论和交流机会,鼓励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这种交流,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还可以让学生学会评价,是学生理解课文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各种能力的重要环节,我通常让学生有两种评价的机会:一是自我评价,二是相互评价。例如:在朗读完课文后,我让学生先自我评价一下,读得怎么样,然后再让其他学生说一说他(她)读得怎么样。他(她)哪里读得好,我们要向他(她)学习,他(她)哪里读得不好,提醒他(她)让他改进。在这种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的过程中,让学生的认知能力、分析能力、辨别能力、倾听能力、表达能力等各种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才能够充分利用新课标提供给我们的主动空间,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中完成教学任务。这些年,我常常在想,作为农村教师,除了教好学生,我们还应该通过自身的知识和努力,通过学校的教育促进农民的观念转变,加速农村的进步,做传播现代文明的使者。
http://www.chinavalue.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