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教育

马芙蓉 原创 | 2007-10-24 11:06 | 收藏 | 投票

  你知道人们是怎么形容当老师辛苦的:“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吃得比猪差;干得比牛累。”现在的学校大多都是实行全封闭试管理。当班主任的就得起早贪黑,督促学生起床,陪学生晨练,和学生一起清理学校环境卫生。晚上还要去检查学生们就寝。发现学生头痛脑热的,还要带学生去医院打针拿药,有学生打架斗殴的,也要及时处理,防止意外事故发生。这样一来也要弄到深夜十一、十二点钟才可以休息啊。倘若定睛谛视教育界,你会感叹我们的教育评论不再自衿地保持缄默。教育评论的可贵应该在于它拥有的一份时代觉醒和教育批判,唤醒社会成员对教育的反省能力,把教育导向人的全面解放。教育发展日新月异、丰富多彩,没有理性的教育评论参与,显然是难以健康发展的。

  一、评论教育

  评论教育的活动一直存在于人类生活中,只是表现的形式、评论的层次不同而已。教育评论的对象是教育文化,教育文化是人类在教育范畴活动的特征,教育文化就包括了教育的一切和一切教育,当然也就包括了教育评论本身。教育评论活动的开展是有条件的。首先,教育活动要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给人们创造了对教育活动进行选择的充分时空间。其次,教育理论要有较充分的发展,形成多种流派,为人们认识和开展教育评论活动提供了相当的理论依据。其次,社会要有相对宽松的政治舆论环境和良好的学术氛围,允许批评并能有效地开展批评。评论教育是与教育活动同时产生的一种教育现象。菲尼克斯(Phoenix)提醒他的学生阿基里斯(Achilles):"派我来教你,把你变成一个能说会做的人",说明教育是使人适应人生。在教育尚未形成理论以前,是政治家、哲学家、思想家(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孔子等)在评论教育,推动着教育的发展。而在19世纪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作为科学的教育理论诞生之后,学校有了极大发展,评论教育则是政界、理论界和普通老百姓的事情。这一时期,起主导作用的理论界对教育的评论往往以教育思潮的形式出现,推动了教育的发展。这就是说,教育评论是一个被人类从教育诞生那一天起就挂在胸前,一直挂到今天的饰物,既古老又现代。说它古老是因为它是人类教育的孪生姊妹,说它现代是因为尚无人去关注和研究它。

  教育评论从本质上说是根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对教育文化进行鉴别、评说产生社会导向作用,从而使教育在社会文明建设和人自身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教育评论的性质和特征决定了它在教育发展中担负着特殊的社会作用。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一首诗里激动地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有每事问。"1932年6月胡适为北京大学毕业生开的三味"防身药方"中,第一味就是"问题丹",他说:"问题是知识学问的老祖宗"。其实,教育评论也同样要从问题开始或者说始于教育问题。教育评论如果不针对教育问题、不研究教育问题、不回答教育问题、不从教育问题开始,就会失去价值。教育评论的价值就在于启发和引导人们发现教育问题、提出教育问题、研究教育问题、解决教育问题。人们需要教育评论,就是要从教育评论中找到被教育问题困扰而百思不得其解的答案。

  教育世界是由一个一个的教育问题组成,是教育问题的世界。教育历史无非就是教育问题的产生、解决和消亡过程,因而,可以说教育问题更迭往复形成教育历史。教育现实也无非就是教育问题的存在和发展,因而,可以说教育问题复杂交错构成教育现实。在生存和发展方面,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教育问题,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教育问题,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教育问题,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教育问题。尤其是我国正处于风云变幻、错综复杂的教育大变革时代,正从事前所未有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正实现中华民族多少代人所追求和向往的教育现代化的宏愿,教育的新变化、新特点不断发生,教育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所有这一切都会让世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困惑、苦思、求索是习以为常的事情。这一切,都为教育评论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广阔天地。可以这样讲,世人对教育评论的需求程度和教育评论的实现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取决于教育评论是否正确提出和正确解答了世人所关心的教育问题。没有教育问题意识,不关心、不关注教育问题,不分析、不解答教育问题的教育评论,势必不会得到世人的关心和关注,势必没有读者和市场。离开启发和引导世人发现教育问题、提出教育问题、研究教育问题、解答教育问题,教育评论就会成为空洞无物、毫无用处的东西。

  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CED)特别强调:"知识经济中必须坚持边干边学的重要性"原则,注重"能力本位"的岗位学力效应。教育评论者要充分认识这一新的教育问题,利用教育评论积极引导社会成员在学习方式上,从"适应性学习"向"创新性学习"转变;从"学会"到"会学"转变。实现这一转变的前提是,教育评论要引导社会成员认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具有比具体知识更高的智力价值;具有不断创新知识的发展能力,比掌握现有知识的多少更为重要。

  问题是成功之母,是激发创造活力、探索能力之强大动力。教育评论者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内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学术创新的突破口。正如心理学理论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观点所示,大凡在科学上能独树一帜的重大发明与创新,与其说是问题解决者的功劳,毋宁说是问题发现者的原始功绩。就像每天有无数烧开水的人都可见到水开时壶盖会跳起,但没有一人能像瓦特那样专注地提问"壶盖为什么会跳起"?正是瓦特发现了这个问题并由此发明了蒸汽机,直接推动了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时代。教育评论者要努力成长为教育问题的发现者,担负起21世纪教育评论的重任。为此,教育评论者要通过对各种渠道在调查或收集到的信息资料中,筛选出有价值的实际教育问题,从中提炼出教育评论课题;分析实际教育问题,研究教育评论课题;传播教育评论成果,解释解决实际教育问题。

  当教师的时间长了,许多人大概都有这样一些感觉:从教之初的豪情壮志逐渐消失了,桃李满天下的希冀淡漠了,安于现状、平淡无为、得过且过的想法增多了;原先可爱的学生似乎都变得令人生厌;没有评职称的年轻教师,还想办法搞几篇文章,下载也好,抄也好,总还是在动手,职称到手,高级好象没有指望,也就算了,“怎一个混字了得”,甚至有了放弃教师职业的消极想法。实际上,这就是教师职业倦怠的症状表现。

  二:下面我想谈谈职业倦怠这个话题。

  1973年,美国心理学家弗登伯格(H·J·Freudenberger)在《职业心理学》杂志上首次提出了职业倦怠(burn-out)这个词语。他认为,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体力、精力和能力上都无法应付外界的要求而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据有关跨文化研究资料显示,在全世界范围内,凡是需要长期与人密切接触、打交道的行业,如教师、医生、警察及其他助人职业等最容易出现职业倦怠问题。教师不幸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

  据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和新浪教育频道联合开展的“2005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显示:有轻微工作倦怠的教师占被调查教师的86%,有中度工作倦怠的教师占被调查教师的58.5%,有比较严重的工作倦怠的教师占被调查教师的29%!这个调查不一定精确,但至少表明了一种令人忧虑的趋势。

  教师的职业倦怠是一种由于工作导致的职业流行病,有时也称为“职业衰竭”“职业枯竭”,根据国际标准,工作倦怠包括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落三个指标。通常表现为一种感觉疲劳或挫折的状态,可表现为生理、心理多种症状。生理上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可能出现头疼、胸痛、腹胀、内分泌失调、睡眠障碍,工作效率降低,行动迟缓、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精神恍惚,极易产生疲累感,甚至出现机能性工作障碍。心理情绪上则主要表现为厌倦、没有竞争热情,萎靡不振,处于挫折、焦虑、沮丧状态,情绪不稳定,波动大,所以有时又表现为焦躁不安、紧张、甚至愤怒,觉得丧失生活乐趣,对工作失去兴趣,缺乏工作热情和创新力;对工作的新异事物敏感度降低,无成就感,感觉工作付出不少,但成绩不大,对事业追求失去信心;在工作上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但对于某些活动则可能异常积极,比如打麻将,斗地主赌博;有的教师以一种冷漠疏远的感情对待学生,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正常阻力扩大化、严重化,情绪反应过度。如将一个小小的课堂问题看成是严重的冒犯,处理方法简单粗暴,甚至采用体罚等手段,等等。工作倦怠情况严重者,就是心理障碍了,有可能发展成忧郁症,在他们的眼中,一切都是灰朦朦的,都是没有生气的,都是悲凉、凄惨,没有意思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地,怎一个愁字了得”。抑郁症患者易染上酗酒等恶习,甚至自杀。

  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结合我国当前中小学教师的具体情况来看,主要有:竞争压力、教师特定的职业特点、学校管理体制、社会支持与期望、工作待遇和教师本人的人格特征等。

  教师虽然是职业倦怠症状的表现者,却不一定是完全的责任者,在这个问题上百分之百地苛责教师个人是有失公允的。如果把心理枯竭理解为燃烧殆尽,那么要负责的该是那个点火的人,火源可以在内,也可以在外,而多数情况下则是火上浇油、内外交困。特别是现在职业倦怠越来越明显地呈现普遍性和流行性,审视一下教师所处环境中潜在的致病因素显得更为重要。

  特别是教师职业环境的特殊性;另外:家长、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对教师工作的误解和不配合也是原因之一。

  社会舆论的大环境在不知不觉中也影响教师的所思所想。我国传统尊师重教,民间对于教师的社会期望过高,在无形之中给教师群体施加了巨大的压力,迫使教师们向着“完人”的方向努力,从而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此外,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即教师就必须是智慧品德完美的化身,身为教师不能犯错,因此一旦教师犯错往往会引起巨大的公愤,在报章、广播电视上铺天盖地的声讨之下,教师们感觉成了过街老鼠,含辛茹苦却不被理解,自然觉得百般委屈,产生厌教情绪。这种期望过高而人文关怀过少的现状亟待改观。社会大众对于教师的这种过高期望作用于教师,使他们产生出一种内在的迷思,比如,一般教师很难承认因工作压力所带来的倦怠,即使有可用的社会支持,他们仍旧不敢轻易利用,因为他们认为“自己不应该有问题”,倾向于隐藏自己的情绪以维持大众的形象,他们不去认识自己的倦怠,相反地却加以否认,这样就使得倦怠之病魔日益侵蚀着专业的教育工作者。

  职业倦怠的教师常常具有一些共同的性格特点,如完美主义、过分苛求、对自身的要求过高、主我与客我的严重分离等等。这些独特的个性品质会影响到教师对于工作和压力的评估和认识,容易引发内心的挫折感,导致职业倦怠甚至心理枯竭。职业倦怠虽然并非全部是教师个人的问题,而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但是,作为我们自己,还是要认识到,除了学校的小环境和社会的大压力,还有我们自己的问题,同样处于学校,都是教师,为什么有的人快快乐乐,不但不倦怠,反而精力越来越充沛,这里面的原因何在?因此,我们就要引出今天的主话题,调整认识和心态,做一个幸福的智慧型教师,这才能有效地克服职业倦怠,有人将教师划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教师“以谋生为目的”,第二种教师“以自傲为动力”;第三种教师“以教育为己任”:第四种教师“以爱为根本”。

第一种,“生存型”教师。

  处在生存状态下的教师,把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看成是生活或者获取地位的一种基本手段,以此获得一份固定的收入,用以维持生计。教育部周济部长曾寄语广大教师:“当老师的,要真正把教书育人作为最幸福的事情。”幸福是什么?普希金说,幸福的特征就是心灵的平静。心灵怎样才会平静?无非是满足自己的心灵需要。那么,幸福是什么的答案我们找到了,所谓的幸福无非是内心的一种需要,世间万物都有可能给人带来幸福,即使是刚刚从额间拂过的一阵风。总的来说幸福是心灵深处微妙的感受,是一个人真真切切的主观感受。

  第二种“享受型”教师。

  把工作当作享受,在享受状态下,教师的职业成为他们参与生活、体验人生的重要途径。学生的每一次获奖、自己得到的每一项荣誉都成为他们生活中的大事和引以自豪的家珍。带着这样的心态从事教师职业,就是快乐幸福的。学生的成长是教师最大的快乐,对这些教师来说,教育的意义就是学生的成长和进步。特别是看着学生一天天成长变化,他更有一种由衷的喜悦,这是他辛勤劳动的最好回报,也是他全部付出的价值所在,虽然他可能一辈子默默无闻,当不了作家、科学家、工程师、演员......,也可能终生得不到什么值得炫耀的荣誉或奖章,但他可能有引以为傲的已成为作家、演员、科学家、工程师的学生,甚至有功勋卓著、成绩斐然、值得他崇拜的弟子,当然,更多的是已经自立为人,立足于社会的普通劳动者,是他曾经为之付出心血和青春的年轻一代的人生,还有什么比这更快乐呢?他已经别无所求,这就是他所渴望的生活。实实在在感受到了自己倾注心血的回报,意识到对学生未来的影响,透过学生的成长,他看到了自己劳动的果实,这成为教师职业信念的重要支撑。

  教育的真义是使人幸福。教师应当理直气壮的追求自己的人生幸福,教师从事自己的职业活动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就是追求幸福的过程。对于幸福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教师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它应当如百合,展开是一花,凝聚成一枚果;但它应当如星辰,远望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当意识到生命的蜡烛在“照亮”学生的同时,也应“照亮”自己时,我们是不是应该投入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境界中去,寻求一种生命的意义、追求的乐趣呢?

  正因为如此,我们所说的第三种教师,就是发展型教师。

  “发展型”的教师,不是把教师的职业当成满足物质需要的功利手段,也不仅仅把它看成是给予和付出之后的心灵满足。而是以培养学生为己任,以学生主动积极的发展为最高目标,并围绕着这一目标而孜孜不倦地勤奋工作。同时,教师本人也会通过自由而富于创造性的劳动实现自我的发展与完善。教师要实现自身的发展,证明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要有本领,有能力,真正地从自己的职业活动过程中寻求到幸福和快乐,就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成为教育活动的反思者和研究者;以终身自我教育作为教师生涯的推动力;视教师职业为不仅给予也在收获的有意义活动,做一个幸福的智慧型教师,有义,有胆,有识,有趣。

  当然:不要把工作当作生活的全部,更不是唯一;更不要事事都争第一,追求完美无缺。如果那样就真的会出现:“《五等教师歌》

  一等教师是领导,吃喝玩乐到处跑

  二等教师管后勤,轻轻松松维持人。

  三等教师体音美,上班还能喝茶水。

  四等教师史地生,周末还能去踏青。

  五等教师语数外,比比看谁死的快。

  《教师的现状》

  校长贵族化,领导多员化,

  教师奴隶化,学生祖宗化,

  人际复杂化,加班日夜化,

  上班无偿化,检查严厉化,

  待遇民工化,翻身是神话。

  《教师泪》

  满腔热血把师学会,当了教师吃苦受罪。

  急难险重必需到位,教师育人终日疲惫。

  学生告状回回都对,工资不高还要交税。

  从早到晚比牛还累,一日三餐时间不对。

  一时一刻不敢离位,下班不休还要开会。

  迎接检查让人崩溃,天天学习不懂社会。

  晋升职称回回被退,抛家舍业愧对长辈。

  回到家中还要惧内,囊中羞涩见人惭愧。

  百姓还说我们受贿,青春年华如此狼狈。

  仰望青天欲哭无泪,唉!当教师真累!”

  虽然上面的引用欠妥,可学校的一切管理活动都应从尊重教职工的劳动,着眼教职工的发展,保证教职工的待遇为出发点,管理者首先要努力为教职工的成功和发展提供方便,搭建平台。

 

http://www.chinavalue.net

马芙蓉 的近期作品

个人简介
从事英语教育几十年,最大的收获是在充实别人的人生的同时也丰富了自己。所以在此我要感谢我的学生们,是你们让我的生活充满了乐趣和奇迹!更感谢我的老师,是你们让我获得了进入美好“花园”的钥匙!
每日关注 更多
马芙蓉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