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生活污水资源化展望

翟智高 原创 | 2007-12-23 16:29 | 收藏 | 投票
  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生活污水资源化展望

  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地处京西,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清水镇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15º25ˊ—115º42ˊ,北纬39º48ˊ—40º05ˊ,占据着首都的重要生态位置,总面积为21743.1hm2。是北京市面积最大的保护区。1986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建成立了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归北京市门头沟区林业局领导,为省市级自然保护区。

  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暖温带华北石质山地次生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为主的自然保护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典型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使其成为华北石质山地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北京市自然保护区网络系统的关键地带。该区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特别是该区的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褐马鸡,是褐马鸡在我国分布的最东界,极具科研和保护价值。保护褐马鸡及其它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扩大种群和恢复植被,使区域性生态系统具有规模性、完整性、稳定性,从而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维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使百花山自然保护区成为集自然保护、科学研究、教学实习、合理利用、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多功能的自然保护区。

  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的有效保护不仅有利于京西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同时对于建设北京西部生态屏障,改善和保护北京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奥运,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素有“华北天然动植物园”之称。保护区有高等植物131科、485属、1100种,动物种类169种。

  百花山自然保护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风景旅游资源,为百花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本条件。近年来,随着生态旅游事业的发展,百花山游客量大大增加,住宿、餐饮等多项旅游设施也逐渐完善,现在每到旅游旺季,日接待游客量可达到3000余人,住宿人数400余人。百花山的生活污水排放问题也日趋严重,日排放总量竟高达近500吨。

  百花山是永定河支流清水河的源头,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不但对百花山的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威胁,更会对整个清水河的水源造成污染。生活污水的排放,会严重污染百花山珍贵的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和饮用水源,也为保护区自然资源的有效保护带来难题。

  由于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控制地位,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在北京乃至全国都是具有影响力的新的旅游区,其发展得到全国的瞩目。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的发展本着环境和经济的协调进行,取得了卓越的业绩。尤其在承办2008奥运的契机下,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的环境治理力度更加强大,力图将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建设成为绿色人文的旅游区。

  目前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对景区与环境的污染已经日益显现。由于不同生态因子之间在特定的情况下还具有互补性和影响性。河流水域的污染必将破坏生态平衡,影响其他的环境质量,造成生态的失稳。因此,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对生活污水的治理将成为维持可持续生态发展的关键。

  实施生活污水再生回用工程的意义

  1、“绿色奥运”的推动

  “为人的和谐发展,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社会”的奥林匹克宗旨,为此,北京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三大理念。近年来,奥林匹克运动已经把环境看作奥林匹克精神的第三大支柱,奥林匹克运动的环境活动正逐渐朝着保护自然环境及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目标努力。作为当代中国的政治、文化、教育和科技中心,为了实现整个城市社会、经济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北京政府为2008年的奥运会做出了庄严的“绿色”承诺,为世界环保运动注入新的动力。

  “绿色奥运”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三大主题之一,体现了中国2200年以来的哲学思想的精髓,即环境与人类生存之间的和谐统一。“绿色奥运”主题将贯穿在筹备和举办奥运会的全过程。

  自1998年以来,北京市已经阶段性地完成了预定的环境治理规划,环境综合治理取得了初步成效。环境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奥申委与北京市环境保护局、20个民间环保组织共同制订了《绿色奥运行动计划》,包括1998—2002年投资56亿美元,2003—2007年投资66亿美元的环境保护计划。

  由国家林业局、北京市政府等部门联合主办的“亚欧城市林业研讨会”上,北京“绿色奥运”规划再一次受到外界关注:北京将在未来三年中投资122亿美元,完成20项治理环境的重大工程,以促进城市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实现2008年达到国家标准和世界卫生组织指导值。

  在各级政府和奥运规划的指导下,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的环境治理工程的实施已经势在必行。这将直接影响到2008年北京大气质量能否达到国家标准和世界卫生组织指导值,直接影响到绿色奥运的承诺。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按照这个规划总体目标,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四个方面进一步具体化,使之更加符合实际,更具可操作性,从而给人民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这必将在实践中起到动员人民、鼓舞人民、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明确提出了生态建设的任务。

  小康建设的要求是: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环境污染已十分严重,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推进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加速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污染物的治理,建立良好的人居和旅游环境,走以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3、水资源极度缺乏的必然选择

  北京是水资源的严重缺乏的城市,由于降水少,人口多,全市人均水资源量不足300立方米,是全国的八分之一,世界的三十分之一。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立方米的缺水下限,是世界上最严重缺水的地区之一。历史上北京曾出现数次水资源危机,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八十年代初期,华北地区遭遇的连续5年枯水时段,党中央、国务院果断采取了“密云水库不再向天津、河北供水,只保证北京供水”的措施。相邻省市为确保北京用水作出重大贡献,也付出了巨大代价。北京积极采取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和调整产业结构等多种措施,克服水资源紧缺带来的重重困难,初步缓解了水的供需矛盾。

  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北京水资源供需矛盾不断加剧,水资源形势十分严峻。近年来,北京地区出现了相当严重的水资源危机,旱情频率高、程度大,全市用水供需关系日趋紧张,特别是农业生产用水短缺严重,多年依赖超采地下水,到1998年全市地下水已累计超采40多亿立方米。

  1998年为偏丰水年,全市平均降水量690毫米,较多年平均595毫米多16%,全市地下水位普遍回升。但即使这样,与1980年相比,全市地下水位平均下降幅度仍达到4.64米。1999年北京地区又出现了严重的干旱,密云水库入库水量仅为0.7亿立方米,较1998年同期10.06亿的入库量下降了13倍,农业用水不得不继续依靠超采地下水来维持。

  地下水位的大幅度下降,将导致地面沉降、河流干枯、水质变坏等许多生态和环境问题,一些问题已开始在北京显现:某些地区比解放初期地面沉降了70多厘米;一些河流干枯或成为季节性河流,并造成河道、河口淤积,降低了防洪排涝标准;一些机井提前报废,影响了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根据对北京市供需水预测和平衡分析,2005年缺水量为7.94~16.5亿m3,2010年缺水量为16.15~22.99亿m3。水资源紧缺的矛盾是十分突出的。克服所要面临的水危机,需要我们需要将污水进行再生利用,实现高效的水循环与复用。水资源是基础性资源。没有水资源的支持,经济和社会是不可能前进和发展。

  实施污水再生回用工程的目标

  1、实现环境质量的稳定改善

  北京百花山自然风景保护区计划将综合污水收集后集中处理,回用于绿化、水景观、扫除、洗车等杂用水途径。实现污水全部处理回用,消除景区污水对环境的污染并使之资源化。改善百花山自然保护区的环境质量,对北京的环境改善将起到积极的作用,营造百花山自然保护区人民优美健康的生活环境。

  2、保证水资源的再生利用

  百花山自然保护区将综合污水收集后集中处理回用,实现了污染物的治理、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双赢。日处理500吨的再生水的使用,减少了本景区水资源短缺的压力,从而确保了治理的生态协调。污水再生处理后的利用,进一步提高了水资源的重复使用率,维持了水资源的可持续性。

  3、景区绿色植物浇灌的需求

  百花山自然保护区拥有面积广泛的绿地和植被,每年对绿植的灌溉耗费了大量的自来水。一方面,大量自来水的使用对景区的缺水现状构成了更大的压力;另一方面,绿色植物因为水量灌溉的有限性,生长往往受到很大的限制。再生水利用重点放在对绿色植物的养护上,提出针对绿地建立喷雾浇灌系统,实现降尘和绿地浇灌的双重目的。在节约大量自来水灌溉的同时,实现了景区植被和景区水景观的健康发展。

  4、美化和亮化景区景观

  百花山自然保护区是北京的著名的旅游景区。积极建设景区的景观系统,开发旅游资源。再生水喷雾浇灌系统,作为一种功能性的构筑物外,还具有景区水景观的作用。建设别具一格的水雾景观增强了景区动感,美化了百花山自然保护区景区建设。

  选择工艺成熟可靠、技术先进、适应性能强,以确保出水效果。合理利用地形、构筑物布置灵活、紧凑、合理、符合实地情况。设备先进可造、经济合理、操作简单、便于维护管理。

  运行进程中防止二次污染。完备的安全措施和良好的工作环境,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整体布局力求美观、合理。三就地:“就地取水、就地净化、就地利用”。

  设计的治理工艺流程必须适合水质水量的变化和排放规律的要求。

  认真贯彻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规、标准和规定。处理工艺力求简单易操作,

  争取做到组合化设备管理,减少占地。

  污泥处理经高效臭氧工艺进行消毒处理,去除有害物质,用于花草树木的肥料。

  百花山自然保护区将综合污水收集后集中处理回用,实现了污染物的治理、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双赢。再生水的使用减少了本景区水资源短缺的压力,从而确保了治理的生态协调,营造百花山自然保护区人民优美健康的生活环境。

  5、可观的社会效益。

  百花山自然保护区的环境治理工程实施,利国利民,尤其对于北京市这样一

  个严重缺水的大都市,缺水直接影响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保护水环境更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北京百花山自然风景保护区实施的污水回用工程是为北京节水所做的具体行动,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榜样力量。

  实施污水回用可将治理与开发并举,是一种立足本地水资源,解决水资源紧缺的现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可以减少当地水源流失的80%以上。具有节水减污的双重作用。

  对于缺水地区而言,生活污水再生回用及综合利用,比开发建设新水源更为重要,更符合我国贫水的客观现实,更具有深远与现实的意义。它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是缺水地区势在必行的重大决策。

  因为污水再生综合利用,景区自然水耗量就会减少30%左右,补充了水资源的短缺。

  污水经回用及综合利用,自然减少了水域的排污量,带来了可观的环境效益。并且这种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是统一的。

  实施回用工程,以污水为原水省却了水资源费,取水与远距离输水的能耗与建设费用。这样污水处理与净化的运行费用就迎刃而解了。

  节约每一滴水源,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生命之源。因此,北京百花山自然风景保护区实施的生活污水净化回用工程,不仅有利于本景区的发展,而且是高瞻远瞩造福后世的世纪工程,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个人简介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与产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曾长期在科研部门工作,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攻关研究项目,成果记在史册里。哲人有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爱好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领域多学科交叉…
每日关注 更多
翟智高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