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图书市场的现状与发展

周福安 原创 | 2007-06-09 07:08 | 收藏 | 投票

 

内容提要  发展农村图书市场是培育一代新型农民不可缺少的途径,发展农村图书市场必须充分认识农村的实际,当前应以发展农村租借市场为主,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图书市场的资金投入,以人口集中、方便群众的原则进行农村图书馆的布局,建立有效的图书供应网络,鼓励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农村图书市场的建设。

关键词  新型农民;图书市场;政府;图书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经济、文化、生态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发生显著变革的过程,这一过程的核心内容,或者说基本体现,就是要建设一支适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学习型社会,在这种以学习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环境中,人们不仅应有勤奋、俭朴等传统美德,而且要不断的学习,终生学习,学习终生,将学习做为个人生活与工作的重要内容,这应该说是学习型社会的基本内含,同时也是对现代农民的基本要求。因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从事现代农业与农村工业所必须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才能是一个够格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而发展农村图书市场则是培育一代新型农民不可缺少的途径。

中国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农村图书市场的现状是:基本上没有规范的图书市场,农民购买图书一般要到县城,当然,在农村乡镇政府所在地的小城镇也有少量的图书交易场所,这些交易场所主要是由个体户经营的,在这里有限的图书中,适应少年儿童阅读的图书较多,而适合成年人,特别是青年农民需要的图书少。这些适合少年儿童的书籍也多数是一些与中小学教材配套的教学参考书之内。而有限的适合成年人阅读的图书又多是通过地摊、背包等方式销售的,内容多数带有封建、色情等方面的内容,其中有不少还是非法印刷品。真正有利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内容则极为有限。除了镇政府所在的小城镇以外,许多农村不仅没有固定的图书销售点,而且报纸杂志也很少有人订阅

在村民集中的自然村,有些住着几十户人家但却没有一户订阅过报纸杂志。目前虽然电视已基本普及,但很少有将电视用来学习新知识的,由于村民接触现代社会、获得新知识的渠道有限,使许多村民不仅失去了获得新技术的条件,而且缺乏最起码的法律知识,不了解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因而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的利益,这是农民总是处于弱势地位的重要社会根源。

农村缺乏一个健康的图书市场,并不是农民缺乏对图书这一文化载体的需求,而是因为各种制约因素阻碍了人们把这个市场真正开拓出来。这些制约因素,有农村不重视学习的历史传统,“学而优则士”,认为种田与读书无论如何扯不到一块儿;农民收入低,导致消费不足,是阻碍农村图书市场发展的经济根源,在产业结构简单,仍然以种养业为主的地区,农民至今还没有摆脱贫困,而对于文化消费这种较高层次的消费需求还没有完全提到人们的面前,也就是说还不能为广大村民所接受,未能成为一种普遍的需求;在当地政府,存在着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重短期效率,轻长期发展的指导思想也延缓了农村图书市场的建设。

要开拓农村图书市场,就要分析农村这个特定环境、农民这个特定群体的特点。一讲到农民,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农民,似乎总是一个与愚昧、贫穷、封闭有着某种联系的概念,但这些不能单纯理解为是对中国农民形象的一种贬低,在一定程度上也的确反映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人的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影响,这并非农民天然无知,而是环境使然。这种影响在当代青年农民身上的反映是,尽管有时喜欢读书,但并不愿意买书,更不愿意藏书。在村民看来,书籍是一种公共品,农村至今流传一句俗语,叫做“偷书不算贼”,借书很少有主动还的,既然书到谁手就归谁了,当然人们也就不愿意买书和藏书了。加之图书的价格这几年连环上涨,更加强化了人们不愿买书的意愿,目前农民一天的收入不上二十元,那么一本书至少也得花十余元,农民还没有这种消费能力。

由以上分析可知,农村是一个完全不同于城市的图书市场,这个市场虽然有着强大的需求,但终究还是一个有待开拓的市场;农村的文化建设也是一个与经济建设相区别的领域,这里有不少新的内容需要认识,有新的规律需要归纳,是一个有用武之地的领域。针对农村实际,从对策角度考虑,开拓当前的农村图书市场宜采取的措施有:

1、    发展农村图书市场应以图书的租借市场为主,并适当建一些小型阅览室。图书的租借市场有几个优势,一是读、藏分开,将图书的收藏功能从读者中分离出来,这很适合农民读书但不藏书的习惯;二是适合农民,特别是贫困山区农民的消费水平,买书消费不起,消费群体有限,但租书是绝大多数农民有能力消费的;三是解决农民获得知识的渠道,在交通不便工作繁忙的农民,就是有钱买书,也没有时间去买,加之农民都没有固定的节假日,很少有闲功夫去光顾县城的书店,而这一点是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很难理解的;四是增加了农村图书的供应品种,个人买书或藏书的品种和数量总是有限的,只有图书馆的功能才能提高图书的种类,在我们所处的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在加速,这对图书收藏的社会化提供了更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五是农村图书馆和阅览室可以成为党和政府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渠道,在当前农村经济个体性、自由性普遍增强的时代,政府教育、管理农村的方式也必须发生变革,以适应农村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和经济的自主性的需要,还要做到这一点,建立在村民自愿基础上的图书阅览室是一个有效的形式。

2、          发展农村图书市场,目前必须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原则。农村图书馆的运作可以表述为“政府投入,市场化管理”。政府投入就是建立农村图书馆或阅览室的资金主要应由财政拨款,并在人员的选拔、品种的选择、资金的流向等方面加强监管。市场化管理是要对图书这种特殊商品的供需过程应用市场机制,准确划分借者、读者各方的责任,以提高图书的使用效率,珍惜图书资源。

3、          支持与建设新农村、提高村民的综合素质有关的图书的出版发行。目前我国的图书出版业基本上是面向市场运行的,哪种有市场有经济效益就出哪种,而对农民这个低消费群体往往不大注意,在这个仍然是弱势群体的身上也确实赚不了几个钱。要面上农村出版图书当前最主要的是要降低图书的成本,在这方面还是有潜力可挖的,例如,在纸张的应用,版权费的收缴等方面就有很大的操作空间。

4、          建立农村图书的供需网络,农村图书馆的建设必须合理布局。原则是必须克服行政干预,避免建立有关的行政隶属关系,农村图书馆的布点应按人口集中程度进行,一般宜建在村民集中、交通较为便利、社会管理较好的自然村和自然小镇,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图书的使用效率。这种布局,基本上适合农民生活的半径,便于村民业余或晚上阅读的需要,如果集中建在镇机关所在地,对村民则仍然不方便,因为多数村民不可能晚上自由光顾镇上的图书馆。就近阅读,不仅给村民提供了方便,而且可以将阅读、休闲与娱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时这里也可以成为村民进行信息沟通的重要渠道,从而有利于村民克服封闭状态,提高村民的群体意识。

5、          加强对农村图书市场的管理,由于农村图书馆的公共属性,不能简单以赢利可否做为考核图书馆的主要指标,而主要应选择社会效益来规范农村图书市场的行为。为此,县政府有必要设立一个专职的农村图书市场的管理机构,具体策划专项资金的运作、制度的实施与监督,但不宜在乡镇再设分支机构。

6、          要鼓励多种形式的图书市场的发展。当前把发展农村图书市场当作一项公益性活动来抓,应用财政资金来扶持,这种做法也不可能是长期的,从长远来看,农村图书市场也必须走向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进行企业化经营,最终与城市图书市场接轨。因此,目前在强调政府扶持的同时,必须积极鼓励多种形式的图书市场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设起一个适合新农村建设的图书市场。

    

     

 

 

个人简介
周福安,经济学者,湖南省新化县人,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湖南省委党校理论班经济学专业,已在《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等核心期刊上发表数十篇经济学论文,有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心收藏,专著三部…
每日关注 更多
周福安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