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维基经济学论坛”暨《维基经济学》新书发布

林永青 原创 | 2008-02-26 11:14 | 收藏 | 投票

  2007-11-10 


  [2007年11月10日消息]由北京中关村IT专业人士协会、中国青年出版社、价值中国网、17xie网、中国人民大学科技园区等主办的2007年维基经济学论坛于今日在北京文化大厦3层隆重拉开帷幕。价值中国CEO林永青讲演主题为维基社会学。

  以下是讲演内容:

  接下来我给大家就维基的话题做一些比较深入的沟通,刚才我的合伙人胡泳谈了维基经济学,我想谈一谈维基社会学。

  大家可能觉得有一点儿奇怪,就是为什么谈社会学,我们不是在谈经济学吗?包括新经济、网络经济。我想接下来谈的内容,应该会给大家做一个更好的解释。可以这么理解,“经济学”在企业操作层面,所需要的理论也好、知识也好,通常我们就称之为“管理学”;而在制度层面,可能就需要“政治学”。同样,网络经济学在这个网络时代,特别是这种大规模协作的时代,其实需要很多社会学的知识、能力。这个是我的一个基本的理解。

  在开始这个话题之前,我用一两分钟时间简单介绍一下价值中国网,我们很高兴作为这个协办单位跟17xie网站、还有就是中国青年出版社,共同来向国内的读者推荐的这本《维基经济学》的书,就像胡泳刚才提到的,它应该更是一个总结性的书,而不是一个前瞻性的书。

  事实上很多的实践,我们可能在很多年前,我也相信很多的企业在很多年前就已经在做了。价值中国网成立于2004年,到目前为止我们有将近2万名的专业作者、近20万名的专业会员,他们都是价值中国网的股东,大家一起在共同协作、在分享收益。应该是一个多月前,查尔斯.汉迪,这样目前在世的最著名的管理学大师,他应清华大学的邀请来北京作演讲,我很有幸跟他进行了一次对话。当时他在谈关于组织的问题,其实汉迪在二十年前就研究组织创新的问题,我当时告诉他,我说事实上我们中国现在的很多企业,他们的创新甚至比一些国外的这种全球性的管理大师的理论走得还要前、还要早,我们已经在用实践做了很多的工作,其他的就不多说,我们开始这个演讲。

  因为今天作者没有来现场,我们也是受他的委托,简单地介绍一下目前唐(Don)在做的一个事情。唐有一个公司,叫新范式(New Paradigm)。如果熟悉科学哲学的读者可能会知道,有一个科学哲学家叫库恩,应该在八十年代的时候,他的一本很著名的书《科学革命的结构》,就提到了这个字词,我虽然我没有跟他咨询过这个问题,但我几乎可以肯定,他这个公司的名字是来源于库恩的那本书。我想说的是,从书的名字上,有心的读者就可以读出很多信息。

  他在提一个什么概念呢?他的目标很大,在2.0时代的大规模的协作,至于能不能实现呢?我相信大家要很多全世界的人来共同协作。他提到营销的2.0、企业的2.0、人才的2.0、政府的2.0、报道的2.0,几乎所有的领域,唐都认为说可以通过大规模协作的方式来共同产生。当初我跟他们在沟通的时候,他也曾经委托价值中国网了解是不是能在中国开展类似的业务,我给他的回答是目前在中国还比较困难,这里还有很多的问题没有解决,具体是哪些问题接下来我会来表述。但是我相信这是一个方向,也是一个趋势。大规模协作会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在全世界逐步成为可能。

  这本书的副标题叫做《大规模的协作改变一切》,我对这本书的副标题做了一点儿解读。第一点就是协作和合作不同,通常我们在谈“合作”,那具体的不同是什么呢?我理解说协作是非正式的、动态的、进化的。而合作是有组织的、相对于静态的,而且目标比较明确。通常我们讲企业跟企业之间、个人和个人之间的合作,签署合作备忘录也好,战略合作也好,我们讲的是合作。互联网时代协作,这个词很特殊,因为有可能在开始协作时,大家可能目标都还不清晰。我举价值中国网的例子,我们在三年多之前开始邀请很多作者跟内容的贡献者参与的时候,我们可能自己的目标也不明确,参与者的目标也不明确。有很多动态的成份,而且呢,我们协作当中的一种关系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它是一种非正式的,我们网站上大概几十万的参与者,他都不是我们公司的员工,我们之间是很松散的方式,今天在座的嘉宾还有一位K68的创始人,他们也做了很好的这个协作的工作,就是大家共同在做这个设计的这种协作的要求。所以协作跟合作是不同的。

  另外呢,“维基-WIKI”这个词很奇怪,实在找不着很好的中文来翻译,所以就翻译成维基,但是这个词中文本身看不出任何跟这个概念相关的含义来。维基不只是指维基百科,它是指所有的在线的方式。唐认为这个“新”网络有几个要素,一个叫做博客空间,一个叫做集体智能,公共广场,还有一个就是自发的跟偶发的创新。什么意思呢?所谓博客空间大家可以看,这里面所谓提出来的新网络的试点,我理解它与其说是经济学的概念、不如说是社会学的概念。另外一个新经济学家尼格罗庞蒂,在十多年前写了一本书叫做《数字化生存》,我相信关注网络的朋友都应该知道这本书,我们的总编辑胡泳在十多年前也是这本书的翻译者,所以成为了中国互联网络的启蒙人物之一。所谓的这个网络生存,事实上我理解它应该是一个社会学的概念,什么叫生存呢?生存的方式跟生活的方式是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可能有很多的生活方式,你可能选择小资的生活方式,每个人的兴趣不同,就有不同的生活方式。而生存方式我相信是比较确定的。也就是说你离不开这个网络。比如博客空间,在中国应该是从2002、2003年开始的,这个实际上是一种生存方式,它是一个社会学的概念,所以我为什么在谈社会学。中国的网民,从人口统计规律上看,以年轻人为主,所以,网络从业者要多研究针对年轻人的“网络社会学”。

  另外,谈谈“新”网络的几个特征。1)大家要共同利用这个集体的智能,而不是个人的智能,公司外的这个智慧总是比公司内来得多得多,这个是大家的一个共识。2)所谓“公共广场”就是你不要把它变成一个狭隘的一个保险柜或者是一个私人的花园,这个是我的理解。3)还有就是创新是自发的、偶发的,我刚才在来的路上跟我们同事在聊,瓦特发明蒸汽机也是非常偶然的,很多的创新是非常偶然发生的,就是很有目的性的也不一定能够达到成功。4)失败者在发布一个网站,成功者在拥有一个社区,失败者建一个带有围墙的花园,而成功者在建一个广场,失败者嫉妒地守着他们的软件,而成功者在把他们的东西在和大家分享。

  所谓协作经济的三个特征在他书里面提到的开放、对等、分享,具体的因为时间关系我就不再多说,我想这个已经很明白地能够看出来。

  我理解这还是一个社会学的一个概念,互联网以一种"貌似工具化"的方式,使人的社会等级平等的趋势、互相协作的趋势变得可能性越来越大。

  谈到分享。其实,现在国外有一些研究新经济的人士或者企业,甚至在提一个概念说,我们是不是要把知识产权也放弃?我不需要有知识产权,我们现在还在谈说,其实有很多的东西是盗版的,我们要保护知识产权,但是事实上知识产权它的放弃有可能比你保护它有可能收益更大。当然这个问题很具体,得看不同的形式要有不同的方式。

  作者还提到了这个当前变革的四个大的力量,一个是WEB2.0一个是网络下一代新生代。我注意到今天在这个参加会议的大部分是跟着网络一起成长起来的很年轻的一代。还有就是经济本身的变革,还有就是社会的变革。我们在大概差不多半年多前,对唐做了一次采访,当时还没有这本书,所以我也觉得很有意思,这本书的产生其实也是几方面共同协作的一个成果。

  唐在提的这个概念,关于下一代的“网络世代”,有几个因素将导致全球经济发生很大的变化。第一个就是WEB2.0,第二个他提到的社会革命。协作经济当中的这个国王将不再是内容,而是内容跟内容之间的关联。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应该就是上个月,刚刚发布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三位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他们的主要贡献在于,揭示了信息的一个特征。——信息,并不是物体的属性,不是说某个东西它是方的、圆的,它是红色的、绿色的,信息不是物体、事物的属性,而是人和事物之间的关系叫信息。

  这是一个很深刻的描述,我跟唐的结论也很类似,在协作当中,人本身就是建立内容的人,这个内容跟内容之间关联、内容与人之间的关联成为最重要的,这个就是所谓新经济或者是网络新时代跟之前的很大的一个差别。

  然后我们当时在采访当中又谈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所谓“网络新生代”研究,成年人应该更向孩子们学习,年轻一代将有一股非常具有颠覆性的力量,包括今天会议的主办方“一起写网站”就让我感觉很震惊,他们才刚刚开办几个月,他们就“胆敢”举办这么大规模的推广会议。我很钦佩他们。回想我自己做公司的三年多以前,我应该是在我成立一年多之后,我才大胆地开了我们的第一次新闻发布会。所以我很钦佩年轻人,虽然我年纪也不是太大,但是在网络方面呢,我相信说,现在更多的更年轻的一代他们更有勇气。

  接下来说说现在互联网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与刚才谈的这个社会学有关。摩根斯坦利在2004年10月份做的一份调查报告,关于中国当前存在的一些电子商务的一些主要的障碍。到目前为止,我们看到这些原因都还存在。

  1:支付系统不完全。原因不是技术实现不了,而是互联网总体诚信差。
  2:物流的问题解决得相对好一点。
  3:诚信度不高。我甚至呼吁说,是不是实名制应该立法。
  4:PC装机的基数小。这一点有了较大的改进。
  5:可支配收入水平较低。这依然是现实。

  这是2004年做的调查,现在虽然是2007年,基本上这些问题还存在着。认真想一想,就会发现,这些问题多半还是社会学问题。

  最后两个话题呢,我谈一下,就是说针对上面这些问题,有哪些重要的因素是需要考虑的。有一位叫盖伊的美国风险投资家,他今年作了一本书叫做《创业的艺术》,有中文版。他谈到一个概念,就是说“为什么权威性对WEB2.0很重要?”。现在很多的网站我可以比较不太客气地说,基本上没有什么可信度,更谈不上权威性。大家可以把它当做一块硬盘,然后把很多的东西放在上面,虽然这些东西可以很方便地使用,但是我个人认为,它可持续的价值不是太大的。因为事实上,信息现在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IDG去年做了一个统计,人类到去年为止所产生的信息的数量,相当于人类有史以来的三百万倍。信息已经爆炸了。那么你上网看什么呢?一定是看你认为权威和有价值的东西。当然说娱乐有没有这个作用?娱乐的作用应当是有,但是如果你关系到你的职业或者关系到你的工作跟专业的话,我相信权威性是非常重要的。

  这份报告举了一个例子,在几千年前希腊的爱琴海边上诞生了一个想法,就是民主。“今后的国王、独裁者、主流媒体,他们都原来觉得自己可以告诉人民想做什么和该做什么”。而互联网打破了这个东西,他举的是对如何“驾驭民主”的例子——其实“民主是无法驾驭的”。同样地,互联网络也是一样。因为已经有大量的信息在互相竞争用户,那么你该做的是什么呢?这里的建议是建立“权威性”。

  第二个建议是建立诚信度,这个也是从那份调查报告来的,他举了一个比较形象的说明,信任度是随着“自我”的外延扩大——离我的“距离”越远,而越来越小的,(人对“自己”的经验是最信任的,然后有“内部的圈子”,然后有“外部的圈子”,有“共同分享经验和价值观的人群”,接下来才轮到是“专家和媒体”的意见,再外延的是“我所知道的公司”、和“我所不知道的公司”,离“我”越远,信任度是越来越低)。这些都是未来我们在网络上,实际是现在,我们在网络上要面临的一个信任度的问题。

  这就是我们自己在做企业的一些体会。互联网企业需要研究一下社会学,谢谢大家。

  提问:

  我想大家知道一个是微软还有一个是SUN,这两个公司拥有自己的不同的源,微软属于守卫他们的数据、软件。SUN是开源,您怎么解释在这样一个维基的时代下,它至少在您的概念是一个失败者的概念,而他依然成功地存在着?

  林永青:

  我理解这是一个时间的问题,您刚才讲的是两个公司,一个是微软,一个是太阳计算机,这两个全球负责技术的公司的副总裁我们都采访过。我刚刚前一段时间还采访过太阳计算机的中国研究院的院长,他给我提的一个消息说,微软和太阳计算机他们两家已经开始互相开放和接受对方的代码跟系统。如果不开放也可能是原来没有开放。为什么说要开放呢?最早我想大家都听说过LINUX,原来的那些巨无霸们发现不开放可能不行了,我理解是说,不开放他过去还成功,如果不开放,他今后一定会失败。

  提问:

  林永青先生您好,我刚才听到一个匿名的问题,我觉得可能在现阶段匿名可能会使这个行业发展得更快。当然匿名会牵涉到一个问题,假如说做一个项目,它结束了以后,那么它的后续服务是怎么样的呢?我可能做完这个项目以后再也找不到这个人了,怎么办呢?还有就是它一个项目怎么样确定一个道德体系的维持?是你们的网站来维持还是有关的建立一个行会这样的。我的问题就是这样的。

  林永青:

  你实在上提了好几个问题,我只能回答说,价值中国网用的是完全实名。

  提问:

  你是怎么确定实名的真实性?

  林永青:

  因为我们跟我们的用户分享网站的股票,所以我们将来可以通过银行系统来确认实名,银行一定是实名制的。

  提问:

  你们这样怎么确定一个统一的方向呢?统一一个价值衡量的标准呢?

  林永青:

  确定标准是1.0媒体做的事情,而2.0的媒体一定是由用户来决定它的标准。现在有一个词叫“大规模的业余化”。以往为什么会有精英会有专家呢?是因为受教育的机会和人数很少,现在我相信大部分的人都会受教育,所以你只要看每年大学招生人数就知道,其实现在全社会公民的知识水准是在提高的,这是一点。所以完全可以说,其实很多事情不需要精英来做。那么大众或者是用户——我们都是大众——完全有意愿、也有能力来评判一个东西好或者不好,这是我理解的。

  主持人:

  前两位都是属于互联网界的资深人士,我们下面请的是媒体界的资深学者。我发现今天会议报名的质量是非常高的,CEO大概占了将近三分之二,最初我们准备的只有100来个人的规模,现在报名的将近有400多人,所以我觉得来的人大家都是有备而来,我也希望在嘉宾演讲的过程当中,听众也能多提一些高质量的问题。

 

个人简介
价值中国网发起人、未来主义哲学家。兼职:北京师范大学MBA客座教授、英中商会(BCCC)企业家论坛执行委员、美国金融学会(AFA)会员。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纽约大学商学院、巴黎商学院全球联合EMBA,中国最早的全球EMBA获得者;另获…
每日关注 更多
林永青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