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访问中国实现有言在先:不接受中国媒体的访问。
执着和深度分析、敢说敢言的《南方周末》为何独享其殊荣,而且连中宣部的人都不在场。
解读为以下几条:
1、中宣部不在场,南方周末的采访内容不易被公开,或者是完全公开。
2、南方周末因为其“民主性”或者是更加开放的姿态而备受美方的青睐。
3、报道指出:央视曾经要求采访。也就是水均益的公务,但是被拒绝了。说明了奥巴马对于中国的媒体还是要写成见或者是双方还存在着沟通的基础。
4、也许是由于受宠若惊吧,给人的感觉南方周末好像是和奥巴马是兄弟朋友一样,聊家常。没有多少实质性的有突破性的访问。
5、奥巴马临时接受访问,也许他对中国的了解还没有达到他的要求,临时采取一个更贴近媒体的方式,以期待有所突破。
6、这是一个标志性的采访,因为中国第一次是以非官方媒体采访了美国的总统。而且是独家、唯一的采访;而其实在国家要求的正式访问中,仅仅安排的一次非官方的采访。
奥巴马致南方周末和该刊读者:我期待着我们两国之间关系纽带的继续延伸,同时祝贺你们在重要政策信息的分析和流动方面所作出的贡献。了解各方信息的民众对有效的执政来说,至关重要,而自由的媒体的贡献正在于为公众传递信息。]
【新闻背景及其他】 奥巴马离开中国前,接受了南方周末专访,《南方周末》是中国为数不多的直言及改革派报纸。 奥巴马在北京接受访问,显示采访内容接受了宣传部的严格审查。发表的内容没有任何的有争议内容,不过,南方周末今天早上发行后,受到几家在京外国媒体的疯狂转载。 在上海,这份报纸在街上随处便可以买到,奥巴马的专访仍然包含在内,在中国的互联网上也能看到采访内容。 虽然奥巴马在中国访问时,中国的媒体没有被审查,但这次采访的印刷体读者代表中国更广大的普通人能听到奥巴马的心声。 有意思的是奥巴马呼吁中美两国能在亚太地区加强军事合作,并许诺美国将重新考虑向中国出口高科技产品。 下面是我们对这次采访中文文本的英文译本。如果奥巴马没有显示出以往的口才,那是翻译的问题,我们道歉! 南方周末采访实录 南方周末:你此次访华即将结束,这是你首次访华,此时此刻,你对此次访华有何感想? 奥巴马:此次访华成果丰硕。我们讨论了许多中美双方共同关注的话题:我们两国双边关系的发展,不仅对两国人民关系重大,对全世界都是非常重要的。 南方周末:你在上海时提到姚明,我也知道你非常喜欢篮球。你现在还有时间打球吗?能否透露一点你的工作和生活的情况? 奥巴马:现在打球的确们没有过去那么多了,但是每周我还是会打一次球的。我喜欢看篮球比赛。我希望能看到上海大鲨鱼队的比赛,不过我没有时间,我也希望能见到姚明。他是我最喜欢的球员之一。 南方周末:今年是中美建交30周年。你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欢迎一个强大、繁荣并且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大作用的中国。联合声明中,中方也表示欢迎美国作为亚太国家,在亚太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你如何看待中美在亚太地区的合作? 奥巴马:首先很明显的是,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力量之一,这是过去二十年,世界上发生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中国能够高速发展的部分原因是中美两国良好的贸易关系。更重要的是,中美两国的关系已超越了贸易。在许多重要议题上,相互听取意见,比如气候变化,如果没有中美两国的参与是不能解决的。 很快,你们会看到两国广泛的战略合作,其中我们不仅寻求主要经济议题的合作——当然这可以给两个国家带来繁荣,我们还会在所有问题上紧密合作,从气候变化到反核扩散,从打击恐怖主义到减少贫困及粮食安全问题。我们希望看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成长。一个更有才智和自信的中国会承担更大的责任。同时,我们也期望成为中国有效的合作伙伴。 南方周末:美国迄今为止还没有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困难到底是什么呢? 奥巴马:要记住的是,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只是在部分领域被应用。大多数领域,中国被以市场经济来对待,这也是为什么中美贸易关系发展如此有力。我的理解是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必要的措施,目标是在2015年取得市场经济地位。当然,美国有兴趣与中国在这个目标上展开合作。 南方周末:请问你有解决这个问题的时间表吗? 奥巴马:这包含许多经济上的技术问题。我们所做的是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构建一个框架。许多问题是技术层面的,我们希望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南方周末:中美两国间的贸易量很大,但美国在对话高科技产品出口方面有很多限制。两国相关企业对此很不满意,这也限制了两国贸易的平衡发展,对此,你有何评价? 奥巴马:首先要意识到很重要的一点是,美国是世界上最开放的市场之一。这也是中国能积累与美国如此多的贸易盈余的原因。我们会重新考虑高科技产品出口壁垒。胡主席和我已讨论这个议题,我们认为美国的出口商将会有机会出口高科技产品到中国。有些限制已经到期,我们将重新审查这些限制,匹斯堡G20峰会的目标之一是我们需要一种更平衡的经济增长模式方面达成一致。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需要扩大国内消费,而美国正在进行更多的储蓄和更多的出口。这有助于世界金融体系的稳定,同时也可以提高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并给美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是我们采取的更广泛措施的一部分。其他措施还包括审查贸易条款及我们汇率政策。所有这些都是为了更广阔的目标和经济平衡增长。 南方周末:在东京和上海,你两次提到美国不寻求牵制中国,那么这些政策如何落实? 奥巴马:我们在于中国进行的对话中多次表示,中国的稳定和繁荣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一个繁荣的中国能够帮助确保一个繁荣稳定的亚洲。正如韩国和日本的稳定有利于世界和平和美国的商业发展。唯一阻止这种积极性结果出现的是我们相互误解和判断失误。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不仅需要经济方面的对话,安全方面的对话也是如此重要。中美两国的信任越多,出现这种误解的可能性就越小。 【相关阅读】 “强势”的底气 韩咏红 (2009-11-23)
美国总统奥巴马态度温和委婉的中国之行上周三结束,但是与本次访问相关的两国角力还在以另一种方式延续。奥巴马离开北京前,点名接受大陆市场化媒体《南方周末》独家专访,并给该报留言表明对自由媒体的支持。有鉴于《南方周末》在国内媒体界的特殊地位——大胆针砭时弊,又不时被官方意识形态主管部门批评,奥巴马独挑《南方周末》来受访,含蓄表达对中国新闻管制的不认同。 此外,美国在上周末确定给予身陷囹圄中国维权人士郭飞雄的家眷政治庇护。据法新社发自华盛顿的报道,郭飞雄的妻子张青是在本月19日接获官方的有关通知。19日,正是奥巴马离开中国的隔天。 张青与一对儿女今年初从中国潜逃出境,经泰国辗转到了美国,现在美国米德兰(Midland)定居,本月初刚获准了难民身份申请。其夫郭飞雄两年前被广州法院以“非法经营”罪判入狱五年,但人权组织认为郭飞雄参与广州番禺太石村村民维权活动,才是他获罪的真正原因。 从中美关系的大范围看,奥巴马点名《南方周末》采访,又给予郭飞雄家属政治庇护,只是一种很小范围的反制动作,美国借此传达不满的信号,同时缓解国内的民意压力。 在美国,舆论界上周集体大弹奥巴马对华访问“无功而返”,以致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周五在北京大学举行的一场对话会上为总统进行解释。 诚然,在人民币汇率、对伊朗制裁、应对气候变化等具体问题上,奥巴马此行无法从中国方面得到的更多承诺。在宣传的问题上他更是连碰软钉子,例如他与上海青年的对话最终只在上海转播,而没有在全国性媒体播出;他在《南方周末》的专访最终虽然刊出,却被当局下令各网站不准转帖。 总体而言,这一切都说明在金融危机中取得强劲经济增长,成功举办奥运与建国60年大庆后,中国不再像过去一样小心翼翼对待美国提出的要求,也不认为有必要配合美国总统的到访而释放异见人士。崛起的中国展示了强势的一面,中美实力差距的缩小通过本次访问得到充分的证明。 不过,如果说在汇率、外交政策上寸土不让表现的是大国的自信与强势;官方对奥巴马言论的传播采取限制措施,则可能是在泄露“强势”背后的底气不足。 外界看不出《南方周末》的专访,会对中国的国家利益产生什么损害。经重重审查后见报的文章,实际上无涉任何敏感问题,记者的提问也均从本国利益出发,要求美国解释其对华政策。对于这样一篇访问,以及对前述的上海青年对话,当局采取了限制传播的做法究竟是因为自觉“强势”所以不需要容忍,还是没有足够的自信去承受?两种成分都不能排除。 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式强势”将在越来越多领域里表现。在一方面,中国更坚持国家的立场,另一方面外界也观察到它在追求自身目标时不再囿于外界的眼光,对批评的容忍度下降。一些外国同行发现,如今申请入境签证的手续比过去冗长,被拒签的可能性也提高了。 就美中关系而言,国家元首的访问也是两国相互探底的过程。奥巴马的外交能力受到各方检验,但美国温和的访问姿态,也多少测试出中国的深浅。估计在本次访问后,双方将调整对彼此的评估,设计对应与反制手法。然而,鉴于中美巨大的贸易额,双方在经济上相互依存又利益共生,接下来中美关系虽然难免有摩擦,仍会维持稳定。 只不过,由于奥巴马访华透露的迹象,外界又回忆起一个老问题:一个和平、稳定、繁荣的中国有利于维护亚洲的稳定;一个经济与军事实力强大,但是自信不足的强势大国,对于世界会产生怎么样的冲击?这个问题再次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