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一份的环保“备忘录”

杨娇 原创 | 2009-12-28 11:08 | 收藏 | 投票

     国家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原副司长兼《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办公室》主任王德辉在12月20日的中国企业创意大会上做了题为“坚持科学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发言。他用翔实的数字和具体的政策为大家解读了环境和经济的关系,即为那些不顾环境承载力,只追求经济高增长行为敲响了警钟,又明确指出了发展应依靠科技,走清洁技术和发展清洁型能源的道路。

                            减少污染需要“中国总动员”
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最严重威胁和挑战。在全球气候变化灾难面前,没有一个国家能幸免。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一定会发挥积极和负责任大国的作用。中国政府确定的建设生态文明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方针,在国内一定会采取政策、法规和管理等措施,强化节能减排,加速发展低碳经济,大力开发和应用清洁技术及清洁能源。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的大潮中,区域经济和企业如何转型、如何升级和创新?是关系到企业发展前景甚至是生死攸关的大事。答案是明确的,不管是区域经济还是企业的发展:一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在发展低碳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生态文明进程中加速转型升级。二是在清洁生产和清洁能源开发的技术与服务的竞争中积极创新。
   清洁技术和清洁能源是发展低碳经济最重要的领域。经济三个关键因素是:资源、环境、经济,而资源和环境是支撑经济发展的两大支柱,人类发展面对的主要问题是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清洁技术和清洁能源是解决环境和资源问题的根本途径。环境污染包括区域环境问题(即大气、水、固体等污染物严重危害人体健康,造成生物多样性破坏和物种灭绝)和全球环境问题(即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自然灾害,将给人类带来威胁和灾难)。资源枯竭主要体现在主要能源石油和煤炭上。据专家预测,全球石油总储量约不到一万亿桶,按照目前的产量消耗,2010年将消耗掉一半,一百年年左右石油将枯竭。全球煤炭总储量约107539亿吨, 2030年产量将达到七十亿吨,三百年左右也将消耗殆尽。
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能源储量的也不容乐观,因为我们有两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据专家算测,耕地、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约为世界 25 %,石油约为世界 58 % ,煤炭约为世界 7.7 %,天然气约为世界 7 % 。其次我国又是资源消耗大国。煤炭、钢铁、铜消费世界第一,石油消费世界第二,发电能力世界第二;而我国的工艺技术相对落后,据专家不完全统计表明,中国单位GDP能耗约是日本的6倍、德国的4倍、是美国的3倍、澳大利亚的2倍。另外,中国环保形势严峻、任务艰巨,虽然2008年大部分城市环境质量有所好转,但大气、地表水污染依然较重,沙尘暴、洪、旱、台风等灾害频繁;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事故时有发生;据一些专家初步研究表明:2004年环境污染经济损失约5118亿元(占当年GDP的3.05%)。”因此中国最需要清洁技术和清洁能源。
 
环境保护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从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开始,中国就把科技和环境的发展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了:1978年我们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83年进一步重申“环境保护是中国的基本国策”;2002年我国出台了《清洁生产促进法 》,鼓励开展清洁生产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国际合作 ,并制定有利实施清洁生产财税政策、产业政策、技术开发和推广政策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同时支持清洁生产利用废物产品和从废物回收原料,减征或免征增值税;2005年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列入科技产业发展优先领域,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纳入国家科技和产业发展规划,列入国家产业发展指导目录项目,并提供贴息优惠贷款、给予税收优惠。”;2006年提出了环保战略实现“三个历史性”转变:将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将环境保护滞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将依靠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行政办法;2007年提出的“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要求全国要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把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2008年发布的《循环经济促进法》,把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作为重点投资领域 。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可以优先贷款。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工艺、设备、产品将享受税收优惠 政府采购。优先采购节能、节水、节材和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及再生产品。
清洁能源发展前景广阔
    国家“十一五” 规划提出了要重点支持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工程。其中如10个领域节能工程为余热、压利用、区域热电联产、节能、电机、节能建筑、绿色照明等;六个方面的循环经济示范工程:钢、铝、铜、化工行业循环经济示范;集中供热、废物处理中心示范园区;旧家电回收示范;发动机、旧轮胎等再制造示范;30万吨再生铜、铝、铅示范工程等;十五项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重点工程,如三河三湖、三峡库区和南水北调等;水污染治理、电厂脱硫、医疗、危险废物和铬渣处理、核和辐射安全等;又如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自然保护区建设、湿地保护、沙漠化和石漠化治理等。必须看到,中国清洁能源的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风能、太阳能、水能、清 洁 能 源、生物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清洁的开发利用率还可以大大提高。
区域经济和企业发展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在发展低碳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生态文明进程中加速转型升级,在清洁生产和清洁能源开发的技术与服务竞争中积极创新。这样的区域经济和企业才富有活力和竞争力,才是可持续的,才有光辉灿烂的未来。
 
个人简介
资深财经记者&商业案例研究员 初见匠品品牌联盟发起人 人力资源部认证高级企业文化师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