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恶的英语教育制度

段绍译 原创 | 2009-04-20 10:24 | 收藏 | 投票

 

 

万恶的英语教育制度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段绍译

      QQ18649090   Email: duanshaoyi@163.com

 

   对于一个腿脚不灵便的残疾人来说,拐杖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工具。但即使是残疾人,也只需要步行的时候才使用拐杖,在睡觉、吃饭的时候是不需要拐杖的。然而,我国的英语教育制度,却相当于给每一个要接受初中以上教育的人强行安装了一条拐杖。英语已成为一个巨大的考试毒瘤!正在打击着很多仅仅是不喜欢或不擅长学习英语的人才的自信心,影响着很多具有巨大潜能的专门人才的前途,吞噬着国家和人民巨大的财富。

    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人们开始自觉地学习英语。然而,由于英语学习的升温,一些教育主管部门及人事主管部门开始头脑发热,在人才培养和选拔上,设置层层英语考试。甚至可以说,现在的很多英语考试已经变成了一种利益集团赚钱的工具。这种制度使很多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深受其害,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影响了正常的学业,使整个中国的教育质量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同时也使国家每年数以百亿的巨大财富付之东流。说中国的英语教育制度“祸国殃民”一点也不过分!

    1977年以来,我国已有近3亿人接受了高中以上教育,其中有5000多万人接受了大专以上教育。如果不改变中国当今的教育制度,以后每年必有1000多万人要继续接受高中以上的英语教育。然而,30多年来,在这2亿多已经辛辛苦苦学习了高中以上英语的学子中,无论如何统计,真正在他们的工作中有必要用英语的人不足400万人。可就是为了这不足400万人要使用英语这条拐杖,却每年花费数百亿的国民财富来给全国人民安装数亿条拐杖,这不是“祸国殃民”又是什么呢?

    十几年来,我经常听到,在很多基层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大家为了要得到一个中级职称,拼命学英语,通过各种手段作弊、贿赂考英语,但考了英语后什么用途也没有。

    多少年来,所有高中学生为了考大学拼命学英语,耽误了宝贵的青春。更槽糕的是,很多很有天赋很有才华的人,仅仅是不喜欢或不擅长学习英语而被剥夺了上大学的权利,当然更不能读硕士和博士。就拿我自己来说,也仅仅是因为英语成绩不好而与“博士”学位无缘,最终使我成了一个在经济学界有名的“假博士”。很多具有巨大潜能的人才仅仅是因为学不好英语而以为自己真的不行,从此对前途失去信心。

    我国是一个拥有约14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占全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我们需要大量的不必要精通英语的医生、文学家、史学家、考古学家、教师、工程师、技术员、编辑、记者、企业家、营销高手、硕士、博士等等,并且通过社会分工,多培养一些有学习语言天赋的翻译就足以解决这些人的语言问题。但奇怪的是,在我们国家,即使是那些完全只为中国人服务,并且永远也不必要使用英语的上述这些类别的专门人才,也要求一定要把英语学好。如果不学好英语,上述的这些类别的人才就很难产生。因为如果英语不好他们就无法读好的大学,更无法考硕士和博士,也无法评中级以上的职称。

    我历来认为,人是有差别的,也是各有所长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即使是瞎子也有他的长处——瞎子从来不容易收假钱,而我这个自认为鉴别能力很强的人也收过几次假钞。

    我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他们很聪明,但都不喜欢英语,所以连高中都没有资格上。他们因此而对未来完全失去了信心。我多次鼓励他们:“你们不能上高中和大学不是因为你们不聪明,不是因为你们不勤奋,而是因为你们的老师不行,是因为我们国家的教育制度错了,你们是很行的,英语成绩不好只能说明你们可能是另外一些行业的高手”。在我的鼓励和培养下,他们个个都成了投资理财的高手。更有意思的是,我1998年创业时,因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帮手,我把年届54岁的只读过4年小学的老父亲请来了,奇怪的是,在我的指点下,我的老父亲在56岁那年就成了当地生意场上的“高手”!

    我看到过成千上万的在实践中成长起来的人才,但他们都是因为英语成绩不好而无缘踏入大学的门槛。我也看到过成千上万的学士、硕士和博士,他们得到了这些学位却只是比其他人能多读懂几篇英文,但因为整体素质偏低或专业水平不行而为就业发愁。

  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语言,国家汉字的扫盲标准是1500个字,理工科大学生一般掌握3000个汉字就可以了。就凭这3000个汉字,大家可以读书、看报、搞科研。可以很顺利地读一些名著,如《三国演义》等。

  而在英语的世界里,没有2万个词汇别想读报,没有3万个词汇别想看名著。新事物的涌现,总伴随着英文新词的产生,可汉语则无须这样,只须要将那3000个汉字进行新的组合就行了。英语是一种非常落后的语言,是最难学的语言之一。  

    我认为,英语只是一种学习和交流的工具,相当于一个残疾人的拐杖而已。如果你的腿脚灵便,你大可不必配备拐杖。即使你的腿脚不灵便,你在睡觉吃饭的时候也完全可以把拐杖放到一边。只有确实需要拐杖的人才应该配备拐杖。

  我国目前的人才培养和选拔制度是非常错误的,不管你是搞中医、中药、古汉语、二十四史的,还是做教师、工程师、技术员、编辑、记者、搞企管、做内贸的,一概不管你的专业能力,也不问对提高工作的业绩有多大帮助,只要你评职称、上大学、考研究生、读博士等等,如果你学不好英语就“没门”。在这种错误的人才培养观的影响下,再加上我国加入WTO2008北京奥运会,一个14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几乎每个人都在为这门语言疯狂,好象不学好英语就会亡党亡国。过不了英语四级别想拿学位,由于英语决定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大学生们只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学习可能一辈子也不必用的英语,而使专业知识的学习被大大的挤占。因为时间和精力有限,专业课只要能考及格就行。我国的高等学府,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很大一部分就是多懂几个英语单词的人!大学生因为要学英语而在大学里没有学到很多真正有用的知识,使他们的就业问题更加严峻。

    学习语言有两个主要因素,一是外部的语言环境,二是年龄。一个美国的学生,从小到大,英语不离嘴,在这样的环境下,读到高中毕业,能看懂报纸就算高水平,中国的学生在外部的语言环境和年龄都很不利的情况下,如果要达到这个水平,我们的学生需要花多大的精力和时间。硕士生、博士生的培养也是唯英语论。对于考研者来说,英语具有一票否决的作用,它早已成为考研游戏的前提。

    一个报考中国现当代文学或美术专业的考生,如果英语成绩达不到所谓“国家线”的话,专业再优异也是白搭。相反,专业平庸,英语成绩突出的考生,却往往成了录取的亮点。想招的学生因为英语赶不上要求的水准,招不进来;而英语能力强,对专业了解肤浅,也无心专业的学生却脱颖而出挤上门来,这是太多中国导师的尴尬。

    2000年,清华大学著名画家陈丹青教授招收博士研究生,5名入围者却全被外语卡住了。考虑到这是他首次招生,校方同意将5名落榜考生转为“博士课程访问学者”。次年,5位“访问学者”完成博士论文选题,为转成正式博士,只好再考外语,却又再度失利,结果第一炉“博士生”教学就这样“作废”了。他招硕士生,也碰到了一样的问题。有位投考陈丹青研究室的女考生,绘画成绩位居第一,但因外语、政治各差一分,落榜了。翌年再考,政治过关了,外语依然不及格———由于政治、外语关卡,陈丹青长达4年招不进一名硕士生。他愤然宣称:“对任何一位想当艺术家的青年,今日的考试制度是不折不扣的荒谬与侮辱”。  

  不久,陈丹青教授忍无可忍愤然辞职离开了清华大学,他在辞职信中写道:“我的困扰与无奈,来自国家现行教育体制及种种教条……以‘两课’分数作为首要取舍标准,学术尊严荡然,人文艺术及其教育不可能具备起码的前提,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实属妄谈。我对教育体制的持续批评,出于对人文状况的操切之心。我不愿混饭吃,也不知道怎样违背自己的性格。”

    一百多年来,诺贝尔奖与中国籍的人无缘,这与中国的这种教育制度密切相关,美国中小学校的基础教育很差,为什么出了那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而中国从上到下无不重视教育,加上中国人勤奋聪明,为什么出不了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呢?

    很多的科学家取得的重大成果是在35岁以前。只有在大学阶段学好现有的科学知识,注意个人能力的培养,善于调动个人学习研究的潜能,才有利于人才的发展和脱颖而出。这些脱颖而出的人才再经过几年专门深入的研究,恰好是出科学家的最佳年龄。而中国大学四年黄金时间,就是在学“中国人听不懂,外国人笑掉牙”的哑巴英语。错过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最佳时机。如果目前的大学教育不改革,大家只能在梦中见到美丽的诺贝尔奖。

    据统计,英语教育市场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大产业,每年耗费数百亿元的人民币。林林总总的培训学校,补习班;五花八门的考试、测验;种类繁多数以万计的英语课本、参考书、辞典。以职称英语考试为例,每年的考试费,教材,参考书等加起来按200元算,400多万报考者,费用就有数十亿元。据一项不完全统计,中国外语培训教育机构,目前超过3500家,学费根据培训内容、课程安排的不同,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数以万计各类英语教材,参考书,如果平均按10/册计算,每年耗费达100多亿元。

    鉴于英语教育的种种祸害,我建言教育部及党中央国务院:

    1、在中国,英语教育只在初中和高中阶段进行普及教育。有了高中的英语基础,以后如果真的有必要应用英语,完全可以重新学习;

    2、大专以上的英语学习作为选修课,不实行“普及教育”而实行“精细化教育”,让那些对英语学习很有天赋或自己认为很有必要学习英语的人进行专门学习;

    3、大中专学校招生同一专业可以按市场需求分为两类招生:即要求英语水平的学生和不要求英语水平的学生。研究生考试也可以分为“有英语等级证书的硕士博士”和“没有英语等级证书的硕士博士”。“英语等级证书”按实际需要进行单独考试和单独发证,英语等级证按实际需要与毕业证、学位证配合使用。

    4、大专以上学校只对少数有必要学习英语的学生实行专门的英语教学,而其他学生一律把英语作为选修课。同时在大学推行严格的英语等级考试,但这种考试与毕业证及学位无关,包括硕士、博士学位。

    5、用人单位可以按实际需要选择“有英语等级证书的毕业生”和“没有英语等级证书的毕业生”,并按实际需要对不同的毕业生或专业人员给予不同的待遇,以引导那些最有语言天赋的人去学好专业的同时也学好英语;而让那些没有语言天赋的人一心一意学好专业,将来专门去那些不必要使用英语的岗位工作。

    6、全国的职称考试也同样可以不考英语,但把“英语等级证”实行单列考试,用人单位可以按实际需要在“有英语等级证书的工程师、会计师……教授”和“没有英语等级证书的相关职称中选择”。

    中国经济要继续发展,我们需要大量的各行各业的人才,比方说:会计师、化学工程师、经济师······,我们重视英语教育没错,但我们不能把英语教育凌驾于任何专业教育之上。如果继续执行现行的英语教育制度和考试制度,必将使千千万万的千里马“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我深信,如果我的这个建议被国家采纳,我国将每年节省上百亿的学习费用,同时大大提高中国的教育效果,每年会使更多的专业人才脱颖而出,诺贝尔奖将更快地垂青于中国人。

 

(本文观点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

 

个人简介
与茅于轼教授唯一签有《拜师备忘录》的亲传弟子,先后担任过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和学术合作负责人,现任北京师范大学MBA导师、重庆理工大学MPAcc研究生导师、段绍译快乐理财游学苑苑长、《新浪财经》理财专家及茅于轼教…
每日关注 更多
段绍译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