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体现了教育方针中教育内容的基础性

梁学善 原创 | 2009-06-01 06:44 | 收藏 | 投票

素质教育体现了教育方针中教育内容的基础性

 

马克思认为,劳动力就是人在从事劳动生产过程中人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在这里,马克思使用了“总和”这个词,我认为,这个总和的概念就是指人的素质结构。我国《纲要》把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所形成的结构概括为人的基础素质。法国将六种起码知识视为人的基础素质。基础教育的任务就是使学生在学校受教育阶段真正打好素质基础。

 

在培养基础素质过程中,必须突出全面、精要和内化。

 

第一,突出全面。必须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我国的一些专家正在研究素质结构的提纲,国外也在做这项工作。大家都在研究哪些素质是符合时代要求的基础素质,基础素质要达到什么水平。这一问题的研究可能需要很长时间,但以《纲要》里提出的四方面素质作为基础素质结构的框架是合理的。

 

第二,突出精要。现在教育内容庞杂艰深,教学方法重复繁琐,这是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精要是打好基础的重要条件。法国的教育改革方案对“会读”的要求定为三条,这就很精要。抓住这三条去培养学生,最后学生可能把这三条的起码知识都掌握了。如果反过来,把三条淹没在一百条里,学生在学习之后,可能记住了三十条,但那三十条可能都不是最基础的,都不一定是最重要的。基础的最主要的东西只有精要化以后才可能掌握好。

 

第三,突出内化。打好基础一定要重视良好素质的内化,使学生形成比较稳定的品德、智力、才干、体力等内在品质。人在进入社会以后,当年上学时学的很多知识可能会忘记,其中包括那些在考试时得过100分的知识。但是人们在学校受教育阶段的一些比较稳定的品质可能在他们一生中起作用。良好的素质是需要通过内化,通过科学的教育过程来实现的。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教育过程,没有科学的过程,就没有科学的教育。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一个比较大的区别,就在于“应试教育”比较重视暂时的结果,特别是考试结果。实际上,使学生内化为内在品质的往往是教育过程。这个过程的效果可能暂时无法考出来,但却会跟人相伴终生。

个人简介
谷伊笙燕麦健康服务。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