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文化殖民的警醒——高考弃考现象后的悲哀与反思(6月6日)

贾春宝 原创 | 2009-06-06 23:11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对文化殖民的警醒——高考弃考现象后的悲哀与反思

 

关键词:高考弃考  传统文化  文化殖民  文化的传教士  利益的代言人

 

又到一年高考时。高考一如既往牵引着社会注意力。

今年有两个数据引人关注,一是高考报名人数比去年减少了40万人,为1020万人,比去年减少近4个百分点。二是应届高中毕业生报名人数为750万人,84万人没有报名。

 

各方面对高考弃考提出了不同的解读,如《新京报》64日社论上提出弃考背后的五大原因:

一是为出国弃考。

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北京参加“美国高考”的高中生超过3000人,不少人高考前便顺利获得美国高校的录取通知书。重庆今年应届高三学生出国留学人数比往年大大增加,仅市教委直属学校就约有300人,这些学生放弃了高考选择出国留学。可谓“土高考”转向了“洋高考”。

 

二是为提高升学率“被自动”放弃高考。

学校出于升学率考虑,动员部分“高考无望”的学生放弃高考,在一些地方已是公开的秘密。对“被自动”放弃高考来说,反映出升学教育模式下的功利教育思维。这是一种不仅不神圣,甚至很龌龊的行为。

一项调查结果表明,随着学历的增加,城乡差距逐渐拉大:在城市,高中、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人口的比例分别是农村的3.5倍、55.5倍、281.55倍、323倍。这更是违背中国传统特色与发展需求的真实写照。在划一的“弃考”背后,竟也折射出社会的裂隙。

 

三是因为大学学费高“理性”弃考。

在学费方面,仅以我国高校当前的最低学费标准5000/年计算,这一标准是农村居民纯收入(2008年为4761元)的105%。这还不计算生活费、住宿费、教材费、交通费,以及参加各种培训、考证的费用。而在发达国家,大学学费标准,通常不超过国民可支配收入的20%

因学费高而放弃高考,违背了教育公平,反映出农村家庭的教育负担过于沉重,而高校的教育回报降低。是新中国开放前30年和开放后30

媒体报道供儿上大学三轮车夫累死街头,就是底层人群难以改变命运的真实写照。

被现实门槛阻隔在高考之外的农村考生们,纵对国内高等教育有着无限向往,又奈何?同样的考生,不同的梦想。

 

四是由于高考压力过大弃考。

由于老师、家长给学生过大压力,一些孩子不堪重负,在高考之前精神接近崩溃。小小年纪迫于压力而离家出走甚至自杀现象时有发生。对因考试压力过大而放弃高考,其反映出的社会现实是,考生的选择十分狭窄,弃考只是无奈之举。

 

五是自觉高考无望弃考打工。

部分考生根据自己的实力,认为参加高考也无法考上,于是放弃高考外出打工。必须承认,放弃是一种选择,是每个面对高考的考生和家庭对于未来期望和投入产出的充分衡量后做出的决定。

就如《新京报》中所说:以上原因,只有这第五个属于“正常”,其余都属于“不正常”。

 

“土高考”转向“洋高考”,暗含了对国内高等教育的不信任;对优秀学生出国留学弃考来说,这反映出国内高校的竞争力下降;在发达国家上大学的花费肯定是数倍于在发展中国家,英国的公立大学的学费在三年内相比于2006年就上涨了一倍。

在国外上大学,不仅将父母含辛茹苦赚的钱付给了国外,养了国外的教育机构,更重要的是,将孩子接受系统的“国际教育”的开始时间提前,这样“镀金”回来的精英就更难以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追随者,而更大的可能性是洋人文化的传教士与利益的代言人了。

以升学率为唯一衡量标准的功利思想,剥夺了暂时不是“疑似”正统的优秀学生受高等教育的权利,这是百年教育的倒退,不要说跟蔡元培先生相比,就连跟古代的私塾先生相比,都是可耻的倒退。

而在大学期间高昂的学费与花费,更让学生有一种盲目攀比的趋势,以物质财富为追求的目标,而不是学术、精神与自信。试问大学生有多少时间是在静心学习?有多长时间是在心猿意马地玩游戏、谈恋爱或者到外边去工作呢?

 

大学已经被塑造成为西学堂。不管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不管是戏剧创作还是比较文学,不管是语言文字还是文学艺术,不管是宏观经济还是微观管理,不管是市场营销还是资本运营,不管是天使创投还是私募股权,不管是IPO还是MBO,都是发达国家的经验与理念的传承。

从清初对新皇权统治和文化的抵抗,到清末对洋教的抵制,再到上个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期间,百姓自发地对学日语的排斥,中华民族从来也没有停止过对文化殖民的反抗,但最近30年来,对来自发达国家的文化殖民的反抗声音越来越微弱。

——难道这还不值得我们警醒吗?!

 

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在《百家讲坛》中说,即使是国内一流大学的人文学科,有博士以上学位,跟他年纪相仿的大学教授,能够背得上作为中国传统启蒙经典《三字经》的居然凤毛麟角,更不要说理解并传承下去了。由此不能不对中国文化的传承问题有深深的忧虑。

假如把教育在传统文化思想上传承的功能抹除,而仅仅是得到一个职位的敲门砖,仅仅是养家糊口的本钱,仅仅为资本或者官方服务,那么这样的教育还有什么值得高尚的呢?

这样的高考放弃也罢!

这样的学校不进更好!

这样的时间还真的不如拿去在社会上闯荡呢!

 

历史上的中国传统教育的核心在于待人接物,在于世界观与价值观的传承;而西式的“洋学堂”则是以数据分析、财务与风险控制、市场营销、商业利益的回报为核心的,是面对物欲的无休止挖掘。

 

任何时候,说不都是一个理性思考的拒绝过程,而没有任何理性思考的接受原本就是不正常的。

如果83万弃考的学生能够让我们对整个高等教育制度进行反思,对长达12年的义务教育,以及在那之前的启蒙教育制度进行反思,从整个教育体制与考试体制进行改革。那么在更多的羊跑掉之前及时把漏洞补上,倒也不是很迟。

毕竟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30年仅仅是一瞬间的事情,而高校扩招与高等教育产业化更是短暂的迷茫。已经过去的30年之间、一个世纪之间,我们已经失去了很多精华。

清代对前明文化的洗劫,孙中山对前清文化的洗劫,从文革到开放对整个中国文化的全方位洗劫,这些行为都在把古圣先贤在历代的数千年形成的资源变成包袱与垃圾,使得一代又一代的子民逐渐抛弃先人的精华。难道这不是一种辱没祖先的犯罪行为吗?

 

贾春宝

200966星期六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MSN: bekings@yahoo.cn

QQ469063961

价值中国网个人空间: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原创外汇评论主页:http://blog.hexun.com/chunbao/default.html 

 

 

 

个人简介
所涉及的领域从公关到广告、从商务活动到旅游会议、从营销到传媒、从教育培训到顾问咨询,从投融资理财到企业管理、从资本市场到产业链、从战略规划到企业文化等多角度全方位的实践。 从1994年起开始接触并持续关注北京的房地…
每日关注 更多
贾春宝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