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环球时报撰写的两篇互联网进化文章

刘锋 原创 | 2009-07-22 22:40 | 收藏 | 投票

作者:刘锋    

 

    6月22日,我接到环球时报科技版主编的约稿邮件,希望就互联网进化论相关内容写一篇科普性文章,很高兴,但不是因为环球时报的约稿,而是被“科普“两个字感动。

 

   从大量迹象看,互联网与人脑结构具有越来越强的相似性和可比性,2007年12月我第一次在论文中提出“互联网进化论“以来,撰写的博客文章已经超过50篇,论文投稿被拒超过13次,正式发表的学术论文超过4篇,自己的心态实际上是忐忑不安的,  2009年5月19日,我在回答中信所武夷山老师的提问时,提出互联网进化论成立的两个充要条件: 1)能否用已知人脑结构预测互联网      2)神经学能否从互联网获得巨大突破。

 

  互联网进化的结论依然是一个科学推论。用"科普"的语言写作其实是一个挑战,把观察到的科学现象用学术的,复杂的语言描绘出来,是一个研究者所能到达的第一个台阶,但是用简单易懂,生动活波的语言进行“科普“介绍,却需要更高的要求。

 

  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的欠缺。语言不够精炼,较死板,一个星期里,与环球时报编辑进行了多次回复与修改,忍痛删除了不少自己认为不可缺少的内容,最终得以成稿,收获颇多。

 

第一篇文章主要汇总介绍了互联网进化论的核心内容,在文章的最后,新提出了人脑在躯体死亡后,可以通过与互联网的虚拟神经系统联结而继续存活的观点

 

第二篇文章从人工智能的角度阐述了互联网不可能进化成人类敌人的观点,指出互联网有三个关卡难以突破 

 

这两篇文章发表在环球时报6月26日周五的科技版

 

 

   附:文章一  未来互联网酷似人类大脑 ---网络内容更接近现实世界  坐在家里就可以环游地球

 

在大多数人安享互联网科技的同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不断推动互联网向前进化。经济利益驱动人们开发更多更先进的互联网应用,政治利益刺激着一些国家悄悄将战争带向网络。对于互联网的进化,人们好奇而又疑惑,互联网的未来究竟什么样?

 

互联网进化突飞猛进

 

      1859年11月,跨世纪著作《物种起源》出版。在这部书里,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的思想,说明物种经历着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达尔文进化论的结论是向前推导的,即生物有共同的祖先,而猿类和人类祖先“密切相连”。

 

       互联网进化论的结论则是向后推导的,预言互联网将从一个原始的、分裂的网络进化成一个统一的,与人类大脑结构高度相似的组织结构———“互联网虚拟大脑”。科学研究和商业竞争是互联网进化的核心动力,“人”这个要素将互联网进化论和达尔文进化论连接起来。通过自然选择进行的进化非常缓慢,而互联网进化突飞猛进。

 

       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互联网不仅仅是计算机的联网,同时将成为人脑的联网。通过人的参与,互联网正在向与人脑结构高度相似的方向进化,它将具备自己的虚拟神经元,虚拟感觉、视觉、听觉、运动和记忆神经系统。而这一过程的最终结果是,互联网会成为一个虚拟的大脑。

 

       现代互联网已拥有视觉系统和中枢神经

 

       人脑中最重要的组成单位是神经元,互联网也存在虚拟神经元。将互联网用户空间结构描绘出来,很容易看出它与人脑中的神经元十分相似。互联网个人空间对应了神经元的胞体,电子邮件和网络软件的远程数据线路对应了神经元的树突和轴突,互联网的个人用户空间就是一个互联网的虚拟神经元。从2007年开始,雅虎、新浪、搜狐的用户空间逐步包含了博客、互动问答(威客)、电子邮件和远程网络软件,这些应用正好映射了人脑中的可公开知识区、问题区、非公开知识区和运动控制功能。

       互联网的新发展使其与人脑结构有了更多的相同之处。环境部门在自然界安置联网的环境监测系统,构成了互联网的感觉神经末梢。 2007年,Google推出了“街景”服务,在城市中安装多镜头摄像机,互联网用户可以实时观看丹佛、拉斯维加斯、迈阿密、纽约和旧金山等城市的风貌,这成为互联网的视觉系统。而已经广泛应用的远程操控挖掘机、潜水器、手术刀则构成互联网的运动神经系统。

 

       此外,光纤、电缆、无线传输媒介及其内部的信息通道构成了互联网的虚拟神经纤维。搜索引擎的“网络蜘蛛”,互联网骨干网的路由构成互联网的自主神经系统。2008年开始兴起的云计算,使SAAS正在形成互联网的中枢神经系统。可以预见,随着更多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互联网将更加趋近于人类大脑。

 

 

      

医学与互联网结合探索生命极限

 

       互联网不断向虚拟大脑的方向发展。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这一进化是在人类的参与下才得以进行的。互联网是人脑的延伸,互联网的进化是人类进化的一部分。

 

       从人类发展史看,人类进步就是一部感觉和运动器官不断延伸的历史。棍棒延伸了双臂,石头延伸了拳头,汽车、  火车延伸了双腿,望远镜、显微镜延伸了眼睛,电话线延伸了耳朵。同时,人类大脑的延伸和连接一刻没有停止。例如人类早期发明的结绳、算盘、数筹,1946年诞生的电子计算机,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信。1969年互联网诞生后,人类大脑的疆域在互联网上无限扩展。

 

       沿着互联网向虚拟大脑进化的规律,我们可以作出如下预测:人类与互联网的连接将会更加紧密,眼镜式接驳设备,晶状体式接驳设备将会出现,互联网内容以三维形式投射到这些设备中。人们可以通过设备的开关,在现实和虚拟世界中快速切换。互联网个人空间的功能将会更加强大,通过个人空间,人们将实现与互联网虚拟视觉、听觉、感觉和运动系统的连接。

 

       未来,旅游者可以坐在家里体验逼真的非洲旅行,科研人员在实验室里研究海洋,工人坐在安全的工作环境中远程操控挖掘机,异地恋人进行虚拟亲吻并获得真实的感觉。

 

      甚至我们也不排除通过互联网实现永生的梦想。人类大脑在躯体死亡后,可以从头颅内取出放置在营养液中继续存活,通过将互联网的虚拟神经系统与人脑神经连接,把生命转移到互联网上进行,届时,人们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无限延续精彩的生命,如同生活在网络游戏中一样。从医学和互联网的发展看,这一梦想的实现完全具备科学理论基础。▲

 

文章二 互联网将摆脱人类控制?

 

 美军为了实施网络战,研发出一套名为“天网”的网络防御系统。但是“天网”在诞生14年后具有了自由意志,认为人类是它的威胁,于是制造出病毒控制整个互联网,动用美国全部核武器消灭了90%的人类······这是美国《终结者》系列电影中描绘的恐怖场景。

 

       对于人与互联网的关系,西方存在一种悲观的预想,认为互联网最终会成为人类的敌人。这种悲观情绪在《终结者》等电影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另外一部反应人与互联网关系的电影《黑客帝国》中,机器人背叛了人类,利用基因技术造人,将这些人的身体与网络母体“矩阵”连接,而人类的身体被分别放在一个个盛满营养液的器皿中,身上插满了各种插头以被动接收“矩阵”的刺激信号,被互联网奴役。

 

       还有更多,例如《少数派报告》,《机械公敌》等,它们都描绘了一个黑色的未来:互联网将具备独立意识和智慧,超越并统治人类,人类将会像羔羊一样,任由互联网奴役和驱赶。互联网真的会象电影表现的那样,成为人类的敌人吗?

 

       互联网通常被认为是计算机的联网,是信息资料、网络线路、服务器和个人终端的组合体。根据这种定义,互联网至少需要越过三个关卡才会成为《终结者》中那个可怕的“天网”:第一,互联网的自我进化能够离开人类的帮助;第二,互联网的自我进化速度能够超越人类;第三,具有自我意识的互联网将人类看作敌人而非朋友。

 

       然而,纵观互联网的发展史,无论是计算机的制造,网络线路的搭建,外部信息的输入,信息搜索算法的设计,互联网的每一点进展都离不开人类的参与。未来这种状况依然无法被打破,包括电力供应、设备维护、新算法和新程序的更新,没有人类的帮助,互联网将逐步变成一具庞大的死尸。因此互联网无法迈过第一道坎。

 

       互联网也难以越过第二道坎。在科幻电影里,互联网经常因为一次闪电,一次误操作或者莫名的原因开始加速进化,出现自我意识和很高的智慧。而科学与科幻最大的区别在于科学需要可达的路径,而科幻可以跳过关键步骤。即使我们承认科幻的结果,互联网具有意识并且自我进化,那么互联网的进化速度也不会超越人类。失去人类支持的互联网,它的智慧和进化速度也将几乎为零,超越人类也许只能需要得到科幻小说中那个“不知名原因“的帮助。

 

       假设互联网到达第三个关口,开始思考人类是敌人还是朋友,那么人类依然有50%的机会存活下来。为什么不能成为朋友呢?人类是互联网的父亲,而且人类是碳基生物,与互联网不存在资源竞争,人类可以帮助互联网完善和扩展。

 

       可见,即使是插上科幻的翅膀,互联网想要毁灭人类,依然有三道天堑难以逾越,而这三道天堑还仅仅是虚幻的,所以在现实中,互联网将会走另一条完全不同的进化之路。▲

个人简介
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威客理论和互联网进化论创始人,intevl.com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