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用户创造内容”到“用户创造价值”

肖建锋 原创 | 2009-08-11 12:43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在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商业应用面前,消费者的力量正越来越突显。《纽约客》的专栏作家詹姆士.索罗维基将Web2.0的核心思想概括为"利用网络来发掘大众智慧"。但是,人们对于消费者在互联网的角色的重要性还认识不足。至今大部分互联网平台仍摆脱不了“建立品牌——扩展规模——吸引广告”这样的商业模式运作,对于消费者的价值开发很低,而有一些让用户创造的案例也只是在品牌推广和营销层面,没有把消费者的价值创造能力引导到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上来。互联网进化到如今,仅仅让消费者参与是不够的了,和消费者一起创造价值甚至多方共创共赢成为下一个开发商业模式的重点。

用户参与体验

在互联网的每一个领域中都有一个或少数几个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的品牌,每一个新领域的发掘都会产生一个先发者迅速扩充用户规模的案例。而现在大多数网站得以存活的原因大都还是依靠用户规模,这类网络平台存活后只要把规模化形成的品牌影响力转换成利润就成功了。近几年兴起的SNS大部分也是“创立网络平台——扩展规模——建立品牌——价值转化”这种运作模式。这种模式得以生存的支撑就是免费经济学所说的“给用户提供免费的A产品或服务,再通过附带或关联的B产品或服务收费。”不过,也许大部分网络平台的B产品或服务就是单纯的广告。

最近兴起的儿童SNS则把B产品扩展到一个新高度,类似摩尔庄园的儿童SNS在今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摩尔庄园也是走传统的先规模化再寻找B产品的路。不过这次能找到的B产品太多了,类似摩尔庄园的儿童SNS在规模提升、品牌推广到一定程度后可以轻易地开发出大量附带周边产品,如虚拟宠物对应的实物化玩具、儿童文具、童装、儿童书籍及动漫等。

不管把B产品扩展到什么程度,这种网络平台仍然只是单纯的用户参与体验,而尚不存在用户参加创造网络平台的价值。网站的用户只是体验者,而体验所产生的粘性并不能形成对后进网站的壁垒。

用户创造内容

让用户创造内容是web 2.0的一项重要特征,与之前让用户单纯的参与体验不同,让用户创造内容有了一定的用户价值体现。往往一个新的网络平台是完全依靠用户创造内容创建起来的,平台的搭建者也许只提供了一个用户参与创造的操作流程和协定。

互联网互动性逐渐增强的重要特征是各种自主式的服务出现,许多近几年产生的新应用如博客、维客、播客、掘客等都依靠一套让用户参与内容创造的机制得以形成规模。这些新兴网站提供用户共享和创造内容机制,迅速占领了某一互联网领域从而形成品牌。这也把之前的网络平台发展模式变成了“发现用户需求——创立网络平台——用户创造与分享——形成品牌——平台扩展——价值转化”。相比之前的只让用户参与体验的网络平台,这种Web2.0网站的互动机制很容易使其在短时间内形成巨大人气。例如在互联网领域极具人气的Youtube、第二人生、eBayFacebookTwitter等都是由用户创造而催生的企业,其商业价值基本都是用户建造的。

国内大有名气原创社区豆瓣网即是一个用户创造、分享内容的典范。在豆瓣上,你可以自由发表有关书籍、电影、音乐的评论,可以搜索别人的推荐,所有的内容、分类、筛选、排序都由用户产生和决定,甚至在豆瓣主页出现的内容上也取决于你的选择。

与之前只让用户参与检验的网站必须有强大的后台内容编辑与管理团队不同的是,豆瓣网把内容的把关权完全交给用户,所有的内容,分类,筛选,排序都普通成员产生和决定。如给评论一个“有用”它的排位会自动上升,贴“我女儿的最爱”给一本书,它会在整个网站的标签分类中出现。这种充分的自主性既激发主动网民(注册的)参与内容生产的积极性,又使被动网民(非注册)实现个性化阅读,并以点击“推荐”等轻松方式来决定内容的排行榜行。这足以让人相信其创始人杨勃说的“豆瓣网没有一个编辑。”

这就是豆瓣内容产生的机制,本质上每个个体在内容之间起穿针引线的作用,人与内容的关系变得更为自由、灵活。

用户创造价值

用户创造价值,包含两层意思:1.用户为网站创造价值,2.用户为自己创造价值。

采用“用户创造内容”的网站要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必须解决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保持用户的动力。最好的办法是让用户为网站创造价值的同时得到回报,或者说用户在为自己创造价值的同时顺带为网站产生价值。而网站要做的就是提供一个更好的为用户价值转化的服务。

豆瓣网类似,译言网也是一个Web2.0网站。成立于20074月的译言网是一个开放的社区翻译平台,其口号是“发现,翻译,阅读中文之外的互联网精华”。创始人为三名在美国硅谷工作的中国工程师。这个翻译平台的内容创造流程是由译言的译者们把中文之外的互联网精华内容翻译成中文,发布到网站上。

译言依靠网站成员和社区用户的介绍、翻译来把外国媒体的精华文章介绍给读者,用户们大多是义务参与者,从这点看译言像是一个维基平台,依靠的是用户的创造兴趣和翻译能力。正因为调动用户创造的兴趣才能成就如今号称“中文互联网上日更新量最大”的翻译网站。

类似译言这种依靠用户创建免费内容的网站大都面临着维护成本随着用户规模上升后出现的赢利模式困境,转型是必然要走的路,最大难点是转型后如何使翻译者保持长期参与内容创造的积极性。长期让用户免费地为网站创造有价值的内容并不能形成良性循环,要让用户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双赢或多赢,为用户提供一个更好的价值转化的服务才是这种类型的网络平台良性发展的解决之道。向什么样的商业模式转型才可以实现用户的价值转化?可以是威客平台,也可以是协同社区,或者是开发附带产品。各种web 2.0网络平台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尽相同,应该从用户的角度去寻找合适的运作模式。

威客平台

威客是指通过互联网把自己的智慧、知识、能力、经验转换成实际收益的人,他们在互联网上通过解决科学,技术,工作,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而让知识、智慧、经验、技能体现经济价值。国内第一个威客模式的网站“K68”成立于2004年,创立人阿康受一本名叫《横刀立马》的小说启发,将“悬赏”模式引入到网站中。2004412日,K68接到了“第一号”任务,客户以300元的价格悬赏制作“flash片头”,K68将客户付费的80%240元支付给选中设计者,20%留给网站。此后“猪八戒”、“任务中国”、“威客中国”、“创意网”等越来越多的威客网站的相继诞生,威客才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

译言网可以在现有的用户和网站基础上构建一个威客平台,变内容提供商为服务平台或服务中介。转型威客后,可以提供任务招标和应招服务,充当一个翻译中介的角色,收取每个翻译任务百分之二十的费用,让翻译者通过翻译获利,实现网站、译者、需求者三方共赢,逐渐就可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越来越多的客户和译者也会加入网站。而译言的管理员只要把握用户创造的内容质量就行了。

多方平台

译言可以建设一个客户网站翻译者的平台,从中收取中介费用;也可以建立一套协同机制,吸纳更多的参与者,扩充网站的业务范围。从简单的维基式的在线互动翻译转换为多种用户参与的协同平台。这个多种用户协同的多方平台可以让出版商、企业、翻译者、作者、专业社区、读者等都参与进来,达到多方共创共赢的目的。

让出版商参与,能通过这个网络平台集合优秀的翻译文章,与出版社合作出版。甚至把翻译技巧和经验做成教程,网站上产生的互动翻译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这些互动内容放到书中有很强的吸引力。不仅可以是出版书籍,也可以办成一份杂志,让网站上免费的翻译者通过稿件分得利润。

让企业、作者和专业社区参与,能通过这个平台翻译企业、作者和专业社区需要的各种专业文章或作品。企业、作者和专业社区要翻译专业文章一般需要相关专业的译者,这个方多平台由于强大的开放性,可以集合众多翻译爱好者,他们有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经历,不同的翻译水平,使职业翻译的范围以及准确性都会得到提高。这样完全可以满足各种专业翻译,而这些企业、作者和专业社区不仅仅是通过这个平台翻译文章,而且可以通过平台对专业文章进行间接的宣传推广。如20068月,译言网率先翻译了《连线》主编克里斯-安德森里程碑式的文章《长尾》,当时国内尚未出现《长尾》一书,译言网的翻译等于是间接推广长尾理论。

读者参与则可以在学习英语的同时获得很多国外新出现的精英文章,网络平台不应该限定读者和翻译者,他们拥有这两种身份。这个平台要做的就是把读者也吸引到内容的创造和文章投票推荐上来,尽量让他们成为平台的价值创造者,如果做到这一点,线上线下的英语学习爱好者会很感兴趣。甚至可以与学校合作,让各种专业的学生参与到自己专业的翻译上来,为学生提供最新的专业信息,让他们了解自身所学领域的最新动态,同时锻炼英语能力。

这种多方平台的开放性、互动性和扩展性很强,各种用户以不同的角色参与,但都能通过平台获益。创建这种平台只需两步:一,根据用户需求创建用户参与机制;二,引入第三方用户并转换用户的价值。现在这种开放性平台已被应用到各种领域,不仅仅是互联网,电视台的某一个频道也可以办成这种平台,一个卡通动漫形象都可以成为一个协同平台。只要消费者有需求,并有一部分消费者可以成为价值创造者那就可以建立这种平台。试想,当一个动漫形象涉及的系列动画作品、动漫玩具、漫画书籍甚至主题乐园等都产生自动漫消费者的手中,这些动漫产品和作品会不受大众喜欢吗?不仅仅是新经济领域的企业,传统企业也可以通过建立这种协同平台获得创新能力。

以往,企业的研发和创新模式基本上都是“各搞各的,老死不相往来”。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了“内外结合”的方式,纷纷放眼外部,借助于社会资源来提升自身的创新与研发实力。创立于 2001 年的 InnoCentive 网站(www.InnoCentive.com)就是顺应这一需求而生,目前已经成为化学和生物领域的重要研发供求网络平台。由宝洁、波音和杜邦在内的众多跨国公司组成的“寻求者(seeker)阵营”纷纷把各自最头疼的研发难题抛到“创新中心”上,等待隐藏在网络背后的 万多名自由科研人才组成的“解决者(solver)阵营”破译。一旦成功解决这些问题,这些“解决者”将获得 1~10 万美元的酬劳。宝洁公司通过充分借助“创新中心”以及 YourEncore 和 NineSigma 等外部研发人才交流平台,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内部研发人员依然维持在 9,000 人,但外部研发人员却高达 150 万人;外部创新比例从 2000 年的 15% 提高到 2005 年的 50%;公司整体研发能力提高了 60%(1)

电子商务领域的用户创造价值

也许你见过一个网站号称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提供DIY体验:可以自己选择一些喜欢的图案或者字词,设计在水杯,T恤,贺卡等等上面。但你可能从没有见过用户既是购买者又是产品设计者的网络服务平台。创立于2000名叫无线T恤网站(www.threadless.com就是这样做的。

2000年,两个高中辍学者杰克·尼克尔和雅克·布德哈特创立了Threadless.com网站。这家网站每个月都出十几种新产品,但是它没做广告,没有专业设计师,没有销售队伍,没有分销商,也没有工厂,甚至连一根线都没有碰过,但是它却创造了年销售额3000万美元的奇迹。

开始时,所有人都可以向网站提供T恤设计,由用户选出最好的,获胜者将免费得到他们自己设计的T恤,其他人也可以购买这些T恤。很快,在热门的电视节目中和影视明星的背上,开始出现获胜的设计图案。从那时起,公司的营业额几乎每年翻一番。

现在,网站每周都在网上举行设计竞赛,会员将自己设计的T恤图案上传陈列,并让浏览者按5分制打分。每件作品下方就是订购单按钮,每件T恤售价至少15美元,还有各种尺寸供选择。评选结束后,无线会根据总分挑选出6件最优作品,作为这一周公司外包生产T恤的图案,而产量就以网上订购单为依据。最优作品的设计师每人将获得2500美元的现金和奖品,名字也将出现在T恤的标签上。无线公司最后做的只是按照顾客填写的地址,将产品及时送出去。

每周,无线都会收到几百件设计作品,而成千上万人也将这个网站当成了社交中心,他们在那里写博客、讨论设计问题,跟自己的忠实拥趸交流,当然,他们也购买了无数件T恤,从而成就了无线公司的商业辉煌。

网站的T恤日销售量高达1500件,2007年的一天,网站甚至创下了销售35000件的最高记录。网站每周要给约37万个邮箱发信,其中75%的收信人会查看信件,了解公司的最新进展。

有人问尼克尔的成功秘诀是什么,尼克尔总是说:我觉得很正常啊,难道你不愿意生产顾客自己想要的产品?(2)

无线网站可以说是社区和电子商务结合的绝佳范例,它的这种操作模式正是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完美的价值转化的服务,让用户在参与其中,先成为产品设计者,然后转换为消费者,按顾客想要去生产就被这么简单地做到了。

在新技术的推动下,消费者选择范围迅速扩大,选择成本缩小,一切都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为充裕。电子商务的未来已被充裕的现状所决定,这个时代是消费者来选择来决定的时代。我们应该问消费者想要什么,而不是我们打算给什么

消费者的力量会越来越强大,因此企业对于消费者的关注不能仅仅基于调查了解的层面,而是应该让消费者更多参与到产品价值创造、创新品牌传播的过程中来,才能保证企业提供的产品服务与消费者的需求一直保持一致。互联网2.0强调用户参与的理念注定要渗透到各种网络应用平台之中,不管用什么理论,什么模式去运作,最终都是为了最大化价值并尽可能实现双方共赢或多方共赢。

——————————————————————

来源:

(1):案例选自MBA智库网站 http://wiki.mbalib.com/wiki/%E4%BC%97%E5%8C%85

  (2):案例选自 牛商网 http://www.nsw88.com/Article/w09052101_1.html

个人简介
曾任汕头《草根播报》内容主编,技术负责人。现为自由职业者。
每日关注 更多
肖建锋 的日志归档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