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浮现中的开放平台之战

胡延平 原创自 新浪博客 | 2009-09-25 00:41 | 收藏 | 投票
    2009年是各种各样的开放平台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并且得到广泛、快速发展的一年。互联网产业、市场、应用生态因此将发生巨大的历史性改变。软件业、IT、通讯业也将受到非常深刻的影响,包括用户在内,无人能够例外。开放平台对我们所处领域的影响,用非常重大来形容丝毫不过份。

    互联网在开放平台方面所取得的巨大进展,使得机器、应用服务、人之间的连接性connectivity得到了极大的增强;使得互联网领域主要的大小player纷纷主动架构各种平台或者被动加入各种平台,以图主导、影响未来高度开放环境下的技术与商业;更使得整个互联网的底层结构、应用形态和竞合格局发生巨大的改变。

    可以说,开放平台,是互联网上正在发生的The Next Wave,也是正在浮现的The Next Big Thing。年初我从平台、体系结构等角度曾经提出,下一代互联网NGI(The Next Generation Internet)的理念及其基本架构。如今看来,开放平台的发展的确正在塑造NGI的基本形态。

    不同开放平台之间,既酝酿着面向未来的竞争——平台之战,但是更推动着互联网的开放浪潮汹涌澎湃向前发展。

    ·开放平台:在PC操作系统领域:

Win7之后微软将部署比较轻薄的操作系统,更多应用基于互联网来提供,PC OS将更具基于互联网实现应用集成的开放特性。Google一开始就在架构基于分布式应用和开放架构的Web OS。苹果Mac OS的免费、深度开放不可避免,就像今天它在手机领域已经在做的一样。网络操作系统走向前台,PC操作系统退居幕后。

    ·开放平台:在手机操作系统领域:

    诺基亚买到了Symbian的全部并开放,但是Symbian面对互联网已经迟暮,于是又拿出基于Linux内核的MIMO。目前手机操作系统6大player的基本格局是:Symbian、iphone OS、Android、Windows Mobile、BlackBerry和webOS。Android、webOS、MIMO、LiMo(沃达丰主导)都基于Linux但并不一样、互有竞争。Android、iphone OS势头较猛,其它都比较悬,windows mobile想转运最近改名windows phone。

    手机操作系统的意义已经不再是操作系统,背后的Player的真实目的在于:以操作系统为基础构建开放的通讯与互联网应用平台,并且主导它。iphone OS和Android能够快速崛起,就是因为抓住了这一潮流,导致连MOTO这样的老者也不得不紧跟潮流最近一口气要推出10多款Android手机。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的移动手机操作系统和应用平台,基本都是基于Android、iphone OS来构建,尤其是Android,一个OMS成就了移动背后一家融资上千万美金的再开发公司。

   ·开放平台:在软件发行应用领域:

    基于开放平台的软件商店成为分发、应用、运营获利的新模式。软件不仅仅开源,而是开放为Web形态的客户端,甚至彻底转化为Saas形态的服务,被网络操作系统--浏览器容纳、集成。百川汇流终入海,这个海就是云计算,海面就是浏览器……

    ·开放平台:在互联网服务与数据领域:

    软件的服务化,软件业与互联网开放平台的结合,以及互联网前后应用与后台数据处理的关系已经越来越密不可分。互联网服务云虚无缥缈,却又必须仔细看清楚并且牢牢抓住;云将决定核心数据、基础架构、应用部署的主导权在谁那里,也将决定平台级企业如何进行系统对抗,以及在高度开放的环境中如何在客户、用户与自己之间建立有效的应用服务连接,甚至让客户把他的网络基础交给你!

    ·开放平台:在电子商务领域:

    电子商务的开放平台正在将一站之内的电子商务转变为无所不在的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新边疆。中心电子商务正在转变为无所不在的分布式与中心化相结合的电子商务形态。

    ·开放平台:在社区发展领域:

    收购FriendFeed使得Facebook基于Open API、Connect和Open Stream等为核心的立体架构的社区开放平台战略,又向前迈进了一步。Connect显然极大的拓宽了Facebook的社区边界,也为用户创造了更为自由开放的良好体验。也就是所谓“你拥有Facebook而不是Facebook”拥有你。但是半开放半封闭的Connect显然有可能被更为开放的Open Social解构,尽管Google迄今并没有大的作为。对于Facebook来说,打造紧致、开放的社区核心短期会赢,但是长期而言也许会被各种更为开放的互联网力量挤压、侵削,Myspace就是前车之鉴。FriendFeed是一种改善,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今天,如果还有哪一家自认为够大够牛的互联网、IT企业没有看清楚云,缺乏面向云的行动计划和业务部署,它在网络之中的位置真的有可能孤岛化;个人理不理解云没有关系,可以认为云并不重要,也可以认为云是虚无缥缈的概念炒作。

    ·开放平台:在微博、人际实时交互网络发展领域:

    微博的未来,IM、email、IP Phone 、RSS、SNS、空间等会在新的关系结构和人际交互网络之中陆续被整合进来,开放平台是核心,实时交互是关键,而基于应用架构和后台技术的对人与人、人与信息关系的构建及其主动关联、自动关联的实现,是有效交互的关键。

    微博的未来不是微博,而是以人为中心以个体为基本单位的群体多维多边实时交互平台。不知新浪能否做到这一点。即使twitter,未来如果不能有效扩展,也存在被更开放更分布的x on demand结构消解的可能。

    Twitter也能打电话,JAHAH发布@Call插件服务。2周前接受采访skipe被ebay出售时我谈到一个观点:随时随地的沟通,基于网站开放平台、web客户端的分布式、嵌入式、插件式的服务,将是即时通讯和网络电话未来的主要形态。

    而未来冲击千万级用户量阶段的微博,必定以开放平台战略为核心,基于Open API架构成千上万的应用服务,搜索/股票/消息/图片/游戏/视频/营销/购物/社区漫游等工具架构并满足个体主要的应用需求,如此微博逐步接近人际实时交互网络平台,段子、瞎贫湮没,功能应用崛起,商业价值凸现并可便捷转化。

   ·Google Wave正在如何引领实时交互网络开放平台的方向:

    Google Wave之所以可能重新洗牌,重新定义IM、email、搜索乃至社区的市场格局与应用形态,关键在于4点:它以关系引擎而非搜索引擎为核心;以更为开放的开放平台为思路而不仅仅是Open API;以成千上万关联应用的去中心化发展为诉求而非单一服务的成功;以人际交互及其逻辑为中心而非以应用及产品逻辑为中心snsdreamteam博客一篇新译文值得推荐,国内做IM、SNS、email的可以看看,尤其是腾讯、新浪、网易、百度的童鞋。我对Google Wave的分析曾经引来一些质疑,这篇译文可做为辩解。研判微博的未来形态Google Wave一样不可忽略:《商业周刊:Google Wave将改变网络通讯世界》。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

个人简介
胡延平现任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展与交流中心主任,前互联网周刊总编,IT产业知名研究分析人士。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