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的中国道路:10年之交的创新与发展

胡延平 原创自 新浪博客 | 2010-01-28 00:35 | 收藏 | 投票

    Blog以及我们将如何继续存在?

 

    Blog在中国的开始其实是在2000前后,而不是众所周知的2002年。2002年是Blog的中国名字“博客”的开始。2000-2010,一转眼Blog在中国已经走过10年历程,感慨多多。

    Jorn Barger大概没有想到,由他1997年建立的Robot Wisdom Weblog发端的博客风暴的核心,后来会转到中国。2002年在中国将blog中文译名确定为博客的方兴东大概也没有,博客在中国的发展浪潮的领导者最终变成了新浪而不是博客中国。很多Blog站点的创业者大概也没有想到,SNS会席卷网络,将Blog昔日的颜色冲刷得不再能够辨认。

    2002年前后我的一个观点是,独立的BSP,也就是单一提供博客服务的网站最终将没有太大发展前途,以Bolg为killer application之一的个人空间及人际网络才是这个领域的未来。服务商在提供用户体验越来越好的日志服务的同时,必须将个人表达、分享、交互的更多功能植入产品之中,在人与人之间、Bloger与他们的受众之间建立动态交互的人际网络。时间证明,方向的确是这个方向,但是过程非常曲折,期间BSP倒闭无数而创新多多,因为各种原因关闭噤声的也为数不少而探索与发展从未止步。现如今,Blog在中国已经拥有近4亿直接受众,9亿间接受众。Blog更成为跨越国界互动交流的原点,13亿国人每个人都有了发声、参与、表达、分享的空间。

    过去10年即将结束,下一个10年即将开始,新旧10年之交,除了感慨,也有一些预判:

    1.Blog的聚合、进化及人媒体群落:Blog不仅是独立的站点、独立的日志,而是亿万Bloger及其受众共同参与的活的网络生命系统,其活力才刚刚开始展现,创新发展、人人参与是Blog生态进化的能力源泉,未来个人对Blog的参与度将有进一步的提升,基于Blog的动态聚合将产生未来最大的媒体群落,同时也是人媒体群落。我还是坚持认为未来的媒体形态会发生巨大改变,人媒体将会是最核心的媒体。

    2.Blog与SNS的融合:Blog面向个人空间、人际网络的进化,使得blog与SNS的边界趋于消弭,功能应用的扩展、人际交互功能的增强以及所有Blog与SNS之间基于开放平台基于API的协同,使得Blog融入人际交互网络之中,由此释放出更大的能量和价值,包括人媒体的价值,包括商业、营销层面的价值。就现阶段而言,Blog与SNS的融合存在困难曲折,但是殊途必将同归。

    3.Blog与动态实时交互网络:基于开放平台、基于web2.0,互联网正在以每一个接入、参与其中的个体为中心完成自我结构与重构的过程,站点的界限、功能应用的区隔将会是最先被破除的两个边界;除此之外,blog的动态交互能力通过微博化、实时化得到增强。我一直很关注Google Wave,这是完全以个体为中心动态整合关键应用的人际实时交互网络。在中国,博客的未来不一定叫Google Wave,但是其方向一定是以个体为中心动态整合关键应用的人际实时交互网络,而博客、微博、SNS、搜索、email等就在其中。

    互联网在中国,从用户数量和结构而言已经主流化,但是就传播地位而言短期内还不会被主流化。但是互联网始终在创新发展,博客就处于创新发展的最前沿。作为新浪bolg的一个用户,我看到新浪作为最大的blog平台还在努力创新求发展,最近的博客系统改版动作很大,除了暗合与SNS功能融合趋势的一些做法之外,还增加了一些我非常喜欢、非常希望有的功能,比如可以在博文中进行调查投票、博文转贴等。再比如微博插入功能,我非常喜欢,因为我已经是新浪微博的一个重度感冒用户,微博和博客的连接、打通非常必要。

    Blog在中国10年之际,不仅在创新中继续活着,还将在发展中影响未来。对于Blog的未来我深信不疑,因为Blog既是我们自己的互联网,更是我们自己。经济学上有一句话,理论上每个人最终都一定会死,但是我要加一句,在死之前每一个人都将一直存在。Blog及其未来的人际交互网络,就是我们在互联网时代的重要存在方式之一。让我们存在吧,任何力量都不能掩盖存在,更不能妨碍存在者的互相关注。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

个人简介
胡延平现任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展与交流中心主任,前互联网周刊总编,IT产业知名研究分析人士。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