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活动家,不要丧失自我(11月24日)

贾春宝 原创 | 2010-11-24 08:32 | 收藏 | 投票

 

长期在电脑前边“爬格子”,不是写自己的东西就是写企业的东西,不是写日记就是写文章。不是做方案就是在线跟人聊天;由此形成了跟自己对话、耕耘自己心田的习惯。

既然习惯于跟自己对话,外界的事务关注的就少了,原本天生细腻的思维方式变得更细致入微,写的东西多了,被别人看到的东西多了,虽然从来没有用心去推广,但邀请我去参加外边活动的人也多了。

 

坦率地说,很多人邀请我的时候,其目的性是不明确的。

甚至经常有人说,“看您的QQ空间,是经常参加社会活动的”,就如以往在接到别人为媒体拉广告投放与为活动寻求赞助的营销的时候,对方说“你看XXX,XXX都参与了”。

言下之意,既然别人的活动能参加,为何我的活动就不参加?既然别人能请的动,为什么就不能给我们一个面子呢?

其实倒也不是本人有架子,而是总是需要有个取舍的。

 

在外边见人的时候难免要说话,假如不说话,还不如对着电脑跟自己聊天呢。

说话的时候必然要看人家的脸色,虽然不能世俗到察言观色,只说人家爱听的那般圆滑的程度,但“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早已被来自台湾的曾仕强教授正名了的。

确实,见人不能说鬼话,只能说人话,否则会被人认为是见了鬼了,自然招人不待见;相反见鬼也不能说人话,说了人话,鬼一怒之下,稍微有些气不顺,自己就会有性命之忧。

所以,其实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是成熟的标志,也是一种基本的社交礼仪。说错了话不仅仅是被人笑话,还会有许多难以预期的效果,甚至会引祸上身的。

 

但偏偏本人是只喜欢说自己认为正确的话,而往往正确的话都会被认为是废话,是幼稚的话,是会招致灾祸的话,虽然听到那些话的人,总是会“心有戚戚焉”,但让他们表示出明确的态度却是很痛苦,他们表现出认同不好,毕竟牵涉到自己的立场与观点的问题;而不表现出认同,却又感觉不给我这个说话的人面子,有点失礼。

比如钱钟书先生在《围城》方鸿渐在学校的演讲里有一段,说方鸿渐刚刚荣归故里,就被仍然在老式教育思想统治的学校请去演讲,他说了一些颇为另类的言论,使得那些在台下听讲的人大跌眼镜,而作为主人的校长不得不抢下他的话筒,让他很没面子。

校长的行为其实是在保护方鸿渐,毕竟在那次演讲之后,同乡人对方鸿渐这个“海归博士”都持侧目并嗤之以鼻的态度,但方鸿渐内心却是很不舒畅。

——既然让我讲,又不让我讲自己想讲的,还不让我讲完,索性就不讲了。

每次在公众场合说话,我都要担心被主持人抢话筒,那不仅感觉自己颜面无存,更感觉给人家主人带来了麻烦——即使是隐性的麻烦,都是麻烦。

 

再有,当你自说自话的时候,是很难保证听众都能有最佳的传播效果的。

人在交流的时候,受众总是有限。即使在大庭广众之下慷慨陈词地演讲,也未必可以起到预期效果,因为你也不知道,下面的听众是在聚精会神地听并认真思考呢?还是即使听都听不懂?甚至人坐在那里,心却在开小差?有些人即使没有走思,也处于昏昏欲睡之中?

 

所以,在公众场合,面对媒体能不说尽量不说,但不说话,去公众场合又有什么意义呢?难道是听别人说?当明显感觉对方说的也是言不由衷的话,假如时间是一种财富的话,内心也就有被人打劫的感觉了。

除了听别人说话之外,出于本能与礼节性的要求,又不能不与身边的陌生人交换名片。

明明自己没有期待,还是要交换;明明知道交换了之后也大体不会联系,还是要交换;明明知道自己很难与对方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交集,还是要交换;就会感觉自己有一点点的虚伪。但恰恰是万一对方对自己有期待,甚至执着地与本人密切联系,总是会在内心有负罪感。

虽然对方说的并不是我当下最感兴趣的话题,但还是自己有让对方浪费时间的感觉。

 

每到年底,都是盛典颁奖年会之类的社会活动频繁举办的时候。

我们都不能活在真空之中,同样拥有一个开放的心胸,虽然如此,但还是感觉频繁地被邀请是一种很是困扰的事情。

偏偏总是有许多人,以频繁地出席社会活动为荣耀,也可以让自己的身价水涨船高。当然那也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是对别人有价值的生活方式。社会名流之中,不乏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出色的成功人士,甚至是享受众星捧月待遇的明星人物,堪称为社会活动家。

但本人认为,社会活动家是很容易丧失自我的。

 

毕竟很多东西都需要有客观而清醒的认识,切不可在头脑昏聩之中过于认真。

比如,社会活动口号是组织者与主办方喊给媒体与别人听的,不要丧失理性地受到感染。

比如,热点话题仅仅是调味料,只能用于花絮,而且是随时都在转变的,是不能太拘泥于其中的;相反,假如你被大的选题所误导,就会变得浮躁,并进而连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定位与身份了。

须知,与议题相比,热点话题仅仅适用于让人增加一些参与的热情与兴趣。议题是个框框,是对所涉及的主题进行范围设定,并保证朝纵深挖掘。但试问,那深到骨髓的分析与评论,那惊世骇俗的话,你说出来就真的无所顾虑吗?

 

年会应该是各个协会、媒体之类的组织最为隆重的庆典,是做给别人看的,是展现自身实力与基础的形式;在这样的盛典之中,主办者需要突出展示其积极向上、进取与踌躇满志的形象。需要给那些一年到头都在潜水的人一个机会把头露在水面换气。展示自己的风采,汇报自己当年的收获与来年的计划。

颁奖应该是对那些辛苦一年的人进行犒赏与慰问,其中领奖的、颁奖的、宣布获奖的、上台演出的、甚至入围的,都可以成为企业很好地展示自己形象的方式。

在这方面,年会的主办机构与承办机构需要从传媒领域多多提取经验,多多用传媒领域的精英去进行操盘。

 

但作为本忙于各种社交场合的社会活动家,假如跳出来看那各种形式的社会活动,从另一个视角,你会有清醒的感觉。

比如从某种意义上讲,年会是烧钱但不是很实惠的东西,虽然颁奖会让人感觉其乐融融,但都不会很理性,也不会太认真,即使是获奖感言,很多都是已经排演多次的表现给外人看的内心的酸楚即使说了又有谁知道?所以大家都保持默契地不说,表现出踌躇满志、志得意满的姿态,更大的程度上是“拥抱你温暖我”罢了;

再比如论坛峰会中,在台上与台下的距离感觉比较远,总是会感觉不是很真切,近在咫尺却终生都未必可及,在台下的人感觉同样是看看热闹而已,至于在台上的人——把自己当演员,尽职尽责地演出就可以了。

推介与路演活动适合重点客户,但所邀请的客户人气以及相应的效果保障又难以保证;

案例研讨与联谊性的沙龙,过于奢侈而容易流于表面,也难以形成真正的思想碰撞。

至于培训更多的是理论与知识,假如不能与实际结合,就难以形成切实的培训效果。想必很多人都发现,那些来参与的成年学生,许多都不是奔着学习的目的,更多的是在课堂下交头接耳,迫不及待地进行公关交流。为了商务交流,争取合作机会而已。

 

如果你是个以思想为生命的人,即使成为社会活动家,千万不要被人忽悠得丧失自我。

——失去自我的代价是最昂贵的。

 

贾春宝

2010年11月24日星期三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网络微博:http://www.chinavalue.net/MiniBlog/

价值中国专栏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新京报网专栏http://blog.bjnews.com.cn/space.php

中国EMBA专刊http://www.chinaemba.com.cn/home/space.php

 

 

个人简介
所涉及的领域从公关到广告、从商务活动到旅游会议、从营销到传媒、从教育培训到顾问咨询,从投融资理财到企业管理、从资本市场到产业链、从战略规划到企业文化等多角度全方位的实践。 从1994年起开始接触并持续关注北京的房地…
每日关注 更多
贾春宝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