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亚通的“中央处理器”

陈世炎 转载自 二十一世纪经济报 | 2010-03-21 15:23 | 收藏 | 投票

对于怡亚通项目运作的模式,怡亚通家电事务部总经理齐宏伟介绍说,依托公司构建的信息平台,以事业部的机制去运行不同的项目,相当于一个“大脑指挥部”对多个事业部进行支持和信息处理。

对于这套信息系统,公司的招股说明书有简要的说明,“从2004年起投入巨资与毕博公司(Bearing Point)结合怡亚通自身及客户业务特点,共同研发了Eternal信息系统。该系统是毕博公司通过CMM5认证样板项目”。

在10月15日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董事长周国辉说,“这套系统到现在还没开发完。2004年上线以来是别人的服务,现在是自己的研发团队和外包结合去开发。”

在周国辉看来,一家拥有竞争优势的供应链服务商,其背后一定要有很强大的信息系统支撑。“我们这个平台一定基于一个强大的信息系统,没有是走不动的。每个地方的运作,信息系统是全国全部对接的”。

2007年年报显示,公司拥有子公司19家(其中境内公司13家,境外(含香港)子公司6家),分公司9家,事业本部3个,事业部17个,项目中心7个。

事业部的主要定位是销售与服务,事业部负责整个业务的拓展,包括相应的各种客户的维护,包括相应的渠道建设,而集团则提供例如报关业务、物流业务等模块化的业务的支持,还有就是在行政方面,提供例如财务、人事和后勤服务的管理。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在构建国内的卖场和国内厂家的平台,这相当于一个交易平台”。在信息共享的条件下,还可帮助商家和厂家之间,建立仓储、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共享平台。

从原来的IT、电子产品、医疗器械等行业延伸至多行业,平台上的资源也越积越多。如此一来,当这个平台足够庞大时,怡亚通无疑有更多作为。“比方说我这边在做的,以电器类产品为主,另外部门的客户的产品,如大米、鸡蛋、复印纸、水都会在这个平台上嵌入进来。”齐宏伟说,“例如我们在卖场比较专业,但同事的其他产品,希望导入卖场渠道,我们就会进行配合。”

就这种“混搭”的协同合作,有类似曾流行的“crossover”(跨界)概念的意味。齐宏伟曾经在一家做服装连锁的客户门店里,把其服务的小家电产品放进去,作为服装企业VIP客户的积分兑换礼物。

10月16日,市场策划中心总监包文青、齐宏伟及部分的员工,都在长沙参加秋季糖酒会。发现、寻找新的客户,是他们此行的目的。而这家公司对于目标客户的规划,正不断刷新着人们的认知。经济环境的变化,使他们警惕着原本具有优势的行业,将可能变成企业的负担。因此,研究了明年的趋势后,他们甚至把目光放到了包括环保产品这样的领域。

实际上,像怡亚通这类的供应链服务商,最先感受到市场的变化和趋势。例如发生了“三聚氰胺”事件后,来找怡亚通进卖场渠道的豆浆机品牌瞬间多了许多。而年初以来国内地产业务遭遇的“寒流”也让怡亚通的家电客户减少了市场份额,原因是部分地产商在卖房的同时会送一些家电,但房子销售的速度减慢,自然减少了家电的需求。

在发现需求变化的同时,也是怡亚通的销售和服务人员调整战略的时候。但除此以外,怡亚通还在这个供应链条上,希望衍生更多的特色产品。包文青今年就负责新项目B2B网站“宇商网”的架设。他的思考是,如果在这个平台上,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需求,从提供信息到促成交易。而在这个交易过程中,怡亚通将提供哪些金融创新服务。

所以说,依赖着公司信息平台系统的支持各个事业部的人士也在一种“没有边界”的思维模式下,寻找能对怡亚通模式具有“贡献”的商业模块和产品包。但这些的背后,都需要一套严格的风险控制体系去规范和监管,快速发展中的怡亚通,不能掉以轻心。

个人简介
建立自我,追求无我。已经从事股票投资十多年,业绩优秀,已由小散户成长为专业、职业投资者。
每日关注 更多
陈世炎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