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杨昌顺:“一控”变“三控”广东药价管理模式或成全国样本

杨昌顺 原创 | 2010-05-21 23:39 | 收藏 | 投票

《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杨昌顺:

“一控”变“三控”广东药价管理模式或成全国样本

http://www.nbd.com.cn 2010-05-21 01:21:21

每经记者  何珺  发自北京

 

最高零售价将不再只是药品价格监管的唯一上限。昨日  520),记者从广东省物价局获悉,《关于对药品价格实行三控管理的通知  (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已于近日下发。

在采访中,《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虽然业内专家对三控模式褒贬不一,但作为去年国家发改委批准的首个药价改革试点,广东省的药价管理新规很可能成为全国推广的样本。

生产、流通、销售三管齐下

征求意见稿已经公布,社会各界的书面意见将在520之前报送到省医药价格评审委员会。昨日,广东省物价局综合处的一位负责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正式文件马上就会公布

根据意见稿,对省内销售的属于政府价格管理范围的药品,广东省将控制其最高零售价、实际供货价和流通差率。

这意味着,目前主要针对零售价的一控将变成更加严厉的三控,流通差价将有明确上限,药品生产企业还必须报备出厂价或口岸价,并且原则上半年内不得自行调整。

有着试点身份的广东省,一举一动都牵扯着整个医药界敏感的神经。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吴明分析,如果生产、流通、销售三个环节都实行政府干预,那么市场定价的作用就会被弱化。

记者查询资料发现,三控模式是有中央政策依据的。早在去年11月底,国家发改委、卫生部、人保部联合发布《改革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要求对药品流通环节差价率(额)实行上限控制。不过,该意见并没有给出具体上限。

按广东省此次的意见稿,每瓶价格在500元以下的药,批发环节累计加价不得超过8%~33%,零售环节加价不得超过8%~25%

专家对三控模式褒贬不一

虽然在药价管控上国家发改委授权广东有先行先试的权利,但知情人士透露,该意见稿出台前也是经过上级调研的,试点成功的话,有可能会被其他省份借鉴。

上海海虹·今辰药业市场总监杨昌顺认为,三控可能成为将来的药价管控主流模式。一旦三控在全国推广,对当前低价招商模式、普药营销模式、零售药店高毛利盈利模式、药店联盟等将产生重大影响。

杨昌顺向记者透露,在传统招商模式中,发票的流向为:生产企业出货  (批发价的10~30%左右)——“过票商业单位(批发价的65~90%左右)——配送商业单位(加价5%~8%——医院——患者。其中,批发价乘以115%即为零售价。

新的管理模式将使得底价开票模式下的过票行为没有操作空间,他预测,实施三控模式后,药企在调整出厂发票价格方面将绞尽脑汁,考虑如何开票才符合企业自身和客户的利益。

不过,对于这个带有管制色彩的意见稿,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朱恒鹏并不看好。政府管控零售价就足够了,没有必要再增加管控对象。

他指出,三控之中,唯一能有效监管的就是零售价,而真实的出厂价和流通差价是老百姓和政府也看不到的。因为省级招标采购的药品有上万种,药厂和流通企业有数千家,很难监管。如果仅根据票面显示的价格备案,得到的可能只是虚开的高价。

 

 

该文为《每日经济新闻》(100521)采访,原文地址: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100521/2010052101212192.html

 

个人简介
佑创伟业总经理,从事医药大健康产业18年,专利超过20项。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