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0时代:网络伦理能否终结

李伦 原创 | 2011-12-04 12:12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网络从Web1.0时代到Web2.0时代再到Web3.0时代,既是一个历史过程,又是一个逻辑建构的过程。目前,网络业界对Web1.0时代到Web3.0时代的变迁,也存在争议。而相关的网络伦理问题,包括对催生和表征互联网精神的“开源运动”,实现“网络即传播”这一断言的“网络传播”,以及被视为互联网发展动力的“电子商务”等的伦理问题的研究,毫无疑问也将充满争议。为此,本刊特约请网络伦理学者发表观点。——编者

  互联网从Web1.0时代到Web2.0时代再到Web3.0时代,既是网络技术架构的变迁,也是网络文化的变迁。Web3.0时代是以公共服务为核心的网络时代,它将彻底打破信息传播的壁垒,使世界真正互联起来。Web3.0时代也将全面生活化,使人类生活真正实现网络化。Web1.0到Web2.0到Web3.0,是网络从无到有,再到扩及全球的发展,也是网络的使用从精英化、扁平化到全民化和平面立体化的变迁,更是网络的关涉面从人类生活的局部到全景式的人类生活场景的拓展。Web3.0时代,网络无处不在,人类无时不在网络,网络与人类生活须臾不可分离;网络不再是人类生活的外在方面,它将与人类生活融为一体,网络真正成为人类的生活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说,Web3.0时代将是“网络时代”终结的时代。如果说Web1.0、Web2.0时代的网络伦理问题是局部的、零星的,那么Web3.0时代的网络伦理问题将是全局的和日常的。如果说Web1.0和Web2.0时代的网络伦理问题是“网络”伦理问题,那么Web3.0时代的网络伦理问题则是“日常”伦理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Web3.0时代也是“网络伦理”终结的时代。

  如果说Web1.0时代的网络伦理问题主要是计算机网络互联引发的伦理问题,Web2.0时代的伦理问题主要是网络话语权引发的伦理问题,那么Web3.0时代的伦理问题则是主要围绕公共服务和信息共享带来的伦理问题。基于公共服务平台这一核心,Web3.0时代将更加凸显网络的三大功能:信息共享、网络传播和电子商务,这三大功能恰恰涉及人类生活三大基本面。Web3.0技术及其应用不仅引发了新型的伦理问题,而且以新的方式改变了传统网络伦理问题的表现。无论信息共享,还是网络传播和电子商务,它们所产生的伦理问题都与Web3.0公共服务平台有关。

  聚焦信息共享复兴互联网的初始精神

  自由、开放和共享是Web3.0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事实上,自由、开放和共享一开始就是互联网的本质精神,后来由于互联网的商业化,这种精神一度被斥为“不符合网络经济的主流模式”,在实践中也常常受到排斥。经过Web1.0、Web2.0的洗礼,Web3.0时代所主张的信息共享精神将复兴互联网这一初始精神。Web3.0时代的兴起,既是对Web1.0和Web2.0时代的某些方面进行批判的产物,也是回归互联网精神的结果。

  互联网自由、开放和共享精神,可以追溯到自由软件运动和后来的“开源运动”。自由软件运动1984年兴起于美国。该运动的精髓集中体现在GPL协议中。该协议允许自由复制、使用、分发和修改软件,并提供程序源代码,但要求衍生软件仍必须遵循GPL协议,以保持自由软件运动的持续性。“开源运动”秉承自由软件运动的基本精神,但认为自由(free)软件运动过于理想化,加上“free”有“自由”和“免费”两种含义,人们常常将它理解为“免费”,这样容易导致经济社会的误解和反对。为了将自由软件运动的精神与商业发展结合起来,人们决定放弃“free”一词而采用“开放源代码”一词。“开源运动”强调公开软件源代码,主张软件开发的“市集”模式,以吸引广大程序员自由参与。正因为软件开发是人们自由参与、无私奉献的结果,所以软件应当允许自由复制、分发、使用和修改。因此,“开源运动”是对不允许用户复制、分发和修改程序,不提供源代码,以及过分限制用户权利的传统软件知识产权模式和知识价值观的挑战。

  自由软件运动和“开源运动”堪称20世纪的科技文化奇迹,在IT界乃至整个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它们催生了互联网,其自由、开放和共享精神在其他领域也产生积极影响,例如出现了开放文本、开放课件,尤其是“开放科学”运动的兴起。Web3.0时代将是一个更加开放的时代,在Web1.0、Web2.0时代曾经被网络商业化潮流所遮盖的自由、开放、共享的网络精神将迎来新生,“开源运动”的自由、开放、共享的精神将推动新一代Web3.0网络技术的发展。

  “开源运动”看似一场技术革命,实则一场波及IT界乃至整个世界的自由、开放、共享的文化运动。“开源运动”所倡导的自由、开放和共享精神代表了一种新的知识价值观和知识产权观,促成了“开放科学”运动的兴起;其开发主体开源黑客伦理则代表一种对新教伦理的挑战,为我们理解信息时代的工作伦理、金钱伦理和网络伦理,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分析模型(必须指出的是,这里的“黑客”是指信奉“自由共享至善”的经典黑客,而不是媒体所指的计算机系统入侵者或罪犯)。

  由于“开源运动”的革命性,其发展注定要在争议中展开,而伦理文化意蕴正是在这种争议中突现出来。“开源运动”所主张的自由、开放、共享精神容易被人误解,被认为与当今社会运行和经济发展模式的某些主流价值冲突,因此必须澄清人们对“开源运动”的某些错误或片面认识,例如自由、开放和共享的内涵和本质、对知识产权制度挑战的实质、黑客伦理的意义、开源软件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机遇的实质等。

  聚焦网络传播内容控制还是传播自由

  随着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一种新的传播方式——网络传播应运而生。人类已经历了前语言传播时代、口语传播时代、手抄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和电子传播时代,如今迎来了网络传播时代。网络传播在经过Web1.0和Web2.0网络技术的发展之后,其功能和威力已深入人心,如网络媒体、网络博客、网络播客等。Web3.0时代新型的公用信息平台将彻底改变网络传播的传播方式和影响力,网络传播将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产生更加重要和深远的影响,因此而来的伦理问题将变得更加尖锐。

  网络空间具有全球一体化、时空压缩、数字化和虚拟性等特点。基于网络空间的网络传播活动,除了分享网络空间的这些特性外,还具有全民性与草根性,即时性与异步性、开放性与共享性、交互性与多位性、直接性与匿名性等特点。网络传播活动的这些特征规定着网络传播伦理的内涵和特征,网络传播伦理的独特性源于网络传播活动的特征。网络传播伦理的建构基于网络、网络传播、传播伦理的交叉地带。网络传播伦理是传播伦理在网络空间中的体现,也是网络伦理在网络传播中的体现。因此,网络传播伦理的建构至少有两条路径。第一条路径是从传播伦理到网络传播伦理;第二条路径是从网络伦理到网络传播伦理。第一条路径的实质是从现实社会伦理到虚拟社会伦理,第二条路径的实质则是从一般伦理到特殊伦理,即从一般网络伦理到网络传播伦理。也就是说,网络传播伦理的建构至少需要传播伦理和网络伦理这两个方面的资源。如果考虑到网络传播的本地化和全球化特征,伦理道德的地域性和普遍性,那么网络传播伦理建构还有一条路径,这就是从区域伦理到全球伦理。

  Web3.0时代网络传播伦理问题主要包括网络传播伦理的社会基础、网络传播自由与内容控制、网络传播中的知识产权、人格权和安全问题、网络传播语言伦理问题,以及网络传播主体的伦理责任问题。重点则在于Web3.0时代与Web1.0、Web2.0时代对网络传播伦理的不同影响。这就要求厘清三大网络技术架构的不同特点及其对网络传播的不同影响,只有在此基础才能准确地确定Web3.0时代网络传播伦理的独特性。而最为关键的问题是网络内容控制与传播自由的关系问题。这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极具操作性的实践问题。如何根据我国的国情提出和论证我国的有关政策,是一个尤其重要而棘手的问题。

  聚焦电子商务熟人经济带来伦理瓶颈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电子商务已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从上世纪90年代末至今,世界电子商务经历了萌芽、探索和理性调整阶段,现正处于良性复苏阶段,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也进入了关键的战略机遇期,已经提出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手段,确立了电子商务在整个经济建设中的战略性地位。在Web3.0新一代网络技术的推动下,电子商务的运行方式和普及程度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Web1.0、Web2.0时代的电子商务仅是传统商务的网络化,即传统商务在网络中的克隆。Web3.0将在公用信息平台上实现电子商务的升华,传统的和新型的电子商务伦理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将交错出现。

  电子商务以互联网为平台。互联网具有虚拟性、超时空性和全球一体化。道德自律是网络行为规范的主要特征。交易习俗和商业伦理的多样性是这一平台的重要特征。电子商务面临一个与传统“原子”商务相去甚远的发展环境,更加依赖以网络信任体系和道德自律机制为核心的伦理文化环境。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网上交易基数不断扩大,网络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也非常迅速。但是,伴随电子商务的快速增长,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症结也日益凸显。电子商务的信用危机悄然袭来,虚假交易、假冒行为、合同诈骗、网上拍卖哄抬标的、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现象严重阻碍我国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而其无不与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所必需的伦理文化环境的欠缺密切相关。解决这些问题仅仅依靠经济手段是远远不够的,仅仅靠克隆国外的运作模式也是行不通的。“物”的因素容易克隆,而其所依托的伦理文化因素难以克隆。

  电子商务具有丰富的伦理内涵,仅仅从经济学的视角理解它,无法解决其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我国电子商务环境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网络基础建设、信用体系、在线支付和物流等电子商务运行环境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但是与上述硬环境相比,电子商务发展所必需的软环境——伦理文化环境的建设仍任重道远。我国市场经济先天不足和小农经济塑造的以“熟人经济”为特征的经济伦理环境是我国发展电子商务的伦理瓶颈。在以“熟人经济”为特征的我国经济伦理环境中,发展以“虚拟性”着称的电子商务具有更大的挑战性。没有适宜的伦理文化环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将步履艰难。这不仅因为人们对伦理文化环境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而且因为伦理环境的建设常常非常困难,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我国电子商务越来越需要一个充分的诚信环境。网络诚信决定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关乎我国电子商务的前途和未来。

  要揭示和解析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中的伦理困境,并针对这些困境提出伦理对策,要求我们了解国外对类似问题研究的进展,参照外国经验和资料,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把握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和症结,探讨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中现实的伦理问题,挖掘我国传统经济伦理资源,采取案例分析和伦理分析的方法,探讨电子商务发展中的普遍伦理问题和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中的特殊问题,为创建适宜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伦理文化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李伦 的近期作品

个人简介
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每日关注 更多
李伦 的日志归档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