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科学和人文的全方位中华价值观——经典诵读工程必须革命

袁立 原创 | 2011-02-20 10:45 | 收藏 | 投票

        体现科学和人文的全方位中华价值观——经典诵读工程必须革命

    近几年,中华古代经典诵读工程进展神速,已经形成全球声势,为弘扬中华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居功甚伟!
    然而,其间也逐渐显露出一些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尚未成为主流的经典诵读工程恐难得到更广泛的认同。
    首先是培养目标问题。经典诵读工程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当许多实施经典诵读工程的学校把这个问题提出来的时候,一些倡导经典诵读的人完全是不知如何解答的。有位台湾大陆倡导经典诵读的学者告诉大家,大家学成可以做学者呀,我正在建立书院。但是,经典诵读工程培养的应该是能够适应各行各业和各种工作的人,而不是只培养学者。学习者将来应该能够在各行各业出将入相,他们将是各行各业的普通人,也是各行各业的具有文化底蕴的精英人才。
    其次是要用哪些经典问题。现在,全球经典诵读工程基本只读诵人文经典,一些国学大师提出要以人文经典弥补西方学术的不足,致使相当多的人误认为中华只有人文经典。这种错误看法源于当代主流学术体系和教育体系中基本没有中华民族自然科学的内容,但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现行教育和科研体制源于洋务和新文化运动,也源于清代学术教育体系。而清代的学术中是基本没有自然科学的,清代的国学的确只有义理、考据、辞章——大致只相当于今天的哲学、历史和文学。但是,清代是国学衰落的朝代,清朝以前的国学视野要比清代宽阔不知多少倍!隋唐宋明的科举制度中都有天文和算学等等,这显然是自然科学,只有元清两个异族统治的时代科举才只有八股策论。
    例如明代中国学术的学科分类。明代的国学分为质测、通几和宰理三学,质是区分,测是测量,质测就是自然科学;通是通达,几是根本,通几就是哲学和人文科学;宰是主持,理是管理,宰理就是社会科学。而国学的末法时代清代的义理考据辞章不过是明代国学中通几之学的一小部分而已!而质测通几宰理的治学顺序也不是偶然的,自然科学在明清之交尚以“质测之学”的名义排于“通几之学”(哲学)和“宰理之学”(政治经济类)之前,而这一排序可以上承到先秦各家学说的治学通例,体现了国学的基本精神和自然科学在中华学术中的真正地位。例如,儒家《四书》中的《大学》明确提出了儒者当依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大环节从事学术活动,并规定先后次序不能颠倒。道家更倡导必须按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次序追寻真知,也即指出了人文研究必以自然科学为基础和指南的道法自然原则。
    因此,中华学术的根髓在自然科学。国学是以自然科学为根本,人文社会科学为枝叶,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为花果的有机科学体系。西方认为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不可能完全套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治学方法,更不能将人文科学的手段用于自然科学。在中华科学学术体系中,社会政治科学必须以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其中对人文学术的把握又是从自然科学成果到社会科学成就间的必然联系环节。
    中华自然科学是独立于西方科学的不同于西方科学的完善严谨的中华民族自然科学体系。又称自然国学,即国学中的自然科学。中华自然国学和西方自然科学都是以哲学、数学、逻辑、实验及具体学科领域五种要素建构成的科学体系。二者之差别在于这五种要素的内在结构均不相同:中国哲学以形而上下为分野;欧洲哲学以唯心唯物为分野。中国数学以数理逻辑为主体,以计算数学为辅用;欧洲数学以计算数学为主体,以数理逻辑为辅用。中国逻辑是多维立体逻辑体系;西方逻辑是一维线性逻辑体系。西方的实验体系是眼睛、手及耳朵功能的延伸和外化;中国的实验体系是人整体功能的扩展和外化。西方的学科群体以原子论物理科学为核心;东方的学科群体以元气论生命科学为核心。
    人类20世纪的泛原子论科学是西方擅长的认识世界方式,正在兴起的21世纪的元气论科学却正是中国人擅长的认识世界方式。我们当把握这一千载良机,全面接续民族科学的血脉精髓,重建中华自然国学,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迎接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不知东西方科学发展史而轻信西方学界假说的时代该结束了,以西方汉学替代国学的世纪该终结了!
    因此,经典诵读工程必须全面弘扬中华文明,而不仅仅是弘扬中华文化,首先要以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自然科学经典教育孩子们。我们不仅要借助这些民族自然科学经典培养孩子们的逻辑思维和科学精神,更重要的还在于要借助这些经典建立孩子们在科学领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须知——洋务以来所有的民族虚无主义全部是以民族科学虚无主义为根本依托的!
    其三,经典教育不可偏重某一方面。有人说主流教育培养了几种不全面的人,所以需要经典教育来矫正。但是,现在经典教育也开始出现这种问题,例如某些经典诵读工程学校只偏重人文经典读诵,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都不同程度的有些呆板。而且,这些孩子似乎真的只能走做学者且只能做人文学者这一条路了。这不能算是成功的经典教育吧?!孔子尚知用诗书礼乐射御六艺教育弟子,怎么今天可选择的教育手段更多了,教育者反而只会教孩子们读经了呢?!
    其四,经典教育也要减负。有些经典教材不仅有四书五经,而且把后世比较有名的儒家几乎都编入了教材,但世界范围最有名的老子《道德经》却没有编入,民族自然科学经典更没有。这是做什么呢?!这样的经典教育能培养适应各行各业的人才吗?甚至能培养健全的人吗?经典教育要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现在素质教育要求给学生减负,某些经典教育机构恐怕同样要给学生减负。经典不在多贵在精,多了就很难说是经典了。对某些年龄段的孩子来说,玩恐怕比阅读更重要,关键是玩什么,怎么玩。例如看与经典有关的动画片。再如到野外去,以树的阴影告诉他们为何说世界由阴阳构成。
    其五,要选择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经典。在保障必须养正的基础上,经典教材一定要有比较广泛的代表性,既要有人文经典,也要有自然科学经典;既要有东方文明经典,也要有西方经典,甚至印度和阿拉伯经典。这样才能保证孩子们有立足于本民族经典之上的健全的知识体系。
    其六,经典教育要学习西方好的教学方法。西方课堂上老师是不问你记住没有的,也不问你懂了没有的。他们只会问“你的意见是什么?”“你有什么不同见解?”西方学生的创造精神就是这样培养起来的。我们应该借鉴。
    其七,要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尤其动手能力的培养。经典教育如果只培养出会读书的人,那么他们就只有做学者教师一条路可走。但是,如果经典教育与同时培养了学生很强的动手能力,那么他们就可以有各种职业选择。比如经典教育学校基本都有电脑课,但是,有没有拆电脑的课呢?拆装一次比使用会学到更多东西呀,而且拆装课可用各种类型电脑,由比较原始的机型到先进机型都可使用。
    其八,经典教育也要遵循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的次序,依道法自然的原则,首先教授学生阴阳五行,再把阴阳五行规律导入伦理道德领域,使学生们的人文伦理遵循科学规律和教育规律,遵循科学规律。
    其九,六艺外还要增加科技、手工、实验、图画、舞蹈、现代军事、外交、经济、商业外贸等课程。培养全面的人,完整完善的人。
    其十,教育者不要只会做老师,也要善于从孩子身上学习。要允许孩子提出不同观点和批评意见,要保护孩子的创造活力创新潜力。

 

个人简介
主要履历为部委公务员、记者、学者,并有短期上山(探险)和下海(经商)经历。现为副教授,四月青年专栏作家,和谐网特邀专家。 曾经接受央视东方时空、新华社、BTV北京您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北京青年报、中国日…
每日关注 更多
袁立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