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思危:真正掌握专利、品牌和标准

陈世炎 转载自 新浪网 | 2011-02-26 20:54 | 收藏 | 投票

  成思危: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得知要出席本次年会,首先声明我不是IT方面的专家,但是推动中国风险投资的发展,风险投资的重点是IT产业。所以我也非常关注IT产业,IT技术的发展。今天我想利用这个机会和大家探讨一下我们中国在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的趋势以及会为IT产业提供什么样的机遇。

  大家知道刚刚过去的十一五结束,那么昨天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这是十二五期间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入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为什么这样提?就是因为我们在过去的经济发展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总体来看还是比较粗放,而且是不可持续的。因为大家知道,我们的经济发展实际上在过去来看,一个是靠大量的投资,一个是靠大量的能源消费,第三是靠比较廉价的劳动力,靠出口产品。那么从现在来看,这个模式是难以持续的。从我们过去投资来看,在改革开放初期大概我们投资占GDP比例是28%,80年代的时候大概是30%,很长一段时间是1/3左右。但是进入本世纪之后,投资占GDP比例不断攀升。2009年我们GDP是33.5万亿,但是投资占了22.5万亿,接近达到了2/3的比例。那么大量投资造成的结果,第一就是产能过剩,我们27个产业里将近有22个产业产能过剩。一方面产能过剩,一方面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外需的减少,所以库存的积压也是一个明显的问题。当然库存的积压在我们GDP的统计里还不那么明显,我们的GDP是按照生产法计算的,生产出来就算,国际通用就是支出法,有特别的消费。

  第三就是投资的效益下降了,衡量投资效益我们有一个最粗浅直观的指标,就是我们要谈系数,投资增长1%,从理论来说这个数应该起码是0.5。当然这不是指一年,这是指一段时间,单独一年那么波动就是一年。如果拿2009年来看,我们投资增长30.1%,GDP增长了9.2%,那实际上只有0.3了,从整个十一五来看我们都是小于0.5,所以投资效益降低。当然投资效益降低有一个原因就是大量的投资是投入在基础设施,铁路、公路、机场,他的回报比较低。

  第四就是环境的成本增加,由于大量投资相应对环境的影响也会增加。我们计算过2005年我们国家的环境成本,就是由于环境污染、能耗,能源效率比较低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占到GDP的13.5%,而当年我们的GDP是增加了10.4%,这就说明了我们会把环境的债务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所以这绝对是不可持续的。当然大量的投资就是挤占了我们的发展科技,发展教育以及发展社事业的奇迹。因此,这种方式,当然依靠投资的方式是不可持续的。我们必须在十二五期间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首要的非常重要的问题。

  所以在十二五期间中央已经提出了,我们现在是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要转向稳健的货币政策,简单来说就是要收紧货币供应。当然不可能一下子收得太紧,一下子收太紧有很多半拉子项目建到一半,不能收得太紧。所以总体来说货币政策要收紧的,因为不收紧的话,不仅仅是造成投资效益降低,而且另外一方面由于货币供应大量超过实体经济需要,也容易造成通货膨胀的危险。另一方面在投资方向上应该更多把投资用于科技、教育、民生、社会事业上,这样投资量也会相应减少。

  第二就是能源的约束,我们国家能源的生产量已经低于我们的消费量,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是一个纯的能源进口国,这个不仅石油、天然气要进口,现在煤炭也开始要进口。我们石油的进口量是将近2亿吨,也就是14一桶,石油需求量在世界来看是8000-9000万每天,他的工序差额最新数据只有400。所以他需求量的波动是太大的,但是他的价格的波动,大家都知道最低是20多美元一桶,最高的时候差不多150美元一桶。最近由于中东形势,石油降到95块钱一桶。进口14一桶,就相当于中国每一个人要拿10美元。能源对我们经济增长也会造成约束。

  第三重要的因素就是劳动力,劳动力大家可以看到现在我们沿海地区出现了民工荒、劳动力短缺的现象。近年来劳动力成本上升很快,也是正常的,随着我们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收入,特别是农民工的收入相应要提高。所以有些人认为我们国家已经到了刘易斯拐点,就是说从劳动力过剩到劳动力短缺的环节,我个人认为可能还不能完全这么说,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劳动力成本增高以后对劳动力质量,水平的需求要增高。因为我们一方面是劳动力过剩,一方面存在就业难的问题,这两个东西是矛盾的。而解决这个问题不是说让大学毕业生去从事那些体力劳动为主的工作,而是要更进一步的提高我们企业的转型升级,提高我们劳动力的质量。当然,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劳动密集的产业将会从东部转向西部,甚至从中国转向劳动力很便宜的国家,也是政治。

  因此我们说,金融、能源和劳动力这三方面对我们经济发展的约束我们必须要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来解决好这个问题。如果说金融是经济的血液的话,那么能源就是经济的粮食,经济要发展,没有血液、没有粮食是不行的,当然劳动力是基础。所以,我们探讨十二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时候我们就要从这些地方来进行思考。那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首要一条是什么?我们如果回顾一下产业革命的历史可以看到,第一次产业革命是蒸汽机引领的,通过用机械代替劳动力,解放大量的劳动力,大量的提高工业生产和效率。第二次产业革命是电力引领的,由于有电力出现,使得工业化的速度大幅度提高,而且电力也进入千家万户,改善了人民的生活。第三次产业革命是以计算机引领的信息技术革命,这个大家都看到了,我们现在正处在这个时期。当然有人说是以计算机和互联网引领的,也不错,但是没有计算机就不可能实现互联网,所以从开始来说还是先有电脑。

  我们现在正处于这个第三次产业革命和信息革命时期,这个时期在全世界的范围并没有完全结束,在我们国家更是方兴未艾的一个时期。

  用信息化来实现促进工业化这是中央早就提出来的一个方针,但是从我们信息化的发展过程来看,传统的一般是两条线,一条线是从生产管理发展上去的,从M2P 到M2 、P2到集成系统这样发展起来的。另外一条线从管理角度发展上去,从EDP到数据处理到管理信息系统到决策信息系统,到现在汇集起来认为最高的就是所谓现在比较流行的ERP,这个包括SAP,包括用友等等。第一就是提高附加价值,第二是降低交易成本,第三是提高交易速度,第四是提高交易的透明度,第五是提高交易的灵活性。所以它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今天大家的专家都说了,但是我认为在目前我们要推进用信息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的时候,有些问题还是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思考。

  当然现在的ERP在全国推广的比较多,我也看了一下,当然这里头还涉及到的问题我认为有两方面,第一方面就是采用ERP的企业的本身的基础,有的企业基础扎实,他的财务不行,管理是没有用的。第二就是开发提供ERP服务的这些厂家们,往往他们对企业的具体情况不是非常的了解,当然他派企业很多时候调研,通用的东西剪裁企业适用的,往往需要很长时间。这是我们对企业原来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掌握不够好。而更重要的是你对整个行业的了解,一个企业的经验可能还容易掌握不错,但是如果这个企业不是非常先进的企业你做出的ERP本身还是考虑的不够多。

  所以我认为要从双向,这是一方面要从企业本身,利用企业本身的技术行业本身的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和我们做ERP的IT企业更紧密的结合才能做好这件事。所以我现在在提倡石化企业从虚拟工厂到虚拟企业,我现在两个研究基地,一个是在北京中科院的虚拟经济和数据科学研究中心,一个是上海华东大学,建立虚拟工厂,然后逐步往虚拟企业,企业的管理者,目前只是一个开始,我认为非常重要。同时我们做ERP,这是要更加的重视人的因素,这方面也有一些企业在探讨。比如说金和软件他们的精确管理,这都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发展的。我认为如果能够真的用信息技术帮助我们改造传统企业真的做成功,做出效果来,那将是会大大的提高我们的经济发展的效益和效果。

  另外一个我要提出就是要重视流通产业,信息产业的应用在制造业里应该说是做得比较好的,在流通产业里我们现在做的我认为还有缺陷。当然大家比较熟悉的就是电子商务B2B和B2C,但实际上如果从物流的角度来看它是经过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第一方物流,生产企业自己用车队建仓库和码头,这肯定效率是高的。第二个阶段是第二方物流,我租用人家的车队、物流和服务的提供商来提供车队、码头、仓储为你服务。再进一步是第三方物流,你只要下单,他把供需双方的要求匹配起来,他给你实现一个最佳的物流运输的解决方案。现在来看还不够,更进一步是第四方物流,是整个供应链的优化,为什么要考虑整个供应链的优化呢?现在世界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单个竞争,而是整个供应链的竞争,不考虑整个供应链的优化的话,你是很难达到很高的效率。我举一个例子,就是我们现在讲需求的预测,从上家、下家这么一条链来看它有两个效应,一个就是牛鞭效应,他需求有一个放大的阶段,如果你这个信息,你各个企业是分割的,这边需求增加一点,你可能向你上家企业要货,增加系数,他又向他的商家打一个系数增加柳鞭效应。另外是波浪效应,这样就显得需求一下子上去了,需求上去实际上你是从整个供应量看问题的话,现在这个东西现在油缺大量进油,实际上最后造成的结果是积压。

  所以我们说了要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看问题,因此我们提出一个虚拟商务的概念。不是说仅仅是B2B和B2C那样的操作,而是要从整个供应链,整个商务的从最上家一直到用户,这一条链需要我们去努力。在我们虚拟周期里面专门成立虚拟商务研究室一直在研究这个事情。

  再一个我们国家十二五期间重点,既然我们不能依靠投资,不能依靠更多的出口,就要考虑更多的依靠消费,要去依靠人民群众的消费。当然我说过了,要依靠消费,首先要提高人民群众的购买力让大家能消费,第二就是改善社会保障体系,让大家愿意消费。还有就是大家敢消费,最重要就是我们要提出适销对路产品,让大家愿意消费。一般的家庭来说他要有新的消费热点,这就需要通过创新。在这个方面,我们的企业确实是需要努力,我觉得你看苹果这些年来iPad开始到iPhone,从2G、3G、4G,一路不断的创新,一路吸引消费者,这一点我觉得对我们来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所以我们的企业一定要有自己的自主创新技术才能真正的在国际上站得住脚。我们的高技术产品出口不断增加,仔细分析一下,我们高技术产品出口里有很多实际上只是代工,苹果iPhone,我们代工我们拿到的钱非常少,因为很多零部件,专利技术都是他的,我们的电脑的芯片是Inter,软件是微软的。

  所以我们要真正创新,就要有大量的自己的专利,要有自己的品牌,要有自己的标准,所以标准、品牌、专利,只有我们真正的掌握了这个,我们才能说是占领了制高点。所以我一直支持我们自己的TD-SCDMA尽管它有不足之处,中国这么大市场,标准不是自己的,恐怕就会丧失很大一块。他实际上在移动音乐、视频上有索尼,手机上有诺基亚。所以这些问题上我们要打出我们自己的品牌。现在我们真正有自己的大的专利就是华为和中兴,这是我们自己的大的品牌,其他方面我们真正有专利的企业还不是很多,这是我们第二个需要注意,真正能够突破创新出现新的产品,让老百姓愿意掏钱买,愿意消费。

  最后我想还要提出一点就是我们的文化和教育产业的发展,文化和教育产业我觉得他的发展非常成功的。因为教育一个是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科技文化水平,一个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如果我们不能够很快的发展我国的教育的话,我们不可能实现我们21世纪的目标。

  大家想想如果13亿人口教育水平达到日本、美国、欧洲,那我们的人力资源将是世界第一。所以这个方面要下大力度,另外一方面我们教育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没有创新型人才就不会有创新型的成果。教育方面来说除了正规教育之外,职业教育,特别是远程教育,远程互动式发展,也有赖于信息技术。对文化产业来说,对内是建设,对于人民群众的收入提高,他的需求也提高了,他的需要有更多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所以对内来说我们是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提高更好的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对国际来看我们出口我们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在国际上来说也便于他们更多的了解中国,更好的消除中国威胁论等等的影响。有利于构建和谐的世界。

  所以今天当然关于能源问题我就来不及谈了,只给我20分钟,现在已经超过了。今天我想说明什么呢?在十二五期间我们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消除资金、能源和消费者方面的制约,这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努力,用信息技术来改造我们的传统产业包括制造业和流通业,要通过创新向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最后是要大力的发展我们的文化产业和教育事业,这样才能促进我们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个人简介
建立自我,追求无我。已经从事股票投资十多年,业绩优秀,已由小散户成长为专业、职业投资者。
每日关注 更多
陈世炎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