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父母多‘愚公’

周千缘 原创 | 2011-03-15 12:16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中国古代有个寓言故事叫“愚公移山”,因毛主席在一次大会中提到这个故事,而变得家喻户晓。画家徐悲鸿也有《愚公移山》名篇传世。文章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事情,讴歌了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惊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坚定信念,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道理。

  寓言中有一段表达愚公心志的话:“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关于这个寓言故事赞美人对理想信念的坚定,持之以恒地追求,自然没有疑义!但事物本具有多面性,换个角度看世界,思维和视角就会不一样。我们暂去不讨论愚公是应该移山还是应该搬家,但我认为固执的愚公只要舞起锄头一开挖,他的意志已强加给了子孙后代,他的子孙后代就没得选择,只能一代一代挖下去!如果联系到中国的家庭教育,你会发现一个惊人的现象:中国的父母多‘愚公’!

  中国的家庭类型多的是专制,少的是民主。多的是控制,少的是沟通。从孩子的入学、兴趣爱好、交友,到孩子上大学、选专业、恋爱、结婚、工作、事业等无处不体现强大的父母意志。中国的父母是世界上最操心的父母,中国的孩子是世界上最没有独立意志的孩子。

  其实,这种现象全世界都有,可是为什么中国却格外严重?

  一方面,中国经历了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民众长期被统治和奴役,因此对权力的膜拜和向往已经深入到我们的骨髓,融入到我们的文化基因,变成国人的集体无意识。可是,拥有权力的毕竟是少数,更多的人只能是沉默的大多数。我很认同一个朋友的说法,中国的父母喜欢“关起门来做皇帝”在外面可能受气不平,回到家里寻找补偿和安慰。自己充分表达意志,孩子只有听的份!

  另一方面,因为长期没有制度的保障,“养儿防老”的思想也变得根深蒂固。因为有了“养儿防老”的思想,很多父母把孩子看成自己的私有财产而不是独立的生命个体。中国的父母就多了干预和控制,中国的孩子就少了独立和自由。这里涉及到一个重大的哲学问题,那就是“死”的问题,“死”是每个人都不想面对却又不能回避的问题。人生最大的残酷性在于它是一条单行线,时光不会倒退,人生没有重来!人生就象下棋,一步走错,全盘皆输,而且人生还不如下棋,既不能悔棋,也不能再来一盘!从这个角度上看,没有一个人的人生没有遗憾!这就是为什么每个父母都想理智地告诉孩子自己人生的经验教训,让他们少走弯路,甚至直接代替孩子的人生选择。中国的父母把子女看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上一代的遗憾,未了的心愿,未完成的事业,都成了下一代人肩膀上沉甸甸的负担和责任。

  孩子入学开始,你应该学什么,不应该学什么;应该同谁交往,不应该同谁交往;到成年后,你应该选择什么职业,不应该做什么工作;再到你应该同谁谈恋爱结婚,不应该同谁谈恋爱结婚。最后,我们悲哀地发现,中国的父母在为孩子活,中国的孩子在为父母活,没有几个人真正在为自己选择,为自己而活!

个人简介
青少年教育专家,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专业致力于中国家庭教育的研究,亲子关系的改善以及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干预!
每日关注 更多
周千缘 的日志归档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