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融而不合,是诡异体制在作祟

郝金刚 原创 | 2011-03-24 18:55 | 收藏 | 投票

  今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并明确提出了推进三网融合的阶段性目标。当时,业界普遍认为,历经13稿的三网融合试点实施方案草稿应很快获批出台。没想到,两会期间,工信部部长苗圩关于三网融合的试点城市范围暂时不会扩大的话音刚落,昨天开幕的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又传出风声,三网融合试点实施方案草稿至今未获批准,三网融合正面临夭折风险。过去的一年,三网融合并没有实质进展,试点进度明显落后于国务院的部署。

  众所周知,“三网融合”即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的融合。从用户的感知来说,就是家里使用的电话网、宽带网和有线电视网,可以使用一根网线代替现在使用的三根线。其表现为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无缝覆盖,业务层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应用层上趋向使用统一的IP协议,在经营上互相竞争、互相合作,朝着向人类提供多样化、多媒体化、个性化服务的同一目标逐渐交汇在一起,行业管制和政策方面也逐渐趋向统一。

  事实上,在美、英等发达国家,三网融合业务已蓬勃开展了十多年,极大地促进了信息产业的发展。人们普遍认为三网融合是一种必然趋势。三网融合对于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的生产、生活服务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早在1998年,有人就提出三网融合的概念,此后它屡次被列入“十五”“十一五”规划以及2009年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2010年1月初又推出了《推进三网融合总体方案》(5号文),但一直进展缓慢。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院长黄升民教授在去年曾举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说明了这一点。现在三网融合的局势特别像1945年之后的国民党、共产党,都是在谈和平,但是都是在磨刀霍霍。表面都融,但其实是你能融我的,我不能融你的。而由于制度原因,这样一种融而不合的状态会持续,虽然表面看很热闹,这是由产业利益所决定的。

  三网为何融而不合?一位业内人士说,“最根本的障碍在于相关部门之间的利益争夺,具体表现在对‘三网融合’主导权的争夺。”正是各个部门之间的利益无法平衡协调,三网融合更多是停留在口号层面上。换句话说,大家都想吃对方的蛋糕,而不愿开放自己的市场。电信和广电行业拥有各自完整的产业链,包括网络、终端设备、业务模式、内容供应等方面。三网融合只有打破原有的格局,才能形成新的产业版图。

  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也曾指出,“如果三网继续各自为战,老百姓就要支付三个网络的费用。相反,通过三网融合,实现一网带三网,效率、便捷程度和信息容量都会大幅提高,人们享受信息化生活的成本也会降低。”三网融合多年来胶着场面,反映的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一些硬骨头。不同部门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家利益的实现,也消耗了宝贵的社会财富和公民财富。

  三网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大势所趋,不管涉及何种利益部门的利益,都应该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最终归宿。三网融合是文化体制改革的一部分、更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部分,如果缺乏规则的制定者,缺乏坚强的执行力,三网融合不欢而散或是最终的选择!“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只有真正做好整合工作,从体制上彻底改变政企一家的局面,才能为真正的三网融合扫清道路。

  三网融合背后城市化攻坚 资源整合折射利益之争

个人简介
关心经济、关注民生,一个碌碌无为的平头百姓。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