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系列专题片《中华巨龙》组织委员会成立

翟智高 原创 | 2011-03-06 23:32 | 收藏 | 投票

 二月二,龙抬头。

    龙文化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标志,已成为凝聚中国各民族和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可以说,在中华汉字中,中国龍文字的形成、演变和传承,最具典型代表意义,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一个缩影。 

    龙,以其阳刚正气、浩宏气势、祥瑞象征、而驰名于世。龙是中华最古老的“始龙”,到龙族图腾,再到龙族“家谱”;从青铜龙饰,到建筑饰龙,再到画中神龙;从宫廷神龙,到民间神龙,再到民族神龙, 龙作为世世代代中国人的思想意识、审美观念、民俗人情的独特化身,在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因而龙文化蕴含着异常丰深的历史文化信息;它渗透于神州大地各个领域,贯穿于中华民族复杂多变的八千多年发展历程,凝聚了炎黄子孙的卓越创造精神。

    北宋著名的哲学家邵雍曾有诗预言千年巨龙自然出现:邵雍在《自述二首》诗中有:“陆海卧龙收爪甲,云山胜处追寻偏。”《老去吟》诗中有“春雷惊起千年蛰,笔下苍龙自往还”。

    洛阳巨型天然石龙正是在邵雍预言的千年后大展雄姿:

    龙的传人们对巨型天然石龙的发现感到欢欣鼓舞,他们为中华祖国龙的国度有如此体形巨大、象形逼真、年代久远的巨型天然石龙而自豪,纷纷赞誉这是“世界第九大奇迹”之一,是当之无愧的“天然第一龙”。尤其是石龙腹部的小石龙,紧密依偎在巨龙身上,象征着港、澳、台是中华祖国巨龙身上天造地设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史籍记载,炎帝神农氏的母亲有蟜氏安登,在华山之阳的常水之阳“常羊”游玩时看到这个巨大的神龙,激动万分,竟有所感,后来生下儿子,长大后有盛德,教民种五谷,发展农业,尝百草,创中医中药,称为农业之神,“故人号曰神农氏”。我们常说的“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很可能来自这个传说。

      历代对有蟜氏女登所感之神龙首不见实物,又语焉不详,盖因过去将炎帝神农氏诞生之地附会为陕西宝鸡或湖北、湖南、山西等地,但这些地方均无“神龙首”之实物,宝鸡在华山之西,与华山之阳地域不合,湖北远离少典与有蟜氏居住地。这些地方为了证明本地是炎帝神农氏诞生之地,就广征博引,神话怪异之说随便搀和进去,不同来源的资料许多矛盾抵牾也在所不惜,又加以穿凿,但因地理方位不合,又找不到神龙首佐证实物,故降低了这些地方作为炎帝神农诞生地的可信度。

    龙是中国人所喜爱的祥瑞之物,从古到今一直被当做神物被崇拜。龙文化做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志,得到了世代传承和弘扬,不论朝代如何更替,历史如何变迁,龙文化始终是人们乐意接受的,在中华民族团结奋斗勇往直前的进程中,发挥着巨大的精神纽带作用。

          在中国历史上,炎帝、黄帝是龙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作为炎、黄后裔的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在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以龙文化为根基的中华传统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内容更加丰富、深厚、广博。

      洛阳地处黄河中游,是中华传统文化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国的姓氏和风俗习惯,大多源于洛阳,五湖四海与海内外华人纷纷到洛阳祖根之地寻根。  
      古代中国人往往把本族的渊源溯及炎、黄二帝。这种认同首先面向作为主体民族汉族及其先人,渐而扩及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及其先人,包括边疆地区各族及其先人。如《史记·匈奴传》载西北匈奴族,其“先祖为夏后氏之苗裔”。夏后氏即夏朝。夏朝的开国君为禹。据《史记·夏本纪》称,“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周书·文帝纪》载北部鲜卑族,“其先出自炎帝神农氏”。《后汉书·西羌传》载西部西羌族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别[支]也”。《诗·大雅·生民》《疏》曰:“姜姓,炎帝之后”。《史记·西南夷传》、《后汉书·西南夷传》载西南滇族,为春秋时楚庄王后裔“庄之后”。《史记·楚世家》载楚之祖先,出自黄帝之孙“帝颛顼高阳”等等。

      这些记述表明,中华各民族认同炎、黄为它们的人文祖先。也就是说,汉族和其他民族及其先人,经受多少历史年代的洗礼,通过炎、黄这一纽带,逐渐融合到中华民族这个共同体中。这个问题,反映了中华龙文化固有的社会历史功能。中华民族,包括汉族和其他民族,作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世代相承,声威远播,始终保持数典崇祖、不忘根本的高尚节操。以炎、黄为代表的中华祖先那种开天辟地、艰苦创业的精神,是鼓励各族人民团结凝聚、奋发向上、积极开拓、自强不息的力量源泉。从中华龙文化的认同到传统文化的认同,是个直接伸延和一脉相承的关系。

     中华人文始祖炎帝神农氏的诞生与“神龙”有关,史籍文献多有记载。《春秋纬·元命苞》记载:“少典妃安登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之于常羊,生神农”。《易·疏》:“任巳感神龙而生神农”。
   《帝王世纪》:“炎帝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巳,有娇氏之女,名女登,为少典正妃,游华山之阳,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常羊,生炎帝,始教天下种谷,故人号曰神农氏。”


  千百年来,有关神龙感神农母生炎帝神农的记载尽管不绝于史书,但谁也说不清神龙是什么?到底在哪里?有人甚至说“神龙”本来就是“子虚乌有”,“龙的传人”仅是虚构的神话而已。

     天然石龙的发现,为解开“神龙”之谜提供了新途径。首先石龙位于华山东南方,符合“华山之阳”的地理方位条件。《周礼·职方氏》载:“河南曰豫州,其山镇曰华山。”是少典氏有娇氏活动区域。《山海经· 中山经》:“中次六经缟羝山之首,曰平逢之山,南望伊洛,东望谷城之山,有神焉,其状如人而二首,名曰娇虫。”“平逢之山至于阳华之山,岳在其中。”少典有嬌氏故里平逢山在洛阳孟津县。少典妃安登所见神龙首在洛阳伊川龙头沟。
     娇虫神即有娇氏的尊称。  
     位于洛阳附近的熊耳与邙山山脉,是少典氏族的祖居地,故以熊耳山之熊为部族族称,称有熊氏。《大戴礼》记曰:“黄帝,少典之子也,居有熊,曰轩辕。”熊耳之称谓见于《尚书·禹贡》:“导洛自熊耳,东北会廛涧,又东会于伊。”《汉书·地理志》记载:“熊耳山在东,伊水出,东北入洛。”
有熊之地位于伊洛河流域,四季分明,植被繁茂,山溪密布,旱有伊洛之水,涝有山丘可退,自远古时代中华先民即居住于此,更把这里看作天下之中,最早的“中国”一词也出自这里,如西周时期的“轲尊”,铭文中讲到周武王定都洛邑:“唯王初迁宅于成周,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此中国”。《史记·天官书》:“自河、山以南者中国,故中国山川东北流”。指的即是伊洛地区。

     炎帝神农诞生于洛阳,黄帝生活于洛阳,炎帝神农氏和黄帝是中华人文始祖,华夏文化根在洛阳。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之说源头在洛阳。

 

今天(2011年3月6日),“龙腾东方 红动中国”二月二“龙抬头”龙文化高层论坛暨六十回大型电视系列专题片《中华巨龙》组织委员会成立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中华巨龙》的主创张贵洲先生坦言专题片的创作方向一直不好确定,如何诠释“龙文化”,使之与时代同步?在拍摄之前他走访了多位学者专家,最终专题片确定以人文、历史为基础。

张贵洲:

 总制片 刘立国:

《中华巨龙》以人文、历史为基础

现场首次播放了电视系列专题片《中华巨龙》的片花及幕后花絮,拍摄过程的艰辛在其中也体现了出来。影片展示了六种不同的巨龙形象。

《中华巨龙》将展示从古至今无处不在的龙形象,最早的可追溯到新石器时期,如今甚至已经影响到艺术、建筑、宗教、服饰、绘画等方方面面。然而时代在进步,如何诠释“龙文化”,是忠于古时的记载还是赋予其新时代的特性?

如今,《中华巨龙》已经进入拍摄阶段,最终以章回样式呈现,集中讲述亘古至今龙的故事,龙的传说,龙的文史资料与龙文化内涵;梳理龙文化史料,系统展现龙的精神和形象。

《王孙遗书钟》铭文 龍:

 

专家学者探讨、宣扬“龙文化”

中国国际龙文化研究促进会会长王玉玺、北京大学文博考古学院的博士生导师王迅、哲学系博士生导师王东等二十几名全国龙文化研究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他们就中国经济超过日本,跃居全球第二,中国第五代战机试飞,中国已不在乎一小撮西方人叫嚣的“中国威胁论”,中华儿女将要迎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天然石龙的发现解开炎帝神农诞生地之迷等重大课题发表了精彩的演讲。

刘立国:

王迅:

 

王东:

 

段宝林:

 

王玉玺:

 

张得计:

龙黔石:

 

 

画龙专家龙黔石等著名书画家也在现场挥毫泼墨,向众人展示龙的风采。

《中华巨龙》策划案

点击下面网址即可:

http://www.chinavalue.net/Blog/404127.aspx

 

 

 

 

 

价值中国网 > 文化/社会 > 文化/艺术 > 炎帝神农与龙文化
 
地理论坛» 历史杂谈 » 记录身边的遗产 » 龍文化与人类文明起源寻龙根物证
 
点击下面网址即可:
 
 
新华网

龍文化与人类文明起源寻龙根物证

点击下面网址即可:

http://forum.home.news.cn/detail/76767462/1.html

 

 

     

个人简介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与产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曾长期在科研部门工作,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攻关研究项目,成果记在史册里。哲人有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爱好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领域多学科交叉…
每日关注 更多
翟智高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