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术成就了“阿拉伯的辉煌文明时代”

肖均 原创 | 2011-06-13 09:15 | 收藏 | 投票

 

 “造纸术的出现是历史上震撼地球的大事件之一”——“传播学之父”施拉姆

 在轻巧而便宜的纸出现之前,文字的载体要么笨重:“纸时代”的一本稍厚一点的书,在之前的时代用竹简做载体往往可重达一百多斤;一个学者保管的竹简往往需要占用一间以上屋子;带多一些文献出门就需要用牛车搬运。要么稀少且很昂贵:当时欧洲的一本《圣经》一样厚的书大约要用去三百张羊皮,耗费动辄比后来的手抄纸书贵上几百倍!太昂贵了!(埃及苇草纸和绢帛还要更贵点)。

在只有羊皮纸和苇草纸可供使用的阿拉伯地区,只有极少数极少数人才买得起书籍,再加上权贵阶层某些人对信息、文化、知识实行垄断。文化、知识等高价值信息的交流传播只能在上流社会等小圈子中进行。

造纸术的产生和流传使书籍成本直线下降,打破了只有少数权贵、大富人才能识字看书,学习文化、知识的特权。让能够识字看书,不再做文盲的人增加了上百倍,从而导致了文化和教育的逐步普及 、知识和思想的逐步扩散,使只能在人际间小圈子中进行的交流传播逐步开始惠及大众。

让阿拉伯人的千年梦想得以实现,推动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在落后上千年的情况下在短时间内突然崛起、后来居上。使得阿拉伯人在公元751至1100年间将世界先进文明的优势地位保持了500年之久,开创了“阿拉伯科学的黄金时代”。

 “求知是人类的本性”——亚里士多德。 

正如其它很多民族一样,阿拉伯民族也一直有着很重视教育和求知的传统。阿拉伯民族的“先知”穆罕默德更是对传统加以很好的继承和发展,他在《古兰经》中不断开示穆斯林人要如饥似渴地求知。他说:“知识是伊斯兰教的生命、信仰的支柱。”“无知普及会造成世界的朽灭。”“学者的墨迹比殉教者的血迹更加高贵。”“教学或接受教育的人,犹如为真主而战的勇士。”“求知,从摇蓝到坟墓。”“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在《古兰经》的指导下,教学和求知在阿拉伯社会中格外有着崇高的目的和神圣的宗教意义,穆斯林们总是怀着宗教的热情渴望着向一切知识领域发起进攻 。这些虔诚的穆斯林十分勤奋、努力,每天天还蒙蒙亮,只要听到清真寺里“班达”的声响,穆斯林学者们便起床盥洗进寺礼拜,聆听长者的教诲。

但是,由于所有的纸都很昂贵,能荣幸地拥有几本书人的大概不到千分之一。因此在很长很长的时间里,这些沙漠中的游牧部落只有部分贵族和祭师才能自由地学习和求知,绝大多数人都是纯粹的文盲,只能处于极端蒙昧状态。阿拉伯文明自然在千年之中都只能始终默默无闻。伟大的历史转折发生在公元751年。

公元8世纪中期唐帝国与阿拉伯帝国在中亚展开角逐。751年,两军在怛逻斯展开一场大战,唐军大将高仙芝轻敌冒进,遭遇惨败。是役,7万多唐将士中约5万阵亡,2万被俘,被俘唐将士中就有一些是造纸工匠。

阿拉伯帝国军的统帅阿布。穆斯林在获悉这一惊天大发现后,立刻收罗俘虏中所有的造纸工匠集中于当时呼罗珊省的手工业中心撒马尔罕,该城很快成为阿拉伯帝国的造纸中心。“撒马尔罕纸”成为一种重要的贸易商品,销往整个阿拉伯帝国境内,以其便捷、廉价、适用、美观的特性迅速替代了该地区长期使用的埃及苇草纸和羊皮纸。

793-794年,哈里发哈伦从撒马尔罕招募中国工人,在巴格达建立造纸厂,从此该城成为阿拉伯帝国的另一个造纸中心。大马士革后来成为阿拉伯帝国的第三个造纸中心。

掌握造纸术使得阿拉伯民族开始有了以低廉价格供应的充足的纸张,阿拉伯民族的千年文明梦想终于开始可以逐步实现。从八世纪后期到十世纪初期的百余年里,整个阿拉伯世界出现了一场有组织、大规模的运动,翻译即将失传的欧洲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典籍的运动,世界史称之“百年翻译运动 ”,经过这次抢救性“翻译狂潮”,将散落在各地的包括亚里德、柏拉图等人的哲学著作、希波克拉底和盖伦等人的医学著作、欧几里德、阿基米德、托勒密等人的数学、天文学著作在内的各种各样异常珍贵的古希腊、古罗马典籍都大量地保存下来。

阿拉伯学者们对那些花费重金从世界各地辛辛苦苦搜集来的珍贵典籍 ( 有的只是孤本、残本)集体进行讨论、考证、勘误、增补、翻译和诠释。大量的抄写员则负责把每一本书手抄复制很多份。

充足而价格低廉的纸张供应使得阿拉伯人可以大量的出书、阅读。巴格达智慧宫藏书最高时多达200万册,此外这座城市还有30座图书馆,开罗法蒂玛图书馆藏书100万册,科尔多瓦图书馆藏书 70万册。个人最多可以借到200册图书,让学者们可以便捷地更广泛且深入地学习和研究。9世纪中叶以后一百年里,世界上最好的图书馆均在这个地区,巴格达、开罗和西班牙的科尔多瓦成为世界性的文化中心。希腊欧几里德几何学、托勒密天文学和阿基米得物理学以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及其门人的各类哲学、伦理学、逻辑学、修辞学著作,统统都有阿拉伯文译本,有的还不止一种。

另外,来自中国、印度的的科学著作,包括记载着中国的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详细方法的书籍都有大量经过了聪明、勤劳阿拉伯人翻译的译本。也正是因为阿拉伯人翻译了古代印度人发明的包括0在内的1 O个数字符号以及定位计数的十进位法的数学著作,我们今天仍在使用的0到10的数字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价格低廉而充足的纸张供应也让大量民众也可以成群结对的汇入求知者的人流,阿拉伯人建立起了庞大而系统的学校教育体系。十世纪中叶,阿拉伯人在科尔多瓦建立了第一所大学,随后塞维尔、马拉加、格拉纳达、开罗和巴格达......等地也都出现了大学。以至“阿拉伯的各大学,多至数百,盛极一时”。欧亚非三洲许多国家纷纷派人到这些学校留学,甚至一些基督教国家的君主、主教也在这些学校学习,聆听阿拉伯学者的教诲。 阿拉伯语一时成为大帝国境内通用语言。

“合作、平等、开放、共享、责任、透明”,这些人类与生俱来的“信息精神”在那个时期的阿拉伯人身上再次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他们在求知中表现出对人类所有文化的渴望和尊重,即使对异教文化也有着高度的宽容态度、能采取开放的政策。他们重视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影响,广泛吸收各地区的文化遗产。并经过自己的消化、吸收和创新,还有新的大发展。

这些让阿拉伯人的智能得到了大幅度的跃升,他们在哲学、文学、天文学 、医学、物理学、化学、数学、教育、地理学和航海理论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公认、无可替代的伟大成就:“阿拉伯天文学为欧洲天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石”、“阿拉伯医学即使在传入欧洲后的几百年内也处于主导地位”、“伽利略、罗吉尔.培根、霍布斯、笛卡儿、弗朗西斯.培根等欧洲哲学家和科学家,都受到体系庞大的阿拉伯哲学思想的影响”、“但丁的《神曲》、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都受到阿拉伯文学作品的较大影响”、“阿拉伯大学曾为欧洲各大学的模范”.......。

对于阿拉伯民族在他们的黄金时代为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许多历史学家、学者、政界人士都一致认可这一点。“科学史之父”乔治·萨顿在《科学史导引》、英国学者贝尔纳、马克思在他们的文章中、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美国学者约翰.威廉.德雷柏在《欧洲知识发展史》、 英国学者罗伯特.布雷福特在《构建人性》、 法国学者蒙塔尼在《数学史》、 英国学者蒙哥马利.瓦特在《伊斯兰世界对中世纪欧洲的影响》、英国学者威尔斯在《世界史纲》中都有详尽的描述。直到一千年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还在《抓住时机》中说道:“当欧洲还处于中世纪的蒙昧状态的时候,伊斯兰文明正经历着它的黄金时代。……几乎所有领域的继关键性进展都是穆斯林取得的”。

渴望和尊重、开放和宽容、合作和责任这些人类与生俱来的“信息精神”与先进的信息工具相结合,催生了“阿拉伯文明的黄金时代”。也为后来欧洲人波澜壮阔的文艺复兴打下了异常坚实的文化、科学基础。然而,由于宗教与权力愈来愈紧密地媾合的缘故,权力化后的宗教开始逐步禁锢阿拉伯民族的思想,伊斯兰世界对中国的印刷术抱以排斥的态度,书籍印刷在伊斯兰世界长期不被接受,而是长期坚持保持手抄书的传统。阿拉伯人直至1825年才在开罗建立伊斯兰世界的第一家印刷厂。公元1100年之后,阿拉伯文明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世界文明的新篇章只能由另外的国家和民族来书写了!

 

 

个人简介
只有互联网能彻底改变中国和世界!已经成为一种信仰。 从所有文明中吸取智慧。 从中华传统智慧中吸取最高智慧!
每日关注 更多
肖均 的日志归档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