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企业为何在5月爆发IPO

王珂玥 转载自 网络导报 | 2011-06-03 12:01 | 收藏 | 投票

  编者按:互联网泡沫来临、商业模式全球洗牌、资本巨鳄搅动全球……刚刚过去的五月,弥漫在新晋海外上市互联网企业周围的不祥气氛是否意味着这次上市潮终将成为新一轮互联网泡沫破裂的插曲,一旦继续失利,又会不会替趋之若鹜的跟进者提前奏响挽歌?中国互联网企业过去五波赴美上市的热潮,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的互联网巨头,这一次,旧有的产业格局是否会再次裂变?

  世纪佳缘“好事多磨”

  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12天后,世纪佳缘宣布将于6月8日盘前发布截至3月31日的2011财年第一季度财报。

  财报的发布对于世纪佳缘股价的影响不言而喻。目前,在短暂跌破发行价之后,从5月19日起,世纪佳缘已经稳稳站在了发行价之上。而从5月20日开始,其股价更是发力狂飙,一度最高冲至15.49美元,较11美元发行价超出41%,较上市后最低价9.76美元,上涨了58%。

  事实上,对于世纪佳缘来说,上市首日绝不是一个良辰吉日。原定于5月11日晚21时30分在纳斯达克交易所敲响上市钟的世纪佳缘,却因交易所流程和技术原因被意外延时至23时40分才开盘,而且很快股价便走低破发。

  与成功上市后的“淡定”心情相比,上市次日,世纪佳缘CEO龚海燕用“好事多磨”形容了自己的心情,并表示,“由于中国概念股近期表现都不太好,股价波动是正常的”,对于外界对世纪佳缘估值泡沫的质疑,龚海燕言之凿凿:“世纪佳缘是没有泡沫的。我们是一家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公司,未来用户也会为网站创造价值,而这份价值最终会体现在股价走势上。”

  市场分析认为,正是作为网站创始人的龚海燕及时站出来给投资者所作的解释,得到了市场认同,才使得世纪佳缘守住了阵地,并随后吹响反攻的号角。龚海燕表示:“这是我们迈出的一个里程碑。我们作为一家崭新的公司,需要时间向市场和美国投资者证明我们的价值。”

  海外成功上市、顺利融资、股价飙升,对于龚海燕和她苦心经营了8年的世纪佳缘来说,一切看上去都很美。与世纪佳缘一样,不少互联网企业选择了在5月赴美上市,它们的股价同样在短时间内经历了起起伏伏。

  为什么选在五月上市

  过去的这个“红五月”,人人网、网秦、凤凰新媒体、世纪佳缘先后上市。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几家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连连破发,这场从去年底开始,而在今年5月达到高潮的“赶集式”上市大戏似乎终于要缓缓落幕了。

  龚海燕在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一种说法是上市就像是上街,我觉得挺有趣的,但的确这些年中国互联网发展飞快,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网民最多的国家,而且很多上市公司,都有自己清晰的盈利模式,和规模庞大的用户群体,我觉得并不意外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能够上市。”

  事情似乎也在向着龚海燕的感觉发展,据悉,淘米网、迅雷、土豆等也将在近期完成赴美上市。而凡客诚品的CEO陈年胃口更大,据了解,凡客诚品将于今年赴美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融资额将高达10亿美元。

  为什么选在5月上市?龚海燕这样回答记者:“上市是一个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过程,没有刻意去追赶什么或者迎合什么。”一家企业如此并无新奇,一群企业集体扎堆在5月上市似乎就没那么简单了。

  早前上市的优酷在上市当天就上涨了161.25%,这个成绩仅次于2005年8月5日在纳斯达克上市交易首日涨幅高达353.85%的百度。古永锵说:“原来我们是这么值钱,真是太不可思议了!”优酷的成功上市也让员工的期权有了套现的通道,按照上市首日的收盘价计算,优酷普通员工持有的1.06亿普通股价值近2亿美元,人均40万美元。

  显然,上市有一个最大的利益---造富。

  互联网企业以上市来许诺员工期权,从而达到激励员工努力工作的手法在现代商业运作中很常见,而互联网神话的造富机制也让众多追梦人所追逐。

  今年5月,众多互联网公司匆匆忙忙扎堆上市,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此前中国互联网公司在美国上市后的惊人涨幅。据纳斯达克交易市场公布的数据,在近一年内美国三大交易市场上市的所有公司中,中国公司上市首日涨幅最为惊人,占据了前五名中的三席。

  然而,上市非要急于一时吗?事实上,按照国内创业版苛刻的硬指标,还在亏损的优酷根本无法上市,但大洋彼岸不同。与此同时,有人将互联网企业的急躁情绪与当下甚嚣尘上的互联网泡沫联系在了一起。

  泡沫与阴谋论

  “5月之后恐生变化,可能互联网人最怕夜长梦多”、“网络公司的口头禅就是‘大干快上’,快速进行‘品牌炒作,转手或上市’”、“一些互联网企业希望赶在所谓的泡沫破裂前上市,从中大捞一笔”……

  网络上关于互联网企业集体上市的猜疑五花八门。对此,龚海燕并不认同:“世纪佳缘做到现在,也是第八个年头,正是因为我们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走到今天。”但与记者的交流中,她并没有谈及近来炒得沸沸扬扬的互联网泡沫问题。

  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互联网界目前出现了一个怪现象:未上市的比上市的值钱,亏损的比盈利的值钱等怪现状。在搜狐董事局主席张朝阳看来,这就是泡沫。

  业内关于“第二次互联网泡沫来临”的警告,让正在排队和计划上市的公司多少有些惴惴不安,同时也加快了他们赶在泡沫破灭前上市的步伐。百度CEO李彦宏甚至忍不住告诫创业者:“现在是一个很好的上市机会。如果你的公司已经接近上市的状态,赶紧把公司推到公开市场上融资。”

  而目前,“泡沫论”的一个主要依据是大多数中国互联网企业还看不到一个稳定的盈利模式。即便如此,国际投行依然乐此不疲。创新工场CEO李开复认为,当下各国政府的金融政策,导致很多“闲钱”没有好的投资出路,“不少投资者只要看到用户和营收的涨幅,可以无视企业盈利水平就大笔买入”。

  国内互联网公司赴美上市,资本无疑是背后的强大推手。而不少人也由此抛出了国际资本把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当作炒作对象和逐利工具的阴谋论。更有专业人士表示称,许多美国投资者只是冲着中国的经济增长,根本不了解公司基本面,其追捧中有明显的投机成分。

  无论是泡沫论还是阴谋论,中国互联网企业需要思考的是:本公司到底值不值那么多钱。

  该不该上市

  这似乎是个伪命题,因为无论讨不讨论,自去年8月到12月,几乎每个月都有国内互联网企业赴美上市。

  有人举出了一个看上去不容反驳的事实:没有上市的,基本都死掉了,如显赫一时的8848、实华开;而上市的,如三大门户、阿里巴巴、腾讯等都成了中国互联网的核心力量。

  而美国的数据分析显示,时间越长,风险投资的回报率就越高,即使包括互联网泡沫破裂时也是如此。过去10年间,风险投资的回报率为17.3%,而纳斯达克指数和标准普尔指数的回报率仅为2.1%和1.4%。

  更让投资者高兴的是,中国互联网风险投资的回报率,远高于美国。IDG董事长麦戈文在第86次来华访问时,曾透露过这样一个信息:在中国的风险投资占IDG全部风险投资的1/3,年平均回报率达到了45%,而在其他地区,这个数字是15%。

  此外,互联网企业上市,并不是仅仅解决了投资问题。

  许多企业通过上市,除了融资,还要引进国际化机制、管理、人才及其它资源。同时,投资者形成天使投资、二轮融资、三轮融资的投资梯次,在上市后有资本关心、矫正企业的偏离行为,提供企业化解风险的资源。

  如此看来,国内互联网企业赴美上市更像是周瑜打黄盖。

  “五波”后的格局

  世纪佳缘与同在5月份上市的人人网、网秦和凤凰新媒体被归入了国内互联网企业海外上市的第五波热潮。

  1999年7月,兼具新华社和港资背景的中华网抢先于纳斯达克上市,成为无可争议的“首家中国网络概念股”。该股发售时超额认购十几倍,发行价20美元,开盘即飙升至60美元,全日涨幅200%。自此,中国互联网与资本市场开始了第一波亲密接触。

  翌年,中国三大门户网站陆续进军美国资本市场,而纳斯达克的互联网泡沫已趋于破裂状态。新浪、网易与搜狐的上市“生不逢时”,与今年的网秦和人人网等类似,股价一度破发。随着门户网站开始发展SP业务,找到除了广告以外新的盈利模式,门户网站才逐渐走出危机,迎来春天。

  这一年的泡沫虽然美丽,但最终还是破裂了。直到2003年12月,互联网泡沫的恐惧才逐渐散去。此时,携程网的上市也再次撩起了中国互联网公司的上市潮。

  携程上市首日开盘价为24美元,当日摸高到37.35美元,最后收盘价为33.94美元,涨幅88.6%;2004年,空中网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SP业务上市成为当年热潮。当年5月,盛大上市,超越了韩国网络游戏公司NCSOFT的市值,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游戏股。

  此外,腾讯也于2004年在香港上市。此次上市,也为其成为中国三大互联网公司奠定了坚实的资本基础。一年后,百度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融资1.09亿美元,刷新了中国互联网企业海外IPO融资记录。全面超越盛大新浪,成中国互联网最高市场价。

  2007年,B2B成为了全球热议的话题,网络股进入了电子商务时代。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开启了第三波上市潮。同年,巨人、完美世界携手进军美国市场。2009年,畅游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国内第一家分拆上市的互联网公司。随后新浪分拆房产业务,盛大分拆游戏业务在美上市。

  中国概念股再次掀起上市狂潮的时间随后定格在了2010年下半年,此时电子商务与视频网站成为主流,优酷网成功登陆美国,电子商务网站包括麦考林与当当网,同时垂直门户网站搜房与易车网也在美国上市。

  有人总结说,经历了四波上市潮的中国互联网现有格局是“三大三小”。“三大”指的是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三小”则是指新浪、网易、搜狐。多年来也不乏新秀出现,但真正能撼动“三大三小”格局的少之又少。不过,显而易见的是每一波上市潮都加深了中国互联网产业格局的变迁,新的巨人崛起,新的商业机会出现。

  2011年,在这个“泛五月”概念之下,除了网秦、人人网、世纪佳缘、凤凰新媒体5月份成功上市,开心网、淘米网、土豆、迅雷等超过15家公司也正跃跃欲试。而中国互联网产业是否会在第五波上市潮中再度裂变呢?

  面对这个问题,龚海燕谨慎地表示:“我们处于一个垂直领域,属于垂直领域的领头羊。我觉得将来中国互联网的格局应该是几家巨头,和数十家垂直细分领域的龙头老大并存的局面。”

  时间证明一切

  事实上,世纪佳缘等中国概念股5月份在美上市不久便破发的消息一传出,“唯利是图”的华尔街出现了疏远“中概股”的迹象。据了解,彼时巴隆合伙人投资基金一位分析师声称,自己许多在华尔街做中国公司业务的朋友都被解雇或者回国了,原因是他们所在的公司把整个中国业务的部门都关闭了。

  如今,距离几家中国互联网企业上市的日子才仅仅数十天,其实一直有人担心,一旦这几家企业的股价出现下滑现象,其他跟进者或将重新考虑自己的IPO计划了。

  “华尔街教父”格雷厄姆说过:“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s)其实也可以是Imaginary Profits Only(只是幻想中的利润)的缩写”。眼前这一场中国互联网企业赴美IPO热潮,会否成为新一轮互联网泡沫破裂的插曲未为可知,但一切皆有可能。

  目前,已经在美上市或即将赴美上市的中国互联网企业中,很多仍未实现盈利,甚至还没有找到盈利的商业模式。当前华尔街对中国概念热情有加,但一旦连续几个季度财报达不到预期,概念造成的假象有可能破灭。张朝阳认为,华尔街对中国互联网形势还存在认识误区,他们认为某个公司开发出了一种新模式后就会在这个领域占据霸主地位,例如搜索领域的Google。然而,中国的情况大不相同,一旦实力雄厚的巨头引入这种新模式后,往往很快就超越了刚发展的小公司。

  一个接一个的中国概念在给当前平庸的全球股市预热。与此同时,关于互联网泡沫的担忧也越来越普遍。纳斯达克有句俚语:任何企业都能上市,时间会证明一切。

  独立评论人洪波指出,过热总会过去,本轮扎堆上市的互联网,头一两次财报也许能做得比较好看,但到了明年上半年,投资者慢慢就会分辨出其中估值偏高的公司,到时候就会将泡沫挤出,结果就是不合理的股价将跌入深渊,那些真正好的公司会活得照样很好。

  如果从1987年发出第一封电子邮件算起,中国互联网已经走过了24个年头,期间无数互联网企业诞生、也有数不清的企业倒下,旧有的产业格局会不会在这次的上市潮中形成裂变,时间会证明一切。

个人简介
驻足媒介生态链
每日关注 更多
王珂玥 的日志归档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