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怎么就需要改革了

叶德磊 原创 | 2011-06-09 10:38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世界上不存在完美无瑕的考试制度,如果为了去寻找和追求那个根本不存在的完美无瑕的考试制度而不断地改变现行考试制度,那只会离初衷越来越远。

  不少人认为,造成目前研究生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学习期限太短了;还有人认为,统一的高考不如各高校自行组织高考。果真如此吗?

     在没有找到问题产生的真正根源之前,不应该乱开药方。维持一项行之有效的基本制度安排也是创新,是对政策制定“好动症”的创新。

  又是一年一度高考时。当下,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思考, “钱学森之问”更是经常盘旋在教育界人士的脑海中。但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路径,首先是要找到问题产生的真正根源,起码是要接近于认识到这种根源。否则,在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基础上形成的解决之道不仅于事无补,而且可能会添乱。

  最近又有高校教授提出,博士生的培养质量堪忧,应该延长博士生的学习期限,现行的3年时间太短。近些年,一直有教授和某些高校管理部门提出这种主张,甚至还有人认为应该延长硕士生的学习期限。类似主张实际上是建立在如下的认识基础之上的,造成目前研究生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是研究生的学习期限太短了。果真如此吗?

  在高校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博士生和硕士生并不是利用课堂外的自由时间去进行专业学习或从事学术研究,有的研究生甚至在3年学习期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外面打工。可见, 3年的学习期限对于大多数专业的研究生来讲并不短。学习动力不足是不少研究生甚至本科生存在的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譬如,尽管现在许多高校引入了学位论文盲检制度,但这一制度中还是保留了许多 “温情”因素,绝大多数研究生可以在不努力学习的情况下顺利拿到学位,从学校毕业。高年级研究生轻松顺利地获得学位的示范效应,也鼓励了越来越多的学生不认真学习。

  研究生水平不尽如人意的原因还有生源质量方面的问题,许多人选择报考和就读研究生的动力不是来自专业研究兴趣,而是纯粹拿一个学位,或者是改变一下原来的专业出身,或者是换一个学习、工作的城市,等等。特别是一些热门专业的研究生,跨专业就读的人越来越多,这些研究生的专业基础实际上并不扎实,就读以后又不努力。此外,导师的指导质量不高也是研究生水平不尽如人意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导师要么对研究生不闻不问,要么几乎将研究生当成了自己的课题研究工作的资料收集员,少有真正的学术指导。

  以上这些原因都不是延长研究生学习期限所能解决的,不仅如此,延长学习期限很可能反而会造成研究生学习动力更加不足、研究生的生源质量和一些导师的指导质量进一步下降。按照延长学习期限的思路,是否也应该延长大学本科的学习期限来提高本科教育水平呢?也许有少数专业的博士生应该适当延长学习期限,但要求延长所有专业的研究生的学习期限,特别是将它当作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无疑没有对症下药。

  高考制度的改革也向来是一个热门话题。有的人将大学教育质量不尽如人意的重要原因归结于高考制度,因为高考没有为大学筛选和输送更好的生源,或者说前期的高考制度和现行的高考制度埋没了有培养前途的特殊人才。 “僵化”的高考制度甚至经常成为一些人抨击的对象。难道大学“严进宽出”的制度安排,不应该为大学某些方面的教育质量问题负责,却要高考制度去负责?难道在上世纪70年代末直到80年代的 “僵化”的高考制度下没有出人才?或者说那时出的人才一定不如现在有所变化的高考制度下出的人才?后来的高考和高校录取的制度安排中有一些给考生加分的做法,但由于在具体的操作中难以做到公平、公正,并且给不正之风留下了很大的空间,所以有不少加分项目已经被许多高校和地方取消了。事实证明,那种加分也无法遴选出真正优秀的学生。

  有人说,统一的高考不如各高校自行组织高考。但至少从现在情况来看,一些高校自行组织的自主招生考试并没有显示出其明显的优越性,且不去说有的高校的自主招生考题实在是像脑筋急转弯,而且在自主招生考试过程中拉关系、走后门的传闻四起。社会上甚至流行“裸考是学生家长没本事”的说法。在目前社会风气还有待改善的环境中,谁能保证主考主体的多样化、分散化不会更容易受到侵蚀呢?研究生专业课程的入学考试是由各高校自行组织的吧,但研究生的入学考试制度本身是否带来了研究生生源质量的提高呢?倒是许多高校的金融学专业,为了提高生源质量而加入了研究生招生的统一的联考制度。

  世界上不存在完美无瑕的考试制度,如果为了去寻找和追求那个根本不存在的完美无瑕的考试制度而不断地改变现行考试制度,那只会离初衷越来越远。如果一个考试制度虽然不是最好的,但找不到公认的比它更好的,那么就应该维持它的稳定性。否则,对一个绝大多数人认为是公平的考试制度经常去作变动,既会增加社会成本,搅乱考生及其家长的预期,也无益于教育水平的提高,甚至很可能会有害于教育水平的提高。有的地方的高考制度几乎年年在变,让考生和家长无所适从。

  在没有找到问题产生的真正根源之前,或者在不能确定问题产生的真正根源之时,不应该乱开药方,更不应草率行动。不能将频繁地变动基本的制度安排看作是不断的改革创新,维持一项行之有效的基本制度安排也是创新,是对政策制定 “好动症”的创新。教育体系中的问题如此,其他领域的许多问题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个人简介
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副院长 教授
每日关注 更多
叶德磊 的日志归档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