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带了一个坏头和一个好头

俞敏洪 原创 | 2011-08-11 17:01 | 收藏 | 投票

  追求短期,任何资本不可能陪你一辈子,新东方没上市以前就跟我信誓旦旦说,我们对新东方价值体系非常认可,我们拿了新东方股票可以一辈子不退出,我知道这是假话。

  新东方一直是中国教育培训企业中的标杆。第一个与资本市场接触,第一个成为上市公司……新东方在教育界有着太多举足轻重的第一次。那么作为新东方的创始人,会如何看待教育培训企业与资本接触的利与弊呢?对于办教育,又有什么经验可以和我们共同分享的呢?

  记者:新东方是中国教育培训业第一个与资本发生接触的机构,但事情往往都具有两面性,新东方与资本市场的接触也是这样吗?

  俞敏洪:第一是新东方带了一个坏头,也带了一个好头,带坏头是因为在新东方以前很少把教育或者是培训教育跟上市公司结合起来。结合起来之后大家马上发现把教育和资本结合起来当然是一件好事,它为教育领域带来了很多资本的涌入,使我们的培训教育尤其是做的比较好的教育有了后续资金可以让我们迅速做大做好。但它也是一个坏事,坏事就是因为我们再也没有心平气和真正做教育的心态,而是被资本牵着走,既然进这个行当,新东方变成美国上市公司,就要把上市公司和教育这两个内涵不太一样的行业比较完美的结合起来。你如果找不到结合点就是死路一条,你光是被资本追着走,肯定也是死路一条。资本的特点就是逐利性,教育的特点就是非逐利性,教育的特点追逐的是价值体系,追求的是我们感到有内在很多的意义。教育有一个特点就是以教育为骄傲,比做房地产、卖假大米更加有成就感。这两种东西可以统一,也会产生矛盾。比如说资本逐利性是越快越好,追求短期,任何资本不可能陪你一辈子。新东方没上市以前(投资者)就跟我信誓旦旦说,我们对新东方价值体系非常认可,我们拿了新东方股票可以一辈子不退出,我知道这是假话。

  记者:企业在资本面前会被迫做什么吗?

  俞敏洪:我刚才讲到的资本的逐利性和它的短期行为常常在无意中把你逼上死路。现在可以看到有几个上市的教育机构和没有上市的教育机构,已经在被逼上死路。当然资本家也说,不逼他也死,他的经营方针和策略不对。他们说俞敏洪我们进来五年,你怎么没死,资本家没让你死,你自己该死了才死,这是资本家的话。回头说如果没有资本家在后边催促一个教育机构不断成长、不断并购,不断开教学点的话,只要他定心做,不一定会死。

  因为被追逐的太厉害、不断的增加教学点、增加各种各样设施、人才上短缺的困难,自然就会产生很多的痛苦,同时还有可能因为决策匆忙而发生错误。

  记者:那企业应当怎样权衡引入资本还是不引入呢?

  俞敏洪:资本要不要?你自己心里明白,你缺钱又要发展,你可以要。但是要了之后你就要学会跟资本博弈,学会如何跟资本家打交道,如何冷落资本家。我是一点不夸张说,从新东方上市之后到现在为止最大一波投资者,买新东方股票没有超过十个人,没有超过十次,新东方现在已经上市第六年了。我只告诉他们一件事情,第一,你们买新东方的股票,你们自己决定。第二,你们买了股票,绝对不保证你短期有多少增长或者是长期有多少增长,我只做教育领域对的事情。第三,我本人不怕股票下跌,我从来没有想过在十年之内我要卖新东方的股票,尽管我刚开始上市卖了一点是为了生活也是为了对社会有一些交代。对我来说你股票跌成一块钱和涨成一百块钱没有任何意义,所有人报道我的钱就是纸币,也就是说他不是一个现实的钱。从100块钱跌到一块钱,也可以从1块钱升到1000块钱,你不要说买了新东方股票,股票上升,我认为这个增值对我没有现实意义。

  记者:那么新东方是怎么和资本博弈的?

  俞敏洪:在这点上,四五年当中我做的比较从容,资本家不会烦我,新东方的股票持续稳定增长,这点算是跟资本家博弈中间我有了一点点胜算,我没有被资本掌握命运,而是资本被我掌握了命运,你们爱买不买。我在某种意义上控制了新东方的发展节奏,比如说如果新东方拼命打广告,拼命在某个领域开拓的话,新东方年增长 50%,连续保持两到三年问题不大。我从上市到现在每年平均增长值是35%,坦率来说是被我控制的数字。等我发现新东方的增长超过30%的时候我会停下来慢一点,先把内部工作做好,看团队搭建好没有,教学目标完成没有,教研做成没有,布点合适了没有。新东方的预算每个机构不超过35%,有的机构问如果做到100%你给我什么奖励,我说你做到百分之百是怎么做的,如果就做一年我不让你做。你百分之百连续做十年,你给我十年计划,我给你十年奖励,我给你一个大奖,我要得是长久发展。

  记者:是否考虑过到其他领域发展吗?或者使新东方更为多元化?

  俞敏洪:对我来说教育是我一辈子的事情,新东方是我一辈子的事情,我有过机会去倒房地产,倒卖钢产,我都没去做。我觉得人生一辈子只能做成一件事情,不要想那么多。

  新东方曾经以为自己很牛,在很多领域做了尝试,新东方曾经想过进入早教和幼儿领域,我们摸爬滚打四年,只开了两家幼儿园开的不怎么样,开了三家早教中心,亏的一塌糊涂。我们年收入有接近50亿人民币,有的是钱,但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做。新东方有一个定位,先把企业目标定位好再往前发展,并不是有钱什么都干,教育领域不能多元化。新东方原来做过公务员,司法考试也在做,幼儿园也在做,做了很多,后来发现这不是新东方的强项,你可以说都是为了培训人,让人成长,但是你专注于做你能做的事情。现在新东方做的比较专注,我们把认为不是新东方的业务都排斥掉,不做。

  记者:新东方现在的业务定位是什么?

  俞敏洪:我们的业务是什么?是专注于四岁到22岁,大学毕业的孩子们的成长教育,这是我们现在新的定位。这个成长教育当中包含很多元素,第一,最重要的是符合社会现实需求的学习教育,包括孩子的学科学习,考试学习。大家都知道在中国分数是要了孩子的命的,帮助孩子在学科成绩不断提高,对孩子自信心和未来有着重大的作用。

  再往下我们新东方做的事情就是对孩子的成长,我说这个成长教育当中的学习,但是真正的成长,包括他们的数字教育,人品教育,心灵教育完全熔化到新东方的学习教育当中,学习教育是一个筐,必须往里面装东西,必须使孩子形成一个健全完善的发展人品和人格的教育。

  最后我们认为新东方能做的是通过这样的教育体系为千家万户的家庭带来一点幸福指数的提高,孩子成长了,孩子成功了,家庭就幸福了。我看到无数的父母因为孩子最后变成打游戏的游戏狂,最后走向邪路,父母无论有多少钱,多好的社会地位都会痛不欲生。还有贫困的家庭孩子到了名牌大学去读书,父母是天天吃咸菜都是很满足。我的父母都不认字,我进了北京大学,从此我父母一辈子都开心,因为有了有出息的儿子。

  记者:新东方开展新业务的评判标准是什么?

  俞敏洪:我们认为,第一不要为了资本什么项目都开。就算你把项目做成了,关键是其符合不符合你的教育集团一贯的价值体系。对教育集团来说重要就是你的价值体系是否一致,什么东西赚钱你就去做什么事情就没有价值体系,新东方不一定做得成。现在我们做幼儿园、亲子中心、公务员也好都不是新东方的核心产业,这些也都有价值体系,符合新东方整个大的价值体系。

  第二个问题,这是不是你的专长,是不是你能做的,即使价值体系一致,还有一个专长的问题,不是你的专长,你做它干什么呢。最后的结果就是失败。第二可能赚不到钱,第三把你自己的品牌搞乱了。大家一想新东方不会想到几百个教育领域,现在新东方的核心还是外语教育,英语教育,出国考试和国内考试教育。新东方典型的教育内核,在任何一个品牌都要占领老百姓心智。比如说谁出国考试干的最好?人家第一想到就是新东方。谁幼儿园和亲子干的最好人家第一反应就是红黄蓝,不是新东方,第二反应还不是新东方,第三反应还不是新东方。你不可能一个品牌包含无数个东西。新东方做的4到 22岁最大范围,新东方刚才说1000万的学生都是这个范围。我们现在不得不由于这个内容的延伸,对品牌进行重新界定。比如我们现在把新东方可以作为一个教育集团看待,作为一个上市公司看待,提到新东方的内核就是出国教育、出国考试、英语教育这样的内涵。凡是在这样的范围之内都可以叫新东方来运作。

  记者:可目前新东方也开始涉及课外辅导补习班了?

  俞敏洪:中学的数理化教育谁都不相信新东方能做到,我们不得不在这个领域当中,这个领域对我们来说是需要进的。第一这个市场太大,第二它符合新东方的教育理念,我们教学生英语和教学生的语文和数学,把新东方的理念注入进去,教任何一门学科都让孩子很开心学习。我们在数学上面做过尝试,结果发现数学老师上课照样能让学生一堂课欢笑几十次,不是一讲数学很古板的感觉。

  我们在2年前决定把另外两个牌子推出来就是优能中学教育,现在推的不是很成功,已经有一定影响力。今年加上去年,已经有接近30万中学生在新东方学习多学科教育,还是产生一定作用,这个牌子还在新东方的阴影下。泡泡少儿教育有60万学生,已经做了7年,大家依然没有感觉到泡泡少儿教育跟新东方区分是什么,一个品牌区分打出来难度太大。新东方原来成功制约了我们在多个领域的发展,我们一上来没有执行子品牌战略,而是一个品牌战略,新东方的品牌战略,要拆分子品牌,跟分类市场进行竞争的时候发现难度特别大。每一步东西的成功与否都跟你的战略决策有关系,面对很多这样的问题,新东方面临搜索业务,在几个强项当中进一步拓宽自己的市场,把上下游产业链接起来,形成完美一站式服务体系,这是我们反复想的事情。

  记者:新东方这两年增长很快,可以说是成功的表现吗?

  俞敏洪:光增长不算成功,新东方在未来三五年每年超过30%以上增长不成问题,这不是新东方牛,而是整个中国的教育市场被烘起来了。被很多人的创业热情、资本进入烘起来了,培训机构增加了几十万家。这些人并不一定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想搞教育,有不少人都是认为我进来只要搞成了就能变成富翁这样的想法。这样的想法去做教育,一半来说就算做成了也是昙花一现。我特别希望教育机构的人不要用昙花一现的心态做教育,我要变成上市公司,赚一笔钱,变成有钱人。把他当成一种创业机会是可以,进入教育领域,无论你做什么培训,只要进入教育领域,我特别希望你能够带着教育理想进来。教育理想是什么?就是你愿意为这个领域献出自己一辈子的时间和生命,并且把对学生的成长和培养当作是你的终极目标来看待,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极有可能是双丰收,你事业成长了,可以长久干了,资本市场追捧你了,可以像新东方上市了。如果光捞一笔钱的话,你也可能成功,但是最后也将成为回忆,背后有多少学生因为你的短期行为受害。

  记者:新东方在让学员满意方面做的怎么样?

  俞敏洪:我现在特别感觉到有一点差距,我特别对不起。新东方每年也有百万学生,总有学生不满意的。有一个学生和他的家长来找我,因为搞不清楚他们找我什么目的,有的时候也有找我完全是胡搅蛮缠,不一定是家长,以家长名义找我的。通常我的前台、员工、助理都会挡一下。但是像这次他们就挡错了,因为这个家长是受到了新东方服务上面一些不满意,想向我诉说一下他们的不满,他们没有抱着跟我一起打闹的心。但是前台把他们给挡住了,挡了两个小时,我发现的时候感觉到特别内疚。赶快把他们请到我的办公室。问他们有什么问题和困难,我全力以赴解决,这孩子把我的手机号、邮件地址留下来,送了小礼物,这个家长和孩子相对满意走了。做教育你是没有办法,事无巨细,当发现一个家庭把孩子交给你的时候,把他全家人的前途甚至把全家人的身家性命交给你了,你要做不好的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你可以说我反正提供这个服务就行,但是总体来说你会感觉到真难过。像上述遇到这个事情,我觉得很难过。当然,新东方大了,所以受到新东方不公正待遇还是很多。

  记者:很多人都是看中了教育这片市场的前景进入的,并且急于引进资本,您对此有什么告诫?

  俞敏洪:其实做教育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但是我不反对大家去利用资本力量实现自己的理想。如果能帮助你的理想插上翅膀再好不过,如果资本的力量是束缚你理想的枷锁,你使用资本的时候要尽可能的小心一点。人做事情就是做一辈子的事情,通过一辈子的事情把自己成就为一个有价值的人。对一个机构来说也是要做就把这个机构做成一辈子的事业,而不是做成一个短暂的事业,做成自己做了就卖的企业。把企业当猪卖,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很多机构都是把这个企业当猪卖,卖掉之后你是死是活跟我没关系,这是资本家、投资者的游戏,很正常,也很有道德。因为资本家就是干这个活的,我小时候我妈养猪再肥、再可爱,长大就得卖,换钱回来养家糊口。作为实业家、教育家,最好就是把你的机构当作儿子养,也把你的机构当着儿子一直干下去,他始终是你的儿子,抱着一种爱心做这个机构,这个事情就好办的多。

  记者:教育是一个特殊的产业,但是做民营的教育企业又不能不挣钱,如何平衡?

  俞敏洪:在这个市场上打拼,我们不是国家的公立中学,有国家的大量支持,也不是国家的公立学校。我们所做的一切只要你不盈利,你就会倒闭,就会被人整掉。只要你在竞争市场上竞争不过别人,也会倒闭。我随时做了新东方倒闭的准备,我们是做教育的,也应该用企业经营思路做教育。你必须学会算总账,收支平衡、成本节约、费用节约,把利润分享给你的团队、员工,还有把省下来的利润推动你事业建设,教学点进一步扩散以及对资本和其他投资者的吸引力等。必须按照企业经营思路做教育,又不能完全按照企业经营。教育的特殊性,表明你必须把理念安全融入到你的经营当中,你才能两不误。既有企业良性发展,又有教育理念和理想实施,把这两头抓好了,可能一个教育机构才能做长久,也可能到最终你才能够真正的做到像有些优秀教育机构一样,不一定像新东方,做到双丰收,事业丰收、金钱丰收,企业管理经营、管理的经验也可能双丰收。

  上世纪80年代,俞敏洪大学毕业后,成为了北大的一名英语教师。从社会地位上来说,这是一份即体面又令人羡慕的工作。但收入并不高,在当年流传的那句“当教授的不如卖茶叶蛋的”,便是对当时教师薪资水平的真实写照。

  尽管薪资水平低,可俞敏洪对此却很知足。每天看着学生求知的眼神与渴盼的目光,俞敏洪突然有种莫名的成就感,那是一种自我价值被认可感觉,也暗下决心要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北大,奉献给讲台。可谁知,90年代的出国热改变了俞敏洪简单、满足的生活。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正是改革开放之后的第一轮出国高潮,当时出国俨然已经成为了身份的象征。周围的人一个接一个的踏出了国门,俞敏洪也动心了,决定出国留学。可几年考试下来,阻碍俞敏洪出国的不是TOEFL和GRE的成绩,而是学费。

  原本以为自己还至少能够申请到一两所学校的全额奖学金,但确始终未能如愿。几所大学邮寄过来的录取通知单基本上都没有奖学金。在当时,美国大学学费最低也要2万美元,折合成人民币就相当于12万元。俞敏洪每个月的工资才120元,巨额的学费让俞敏洪的海外求学路,俨然变成了一个神话。就算再有毅力、再有拼搏的精神,在相当于要不吃不喝攒上84年的工资,才能凑够4年学费的现实面前,俞敏洪也不得不露出一丝无奈。

  天无绝人之路,事情终于有了转机。美国一所大学终于答应为俞敏洪提供四分之三的奖学金。尽管不是全额,但已经是难得的机会了。可剩余的5000美金的学费要靠俞敏洪自己的工资,仍然是难以支付的。挣外快,成为了能够迅速攒钱出国的唯一出路。

  几次出国考试下来,虽然全额奖学金难觅,但是却让俞敏洪对出国考试越发了解,加之自己本身就是英语老师,还有什么比干老本行更好的外快呢?此时,中国出国大军的队伍也越发壮观了,各类出国培训考试机构也在庞大的市场需求滋润下,犹如雨后春笋。已经濒于绝望的俞敏洪,当机立断约了几个同学一块托福班上课,为出国留学筹钱。在校外培训机构代课,一节课30元,十节课就是300元。眼看自己的出国留学梦就要实现了,可让俞敏洪没想到的是,自己从此即将远离北大。

  当时,很多补习培训班为了招揽生源,都很愿意请像俞敏洪这样的教师,可以打着拥有北大讲师的旗号招生。俞敏洪自然也成为该旗帜下的一份子。但这面旗帜在北大看来,是会严重影响其声誉,便明令禁止。在俞敏洪还在兴奋的盘算,还有多久就能攒够学费的时候,却收到了这条禁令。

  出国心切的他,并没有对此太在意。心中索然倒产生了一种破釜沉舟,豁出去的念头。而随后却突然被泼来一盆冷水,将出国的希望再次浇灭。

  希望在拐角

  北大的三角地,是北大仅次于博雅塔、未名湖的一道着名景观。三角地是北大的信息流动的中心地带,所有学生举办的露天的小活动也多在此开展,各种各样的讲座信息和广告信息都在此发布,每一个北大学子都不会陌生。就是在这块三角地,俞敏洪的名字响彻了整个北大校园。

  1990年秋天,北大三角地的高音喇叭广播了对俞敏洪在外,打着北大的名义讲课的处分,记大过。没有事前的沟通,严厉的公开批评即让精神上没有丝毫准备的俞敏洪措手不及,也让他产生了一股羞辱感。辞职,是他对默默多年,却突然一鸣惊人之举的唯一反应。

  或许当时的俞敏洪对北大还有一股很大的怨气,可今时今日再回首看看,正是当时北大的一脚,造就了俞敏洪的现在。

  听过俞敏洪讲演的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前方是绝路,希望在拐角。”这句话正是俞敏洪的真实写照,也是他的真实体验。丢掉了铁饭碗,告别了过去的生活,新生活的篇章也开始了。

  新生活的开始并不华丽,而是居无定所、四处漂泊。自此,俞敏洪也将培训机构的工作从副业变成了正业。给别人打工多年后,俞敏洪发现,打工的老师挣的再多也没有老板挣得多,既然自己有本事讲课,为什么不炒了老板鱿鱼自己开一个学校呢?

  虽然是白手起家,办学的道路也困难重重,但这其中也伴随着巨大的成功机会。而此时俞敏洪所做的一切,还不是为了想创业当企业家,仍然是为了他的出国梦。

  起初雇不起员工,更做不起广告,他就自己在零下十几度的寒夜里,大街小巷地贴广告;起初招不来学生的时候,他就免费讲演,免费上课。要知道,在当时40多节的培训课,前8节免费,学生听着满意才交学费,感觉不好可以退学走人,是需要多大勇气。但也就是这份勇气和自信,让学生们蜂拥而至。1992年的冬天,俞敏洪在北京图书馆的礼堂举办了一场免费讲座,让他没有想到的是,1500人的大礼堂被挤得满满的,就连礼堂外面也挤满了人。那次讲演,俞敏洪不是站在一个什么讲台上,而是一个垃圾桶上,可是却是他终生难忘的一次讲座。

  点亮新希望

  俞敏洪用他的亲身经历点亮了自己对生活的希望,在课堂上,在讲演中他也在用它的激情激发了学生的斗志。同时学生的激情又再次感染了俞敏洪,也成就了他自己的梦想。激情和独特的教学方式吸引了大批的年轻人,“去听俞老师讲座!”也成为了学生间相互传递的一个信息。虽然讲座是免费的,可是俞敏洪给每个人留下的印象是真实的,口碑也从此开始一步一步的沉淀了下来。没花一分钱去做宣传,做广告,仅仅靠着站在垃圾桶上的讲演与呐喊,靠着口口相传,新东方名声鹊起。

  当初为了出国,被迫离开北大,被迫创办新东方。尽管在新东方蒸蒸日上之后,俞敏洪深深的爱上了他这份事业,也萌发了要将新东方打造成中国最好的英语培训机构之一,但是出国的梦想仍然没有放弃。可谁知,多年之后,当初为出国而准备的跳板,做的是红红火火,可是出国却依旧没有实现。

  为新东方付出的越多,它越是红火一分,出国的梦也就开始随之减少一分。从几张破桌椅,从黑夜贴广告招生,从几个学生一直走到现在,俞敏洪又怎能舍得离开。现在的俞敏洪弄明白了一件事,也是他经常向来新东方求学的学生传授的一句话:“如果你想使自己生活的更好,首先的一点并不是出国,而是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国外,你都要问自己能做什么,你怎样能把一件事情做得非常好。”

  出国已经不再被俞敏洪所惦记,如何将新东方做的更好成为了他事业的目标,人生的信念。

个人简介
北京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