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顶盒、骡子和守门员

陈志刚 原创 | 2012-01-19 11:10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其实很久没有打字了,虽然最近也陆续贴了几篇文章,其实都是之前的旧作,一是因为最近电信行业实在不景气,没什么值得说的东西,二也是虽然热热闹闹的事情出了不少但是之前也都写过了觉得实在乏味。

  但是春节总是要来了,在工作闲下来之于,不由得又开始我的习惯性的社会观察和思考,最近萦绕脑海的总是管制、限、实名这些词,尤其是广电总局前段时间的限娱令和最近的限广令,我禁不住最近开始担忧起来,如果电视连广告都没有了,我还能去看什么,要知道在我看来在中国广告导演是最懂观众的一群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可是广电总局竟然对此视而不见。

  除此之外,打开各个网站的科技新闻就是各地运营商跟打了鸡血式的有关宽带要升级的新闻软文,这不禁让我担忧如果用户明天醒来发现网速还是那么慢是不是又会给人骂运营商垄断,不过不管如何,有关宽带中国的战略看似在一步一步的推进。

  说了很久,还没谈到机顶盒,读者们可能会怀疑我是不是跑题了,其实没有,前面说的这两件事情其实都和机顶盒有关。

  其实我们知道,对于有关部门来说,一道道的限娱令限广令有时候执行起来还是有很大问题的,要看台里是不是配合,遇到强势点的台可能总局根本就没办法,因为他没手段。所以有关部门自己搞了NGB,号称要建设一个可管可控的广电宽带网络,当然,还有那个集成播控平台,虽然在新闻媒体中已经很少出现在公众的面前,但是这些其实都是广电建设所谓可管可控的广电网络的关键点。不过只有网络和集成播控平台其实是不够的,要能控制每台电视机是离不开“机顶盒”这样的东西的。之所以说是机顶盒这样的东西,而不是直接说机顶盒,这就和我刚刚说的第二件事情有关:那就是运营商提供的互联网宽带网络可能会逼迫机顶盒成为变形金刚。

  大家都知道,其实现在是有互联网电视的,而且苹果、谷歌的互联网电视也已经都开始服务市场了,中国自己的电视机厂商也早已经有了互联网电视,但是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这些互联网电视可能需要集成一个指定的集成播控平台,所以在这样的互联网电视里,所谓机顶盒可能就变成了一个内置的电视机里面的播控芯片。

  这个设想很完美,至少从理论上、模型上和逻辑上,都无懈可击,如果这个设想完美落地,下次广电总局发布限娱令和限广令的时候就不用发文了,直接通过一个控制平台把电视台的一些节目给掐了就行了,俗话说就是直接给你上手段。

  其实不只是给电视台上手段。

  这种思路其实无可厚非,因为这是在中国,政府的管理社会的思路始终是保姆式的,你在生活和工作中总是能够看到一个正义凛然的守门员,他希望能够替你把好关, 所以有人会替老百姓封堵黄网,有人会替老百姓拦截垃圾短信,当然也就有人来替老百姓决定什么是庸俗什么是高雅。

  那么在三网融合这件事情上,有人说是部门利益之争,有人说是市场和非市场之争,也有人说是先进和落后之争,其实都不是,争得还是谁当守门员的问题,或者谁有能力有资格能不能当好守门员的问题。一个不能当好守门员的球员是一个没有政治前途的球员,即使你的球技再好,你看看某行业的运营商其实就应该明白这个道理。

  所以说,机顶盒就像守门员的化身,它负责决策民众能看和不能看什么。

  如此逻辑推来,在中国恐怕机顶盒产业是前途大好,那么实在是和骡子不能搭上半点关系,要知道所谓骡子是比它的爹妈驴和马都强壮的动物,但是又只能延续一次生命不能传承后代的动物。

  所以不应该把机顶盒和骡子相提并论,况且在美国法国这样的友邦,机顶盒这样的产业也曾经获得风风火火的大发展,何况在中国有三网融合东风之利呢。

  显然,这样的理解是缺乏前瞻性也缺乏国际视野的。世界主要国家都制定了自己的宽带战略,有线电视网退出历史舞台是早晚的事情,互联网电视已经成为世界的主流,互联网视频网站已经成为视频消费的主战场,或者用一句话来说,基于宽带的视频消费是世界的趋势,所有的相关产业包括电视机制造商、内容生产商、网络运营商、广告运营商都将会转移。

  所以话说到这里,也只能打住了,就像电视剧篱笆、女人和狗,对这篇颠三倒四没有逻辑的烂文,我只能用《机顶盒、骡子和守门员》来取名了。

个人简介
中国移动北京公司数据部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