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起来,是海外运营商开拓移动支付市场和应对竞争的策略之一。
2011年德国运营商合资成立mpass品牌推广移动支付服务,英国运营商抱团成立移动支付合资公司的计划也到欧盟的支持。美国运营商合资成立的家合资公司Isis在本月也开始在盐城湖等地提供服务,并宣布将有20款支持移动支付的手机很快面世。
而在中国,最近有关移动支付的好消息听上去鼓舞人心,银联和运营商不再争执有关标准的问题,一些第三方支付公司也开始围绕手机支付做文章,有研究机构数据显示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在2011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发展迅速,全年交易额规模达到742亿元,同比增长67.8%;移动支付用户数同比增长26.4%至1.87亿户。
但是好消息,并不见得带来好的市场,尽管联合起来是一种策略选择,这种联合不管是运营商之间联合起来还是运营商与银行联合。
这是因为,在移动支付市场上,电信运营商如果真的想在规模爆发之前占据有利位置分得一杯羹,有几道坎是不得不迈过去的。
对资金安全的信用度及其管控能力是制约运营商移动支付发展第一因素。在公众的形象中,电信运营商一直是一个收费账单的邮寄者,而并不是一个存款凭证或者消费凭证的发放者。舆论有关运营商计费系统的诟病和不良印象始终挥之不去。
而与运营商的营帐系统千丝万缕的运营商支付体系,尽管专业技术人员可以相信不会出现大的误差,但是在普通民众中就像电磁辐射是不是有害一样,始终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观感问题。
在这一点,专业大型第三方支付公司或者金融系统显然具有较高的美誉度,所以从这一点看,海外运营商联合成立独立品牌独立公司,不失为明智之举。
早期市场培育期的市场特征是制约运营商移动支付发展的第二因素。运营商需要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并非移动支付市场的创新引领者,也不是早期市场的成本补贴者。
运营商只能是移动支付市场规模爆发后的跟随受益者。所以目前移动支付市场还处于早期市场阶段,运营商所要做的就是等待与观察,小规模投入,伺机而动,而非冒进的大举投入。
从这个角度讲,对大举进入的时机选择也是需要运营商迈过希望迅速盈利这道心理坎。
这并非说不要开拓市场,而是说要小规模的试探市场,把握市场脉搏,寻找细分市场,营造自己的安全信用美誉度,锻造自己的资金安全管控能力。
移动支付大有机会,但是需要运营商耐得住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