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气是打破中国能源垄断试金石

叶檀 原创 | 2012-11-16 18:35 | 收藏 | 投票 焦点关注

  页岩气革命让美国摆脱了石油危机。

  上世纪70年代,全球爆发的石油危机让欧美经济进入滞胀期,中东国家原油价格十倍以上的价格上涨,使美国企业赢利大幅下降,通胀大幅上升。

  这一威慑手段已不管用,通过页岩气革命,美国基本实现了能源自给。引用中国能源网CEO韩晓平先生的一组数据,从2008年到2011年,通过页岩气技术突破,美国新增1400亿立方米天然气供应量。页岩气革命使美国进入了低成本制造时代,美欧正在缔造智能制造,从信息控制、物联网系统到机器人生产,一气呵成。

  其他国家即使劳动力价格再便宜,也无法阻挡美国的低成本脚步。以原油价格为例,美国西德克萨斯油价比英国北海布伦特油价平均低15.88美元,目前两地的价格差距已经接近20美元。今年4月份,美国亨利中心的天然气批发价格为1.89美元/百万BTU,而英国同期价格为9美元,德国为11美元,日本进口液化天然气的价格为16美元,比美国高出8倍。低廉的天然气还大幅度降低了电力成本,美国5月份平均工业电价6.57美分/千瓦时,相当于0.41元人民币/千瓦时,不到中国沿海工业电价的一半,不到日本工业电价1/5;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PVC等从美国运到中国港口的价格比中国工厂出厂价还低1/3,中东地区的化工厂与美国相比也黯然失色;低电价将电解铝、电炉特种钢、有色冶金等高载能产品价格大大拉低。

  新一轮信息革命与能源革命,加上未来的制造业智革命,使美国再次成为超强帝国。什么叫做人力是第一生产力,制度是第二生产力,这就是。

  中国能源仍处于煤炭占主导的时代,进口原油依赖度越高,运输生命线上遭遇的阻力也就越大,原油海上运输大动脉形成了阻塞口。形势比人强,中国在将水力资源发挥到极致后,煤炭与原油遭遇环境掣肘后,将目光投向了页岩气。

  9月10日,国土资源部发布了第二轮页岩气探矿权招标公告,定于10月25号的招标会吸引了75家单位参与,其中民企就占到了1/3。有近百家企业参与页岩气探矿权第二轮招标,这些企业涉及石油、电力、煤炭、投资、房地产、机械设备制造等多个行业,几乎囊括了所有能源央企和部分大型地方国有能源企业,以及部分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

  垄断坚决从来都是在倒逼之下打破的。巨大的投资额与未来的风险,使有关部门不得不动用全国资源投资页岩气的勘探开发。

  在“第二届亚洲页岩气峰会(上海)2012”上,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姜鑫民表示,我国页岩气发展带来了非常大的投资需求,预计到2020年仅气井钻探带来的资金需求就超过4000亿元。目前我国已钻完的页岩气气井只有63口,不到美国的0.07%,且多数属于实验性质。气井造价高昂,一口直井达到每米要投入2万美元,水平井每米要投入3万元,打完一口3000米深的气井需要投入1亿元左右。2020年我国需要打2万口井,存在4000亿-6000亿元资金缺口。而在管网建设方面,姜鑫民表示,目前我国天然气主干管道4.9万公里,只有大约美国的十分之一,还需要数千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

  借助页岩气,能源垄断破冰。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主任张大伟提出招标“两步走”战略:第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招投标市场竞争机制,允许民企和中外合资企业参与与常规油气矿权不重叠的页岩气区块的招标(这些区块约占全国页岩气总区块面积的23%);第二,对与常规油气矿权重叠的页岩气区块探矿权也将招标出让(约占全国页岩气总区块面积的77%)。重叠区块将开采权优先给予几大石油公司。但如果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没能达到规定的勘探进度,国土资源部将取消其开采资格,对这些区块实施公开招标。

  招标门槛降到最低:第二次招标共推出20个区块,总面积20002平方公里,分布在重庆、贵州、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安徽、河南8个省(市),只要是中国境内注册的内资企业或中方控股的中外合资企业,注册资本金不低于人民币3亿元,只要跟具有石油天然气或气体矿产勘查资质的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具备石油天然气或气体矿产勘查资质,就可参与投标。

  民企一则以喜,一则以忧。

  高风险并非民企最担忧的,鉴于山西煤炭整合、石油行业上下游整合的前车之鉴,民企普遍担忧“关门打狗”,一旦产生效益就会被驱逐出境。万幸开采成功,被垄断的管网公司卡住了脖子,如小水电一样有电无处输。在勘探阶段,最怕的是权贵企业转嫁风险,各地的地头蛇企业借助页岩气项目,借着在各地的人脉资源四处圈钱,失败了所有的风险转嫁给银行或者投资者,而地方政府只能像现在为光伏大企业一样,为这些企业兜底。

  建立明确的游戏规则,建立环境与各方利益保护机制,在管网、配套设施等方面建立全方位市场参与机制以打破日后的垄断陷阱,严厉约束权贵企业转嫁风险,是页岩气市场化的重中之重。

个人简介
财经评论员,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从历史上的政治与经济转到当下,是希望看得更透彻。
每日关注 更多
叶檀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