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布局云产业

蔡律 原创 | 2012-02-20 23:01 | 收藏 | 投票

  重庆布局云产业

  (综合媒体分析报道)



  2012年2月18日,重庆水土镇,两江国际云计算中心施工现场。首席记者 钟志兵 摄

  云计算产业已颠覆了IT产业脱胎换骨而出的新型产业。云计算是互联网和超级计算能力的结合。它倡导的模式是:聚合包括CPU、存储、网络在内的所有的硬件、软件,以及数据与服务,建设规模庞大的数据与应用中心,让个人和企业用户通过互联网随时访问、分享、管理和使用相关资源。就好比是从单台发电机模式转向了电厂集中供电模式,数十亿台个人电脑和其他设备接入云计算中心,将带来工作方式和商业模式的彻底变革。

  “云”是互联网属性最为形象的表述,互联网没有边界,或者说边界不清晰,就像是一团团分散、飘浮的“云”。不妨想象这么一幅图:天空飘浮着许多云,这些云都是一个个庞大的数据中心。当你需要某种服务时,可以通过如电脑、手机等终端系统去访问这些云,获得信息或有关资源。

  云产业是各种基于信息理论或以信息理论为辅助并以各种产业名义在以全产业链角度进入产业区时所形成的产业集聚群落,并通过“云”战略使之立体化,从而形成一个公共资源共享、产业循环完整、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又可部分替代的有机整体共同面对市场,告别传统产业园的同质化竞争。

  云产业理论基础是产业耦合。是企业在产业链条上通过产业内容和功能上的对接、共生而形成的产业集聚。这种耦合可以是上下游产业的产品供给和需求关系,也可以产业链平层之间产品和服务的组合关系,从而形成企业之间的依赖、互补和扩展。

    因此,云计算就像是可以随时存取的数据信息银行,能让每个终端都有无限的计算、存储和整合资源的能力,就像天上的云一样那么多又那么快。 于是,与云计算链接的相关产业应运而生。云计算商业模式,涉及服务器、存储、网络等基础架构,以及中间件、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网络服务在内的诸多领域,从而开创一种全新的IT应用前景。

  中国的手机用户数、网民数量都已是世界第一,今年第二季度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PC销量也已成为世界第一,这也意味着中国IT用户世界第一,无论是数据生产还是数据消费量都领先于其他国家。这就为云计算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终端基础。

   一方面,建不如租,减少成本。中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中小企业,他们如要投资建立数据中心的投资回报率较低,也很难与业务的快速成长匹配,而云计算的租用模式正好为这些中小企业提供了合适的解决方案。

   另一方面,资源共享,利润均占。拥有众多服务器、存储硬件厂商以及平台软件厂商都期盼通过云计算平台将自身产品跻身政府和企业用户中,抢占地盘,以便未来能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同时,云计算运营商也瞄准着市场,伺机而动。正在全国各地兴建高性能计算中心、超级计算中心的政府下属企事业单位有望捷足先登,成为面向公共计算领域的云计算运营主体。而电信运营商、IDC托管服务商、大型互联网公司、软件平台解决方案提供商等也具有成为云计算运营商的潜质。

  由于云计算产业内容丰富、产业链条长,加之仍处于概念推广期,对地方政府而言,仅凭一家或几家之力,很难形成聚集效应。如何集中包括企业、政府、金融、资本等各种优势资源,打造从设施、作业平台到应用服务的云计算全产业链,对当下国内云计算产业发展至关重要。我国云计算产业正处于即将快速发展的前夜。 不过,中国云产业虽然发展势头如此迅猛,却也掩盖不了其与生俱来的障碍。据蔡恩泽文章分析:

      一是鱼龙混杂。由于目前尚未形成有效的评价、资格认证和准入机制,云计算市场上鱼龙混杂,缺乏大型、可信赖的服务提供商,也缺乏行业普遍认可的成功应用实践案例,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规模的扩张。

      二是标准缺失和不统一。国内云计算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咨询机构IDC发布报告认为,当前许多和云计算有关的术语、技术接口等仍是“各说各的”,不同公司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案,致使大量数据和服务无法在各公司范围内转移、共享,大大局限了云计算的应用服务范围。

      三是眼下云计算还有许多安全隐患,而包括数据存储、传输安全,数据隐私、数据主权、身份认证等问题是用户非常关心的问题,云计算产业要共享,更要安全,如果消费者忐忑不安,那将制约云产业的发展。

  重庆造“云”抢跑世界

  2012年02月19日   来源:重庆商报



  重庆商报图形  徐侨唯制

  2月17日,位于重庆水土镇的一块平地上,塔吊林立,有的厂房已修建好一两层,有的则还在平土,工人们干得热火朝天。到了晚上,工地仍灯火通明。

  这里是去年破土动工的两江国际云计算中心。建成使用后,将有上百万台连接世界的服务台隐藏在这里的建筑物中,不分昼夜地运转,来自全球的海量数据在这里完成交换、处理、发送的全过程。

  这里要做的就是,当今最热的科技概念—云计算。在云时代,人们不再担心本地硬盘的容量大小和是否损坏,本地计算机的计算能力也不再成为计算机应用的瓶颈。过去装在电脑机箱里的各个单独部件—存储信息的硬盘、处理信息的微型芯片、操控信息的应用程序—现在已分散在世界各地,通过一朵朵“云”,供每个人分享。

  记者了解到,去年,我市已完成18万台服务器落户,在今年一季度,微软、腾讯也将入渝造“云”。

  项目计划

  重庆既要造“云”也要生产“端”

  云计算,是继个人电脑、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互联网革命”,由此引发的产业大战,如今在国内已风起云涌。在这场激烈的争夺战中,重庆身影尤为引人瞩目。

  2010年末,重庆提出国际离岸云计算产业发展战略,确立了以国际离岸数据开发处理、全球笔记本电脑制造两大龙头产业引领,推动“云端智能重庆”建设,从而带动“2+10”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

  其中,“云”的核心任务是,重庆两江新区规划建设10平方公里,集中式布局的云计算数据中心暨配套产业基地,同时启动建设重庆国际离岸云计算试验区,预计到2015年实现百万台服务器的产业规模。

  国际离岸数据产业的运作按照“两头在外”(数据来自境外、去向境外)的模式,在国内建设计算资源池,并以提供数据存储、计算能力的方式提供给国际互联网使用者。

  “端”计划,则是在我市先期布局的全球笔记本电脑基地基础上扩展为云计算智能终端设备生产基地,即除了笔记本电脑外,我市还将生产成像打印设备、交换设备、服务器、显示器等,到2015年,将实现2亿台云端设备的产业规模。

  “人家都说咱重庆是‘雾都’,如果加上‘云’计算,就可以‘腾云驾雾’了,孙悟空要知道了,也会来看一看。”市委书记薄熙来曾这样说道。

  产业进展

  一大批IT巨头拟一季度抢滩重庆

  “明天我们将要迎来一IT巨头团队最后一次考察、谈判,他们在重庆签约投资云计算项目,已是十拿九稳。”17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渝中区中安国际大厦顶层28层的重庆市云计算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经信委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处处长居琰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向记者介绍了我市开展云计算的最新进展。

  他说,目前重庆团队与61家企业在谈云计算项目签约,今年第一季度有望与五大巨头签约,“个个都是业界响当当的大腕”。

  居琰介绍,在云计算产业上,去年我市已与6家企业签约,包括太平洋电信在西南的首个世界级数据中心等3个项目已启动建设。据统计,6家企业为我市云计算试验区引进18万台服务器落户。

  去年5月31日至6月4日,市长黄奇帆率领重庆市政府代表团出访美国推销云计算产业计划,这引发了美国众多IT巨头的投资意愿。

  全球三大云计算基础设施运营商之一的易昆尼克斯公司表示,将尽快派出高管和专家团队赴重庆进行投资考察。全球著名网络通讯和软件商思科公司表态,在与重庆的既有合作基础上尽快向服务器、路由器等高端领域拓展合作。

  应黄奇帆之邀,思科总裁钱伯斯还将出任重庆市政府市长国际经济顾问。而惠普也初步决定,将打印机和台式电脑项目转移布局重庆,参与重庆“云计划”。

  与此同时,首届中国(重庆)国际云计算博览会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当中,该博览会将于今年3月在重庆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主题定为“云联世界·感知未来”。业内专家分析,国内首个国际云计算博览会在重庆举行,展现了重庆发展云计算产业的雄心。

  政策创新

  在国内率先拿到数据处理特殊政策

  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国际云计算巨头纷至沓来,令重庆云计算产业发展在全国激烈的争夺中脱颖而出?

  居琰笑着说,现在与企业谈判,早已不是“喝喝酒、用感情打动对方”那么简单了,企业都是要拿政策、拿数据、认真分析的。他举例说,重庆云计算团队与一家跨国公司谈判时,对方发出了长达60页的调查问卷,了解重庆的方方面面。

  “他们问的问题五花八门,包括重庆有多少市场主体,近年地震、台风的数据等等,面对这样问题,我们就向相关委办局‘请教’解答。”居琰说,后来重庆云计算团队的10多人拉到山上“闭关”,两个星期才把人家的问卷回答完。

  记者从居琰手中看到了这份“书面回答”,杂志般大小,却厚达200多页,书里全用英文表述,还有不少表格、图标,着实彰显了重庆团队的专业程度。

  同时,我市动脑筋进行制度创新。在云数据处理中心的政策支持上,目前重庆市已经在国内率先拿到了数据处理的特殊政策。此外,在数据进出通道上,已经获得太平洋电信投建宽带达1.5T的国际互联网通道。

  产业影响

  建“信息保税港”优化产业升级

  目前,全球资源争夺的焦点已从石油、高科技产品和金融资金,延伸到数据资源的竞争。欧美地区数据处理外包业务40%在日本,60%在新加坡、印度和马来西亚等地。

  重庆市在什么背景下提出发展云计算产业?该产业的发展又对重庆市经济有什么意义?

  据介绍,市委、市政府把建设全国乃至全球性的云计算产业中心基地,作为推动我市产业优化升级、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抓手,因此启动实施了“云端计划”。因此,黄奇帆在去年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将把对云计算的要求纳入到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内容中,并以此令现代服务业增值提速。

  对于云计算中心对我市经济发展的意义,市经信委主任沐华平称,云计算产业介于软件、硬件之间,属于2.5产业。

  沐华平说,我市云计算产业发展,具有离岸与在岸相结合、硬件与软件相结合、基础设施共享、制度与运营模式创新、边际效应最大化等五大特点,将推动产业经济向更高端发展,使整个产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方向发展,从而推动硬件制造、服务智能化,产业国际化。

  居琰也称,我市的云计算中心建设不光看数量、规模,更重要的是云计算中心为国际电子商务、离岸结算、软件外包等行业带来的高附加值。他还说,试验区建成后,通过云计算数据中心作为信息枢纽的带动作用,还将吸引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和人才流的高度集聚,进一步确立重庆西部区域经济和信息中心的地位。

  “云计算试验区类似于保税港区,只不过相对保税港区内来往运送的货物,这是个‘信息保税港’。”居琰打了个比方。

  个案

  首吃螃蟹 新加坡PACNET进驻两江新区

  2011年5月24日,首家抢占重庆云计算商机的知名跨国公司——海底电缆运营商新加坡PACNET,在渝建设的在华最大云计算数据中心破土动工。PACNET决定投资1.5亿美元入驻两江新区,帮助重庆接入国际海底光缆,并建立其在大中华地区最大云计算数据中心。

  规模   建成4万台服务器数据中心

  具体而言,PACNET在重庆要做两件事。一件是作为全球最大的私营海底电缆运营商之一,将帮助重庆修建数千公里陆地光缆接入国际海底光缆,使客户之间数据传输成为可能,即前文所提到的那条我市获得特批的,不经过防火长城的专用光缆通道。

  在去年6月接受记者专访时,该公司重庆项目总监陈高峰曾带来一小截海底光缆。他说:“依靠这光缆,重庆与亚太地区任何一个地方交换传输数据,不到0.1秒就可完成。”

  目前,另一方面的事情由PACNET交给旗下中国公司—太平洋电信在做,即用在渝建立其在大中华区最大云计算数据中心,规模为两栋各2000个机柜、约可放置4万台服务器,将用这些服务器为世界500强为主的跨国公司处理数据业务。

  效益  为太平洋电信带来10亿产值

  在帮助重庆打造云计算基地过程中,太平洋电信收益有多大?陈高峰说,太平洋电信重庆机房在渝投入的4万台服务器,每年至少能带来10亿元的产值。

  他说,除了直接收益,这件事最大的好处莫过于有助于太平洋电信在全国对云计算的布局。据介绍,太平洋电信在华布局,重庆是继香港、深圳、天津和西安之后的第五城,“这将为今后在西南的发展奠定市场基础”。

  太平洋电信的入驻,也为重庆云计算发展注入了活力。陈高峰说,除了为重庆云计算试验区的数据出入,提供足够的带宽,保证试验区离岸数据处理业务的正常运营外,太平洋电信还能为重庆带来客户和丰富的运营经验。“我们将利用自身的优势和国际影响,吸引跨国企业加快将离岸数据处理业务向重庆转移,使重庆加速成为全球领先的离岸数据开发、集散和处理中心”。

  陈高峰介绍,现在数据中心的建设已到关键阶段,预计本月底即可封顶,后续将开始机房内部的工程建设。预计在年内数据机房即可投入使用。

  与此同时,陈高峰也在协助重庆云计算办公室接洽和承接有投资意向的国际企业及科技公司进入重庆。“对重庆在这次云计算的科技革新中能够异军突起,我们充满信心。”陈高峰说。

  商机

  2015年 我市云计算产值将达5000亿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计划,今年我市的云计算产业计划形成30万台服务器规模,在2015年达到100万台的规模。市经信委主任沐华平说,届时,我市上空这朵“祥云”,一年的产值将近5000亿元。而在这5000亿元的“大蛋糕”中,商机多多。

  2015年服务器达100万台

  他说,一个机柜(包括10台服务器)的月租金为8000元,按照2015年100万台(即10万个机柜)的规模,数据存储租金便是100亿元。若都涉及云存储,总费用是单纯数据存储的5倍,便是500亿元。“整个云存储和本地存储的数据租金,即云计算基地数据中心的直接产值就是600亿元。”沐华平说,除了数据存储、云存储等业务,还有各类应用软件的增值服务,该产值为上述产值的5倍,即3000亿元。

  沐华平还说,在开展云计算的公司向企业提供数据存储业务、增值服务中,还需要向服务器生产商购买交换机、服务器;向电力公司、电信运营商等支付电力、通信成本。上述几部分产值叠加,有近5000亿元。

  而整个产业链条上获利的企业有哪些?沐华平说,在上述5000亿元的大“蛋糕”中,从软件开发到硬件生产,再到基础设施建设的各企业商机都颇多。

  本土中小企业能“分羹”

  如市经信委主任沐华平所言,在我市开展云计算产业发展中,从软件开发到硬件生产,再到基础设施建设的各企业都能“分羹”。重庆正大软件集团就是这样一家本土的软件开发商。

  该集团副总裁马国昌说,以前,公司经常接到日本、欧洲、美国等地软件开发的单子。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外经济走势不明朗,这些单子已经受到影响,今后的情况更是扑朔迷离。而重庆新兴的云计算产业,让马国昌看到了新路。

  “云计算是一顿大餐,中小企业从中也能捕捉到商机。”马国昌说。

  在马国昌看来,云计算产业分为三种,一是建立云计算中心,购进房产、服务器等硬件;二是使用云计算的数据处理功能为企业服务;第三种,将云计算技术运用到人们的生活中,和物联网技术融合,为消费者服务。

  马国昌选择的是第二种—直接租用一块“云”来作为自己的数据处理中心。租金,一年仅100~200万元就能完成。

  “云”租来了,客户在哪?

  马国昌继续寻思,大型银行的存款、储蓄等数据需要长期的储存和处理,这无疑是一座巨大的“金矿”。但是,大型银行的数据处理量大,若想为他们服务,自己就要建庞大的数据中心。一年仅维护费就得上千万。想到这里,马国昌摇了摇头。

  后来,马国昌瞄准了国家新批的村镇银行。他说,全国目前新批下了490家村镇银行,都需要信息化管理。他可以从多家银行接到业务,并将租来的“云”综合处理。

  马国昌算了笔账:如果一家银行每年拿出200万元,全国490家新增村镇银行就能带来一块近10亿元的蛋糕,这还不算上新成立的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对于重庆的软件企业都有机会。

  一般外包业务的毛利率不超过20%。如果通过云计算为银行进行数据处理,每年的利润也将提高到40%。

  媒体评价

  《南方周末》:除了笔记本电脑,重庆在服务器、交换设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产品上均有布局。这些产业虽然渐成气候,但总感觉缺乏一个能统领全局的IT战略。云计算的提出,可谓恰逢其时。

  云计算带来的最大机遇是数据处理业务的迅猛增长,重庆即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基地,发展云计算,意味着向产业链的上游再进了一步,“金融结算中心、智能城市、物联网等等,这些重庆之前力推的概念都可以装入云计算中”。

  《21世纪经济报道》:在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浪潮中,重庆注重引入对地理位置不敏感,以信息技术和航空距离来主导、附加值较高产业作为突破口。重庆“云端计划”便是这一思路的主要体现。

  云计算建立了一个虚拟的平台,将资源整合在一起,使得重庆的信息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最重要的是,云计算将催生为终端用户服务的软件产业。特别是针对各个环节的串联、结算。

  《第一财经日报》:三年前内地还没有生产笔记本电脑的时候,重庆把笔记本电脑生产引到这里,是吃第一只螃蟹的人。这一次,在全国还没有离岸结算的时候,又把离岸结算中心放在了重庆,这也是中国的第一个。离岸云计算中心,重庆也是第一个规划实施。

  重庆较印度、马来西亚有一定优势,重庆不仅在电力、人力方面不逊于这两个国家,且身处中国,有中国电信、移动、联通等公司的强大硬件平台支撑,还获得了亚太电信巨头太平洋公司的支持。

  本组稿件由记者 敖祥菲 实习生 李阳采写

  重庆造“云”历程

  2012年3月22日

  2012中国(重庆)国际云计算博览会即将开幕。

  2012年一季度

  一大批IT拟抢滩重庆。

  2011年9月24日

  重庆市长国际经济顾问团会议第六届年会开幕,本届年会主题为“城市信息化与信息产业—全球化背景下云端智能城市发展”,市长黄奇帆在会后新闻发布会上解读了重庆“云计算”产业的发展规划。

  2011年5月31日至6月4日

  市长黄奇帆率领重庆市政府代表团出访美国推销云计算产业计划,亦引发美国众多IT巨头的投资意愿。

  2011年5月24日

  新加坡PACNET在渝项目破土动工。

  2011年5月9日

  市政府出台文件指出,重庆将打造“2+10”新兴产业集群。内容之一,就是建设面向全球服务的云计算产业园。

  2011年4月21日

  又一云计算产业基地在江津区双福新区启动。

  2011年4月6日

  两江国际云计算中心开建。

  2011年3月2日

  新加坡PACNET与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PACNET成首家在重庆开展云计算业务的跨国企业,并帮助重庆接入国际海底光缆。

  2010年12月23日

  重庆市在全市经济工作会上,首次提出我市发展国际离岸云计算产业发展战略,提出将重庆建成国内最大的云计算中心。

  参考文献:

  云产业风生水起

  重庆造“云”抢跑世界

  云产业能否“梦想照进现实”

个人简介
湖北师范大学毕业,留校任系团总支书记兼政治辅导员;2004年任忠县人民政府顾问,2007年获“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球问计求策”一等奖,荣获2007度、2008年度重庆十佳网络知识分子。荣获2011年“新阶层·重庆第二届…
每日关注 更多
蔡律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