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有望在2012年走出低谷

施正荣 原创 | 2012-02-21 11:02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光伏行业在数年前因为发展顺利而少有波折,其前景一度被各方勾勒得极为绚烂多姿。

 
  与其相对应的是,中国的光伏公司也在短短数年间由零起步,如今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群落,至少30G瓦的现有生产规模已无人可敌。
 
  但各家公司遭受了今年市场需求增幅下滑、价格对折的惨痛局面之后,“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滋味,或许是行内中人正在品尝的。
 
  当然,拥有全球最大生产和销售规模的尚德电力(STP.NYSE)也难以独善其身、独步于江湖之外。该公司董事长兼CEO施正荣在年关之时,接受了《第一财经记者》的专访。
 
  第一财经记者:光伏行业在资金上属于一个非常密集的企业吗?
 
  施正荣:放眼全球,中国是全球光伏产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主要集中在电池和组件制造领域。
 
  最近几年,中国企业也开始涉足于多晶硅和硅片等领域。我们知道,在“微笑曲线”中,制造端的利润是最低的。如要生存,我们必须在做好精细化生产的同时,通过产能扩充实现规模效益。
 
  一般估算看,从多晶硅、硅片到电池和组件,投入的资金达到每瓦1美元。照此计算,扩建一个1G瓦全产业链的产能,所需资金高达10亿美元。
 
  另外,随着太阳能光伏市场的快速成长,中国企业也开始涉足太阳能光伏电站的投资建设。虽然利润相对高而且收益比较稳定,但是同样需要企业有强大的融资能力做保障。
 
  以每瓦2美元计算,投资一个50兆瓦的光伏电站,需要投入1亿美元,而投资收益期至少在10年以上。所以,可以说光伏产业离不开金融服务的大力支持。
 
  记者:您觉得,2012年国家的宏观形势是否会有所缓解?
 
  施正荣:展望2012年,中国的紧缩政策不会很快退出。
 
  但是,我想政府也正在高度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保持实体经济的稳定。
 
  因此,中央政府可以采取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策略,对紧缩政策做出适度的调整。这样的话,既可以化解泡沫经济可能带来的经济硬着陆的风险,也可以保证经济的基本稳定运行,在保增长、保就业等基本民生领域有所作为。
 
  如果产业获得金融的继续支持,如果政府配套出台行业准入标准等政策,引导产业进入有序竞争的发展局面,中国光伏产业有望在2012年走出低谷。
 
  记者:国际需求萎缩,导致不少中国制造企业的订单下滑,您所在的行业或企业的情况如何?采取了怎样的具体应对措施?
 
  施正荣:盘点2011年,我们发现全球的光伏需求并没有萎缩。对于一个朝阳产业来说,增长不是问题,问题的关键是需求增长的速度赶不上行业产能扩张的速度。华尔街分析师在回顾时都比较一致地认为今年新增的安装量在24G瓦左右,这比去年的18G瓦还有33%的增长。
 
  但是,全球的光伏产能已经突破了40G瓦,其中不乏许多投机的劣质产能。这事实上造成了光伏组件价格的下跌,幅度超过30%。
 
  在行业的冬天里,我有两个重要的发现。第一,在成熟市场,客户更加倾向于选择产品质量过硬、品牌优质、产品融资能力可靠的供应商。有报告表明,今年二季度前六大制造商的市场份额累计达55%,远远超过去年同期26%的水平。
 
  第二个发现是,行业的基本面没有任何改变,虽然,欧洲市场受累于各个国家艰难的财政危机,增长平缓,但是所谓东边日出西边雨,我们看到其他新兴市场在蓬勃发展,包括今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内需市场。
 
  对此,我们采取了果断的应对措施,一方面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另一方面继续开发新产品来创造市场。由于超前的规划和布局,尚德对于亚太、中东、非洲地区(下称“APMEA”)进行周密的市场部署和开发并取得骄人成绩,今年我们在APMEA市场份额为30%。
 
  正因为措施得当,今年我们仍然实现增长40%以上的目标,出货量超2G瓦。
 
  记者:即将过去的2011年,您的企业所遇到的最大压力是什么?对2011年的利润有多大影响?采取了哪些措施予以化解?
 
  施正荣:在2011年,外部环境对企业最直接的影响是行业产能过剩引发的销售价格下降,这逼迫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要比销售价格下降走得更快。
 
  以今年三季度为例,我们出货量同比增加36%,环比增加16%,但是我们的毛利率从二季度的19%,下降到13.3%。虽然与国内同行比,尚德处在领先的地位,但是,这充分说明了中国光伏产业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面对危机,我们主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第一是成本控制,在产能过剩、价格下降迅速的市场挑战面前,我们只能在成本下降方面走得更快,才能胜出;第二,我们还是要在电池、硅片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领域,加大投入,增强我们的技术竞争力;第三,我们更加注重优化运营架构,达到增加效率、节省费用的目的。
 
  记者:日益严峻的国际贸易形势倒逼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但道路并不平坦,您在这方面有什么经验或想法与我们分享?
 
  施正荣:作为中国的光伏企业,尚德在国际化道路上有一些心得。我也想强调,尚德的国际化为什么会成功,关键还是这个行业国际化的特征所决定的。正因为太阳能光伏从一开始就是一个非常国际化的产业,国际产业互补与合作才使得太阳能光伏的成本,能在短短的10年里降低70%以上,光伏能源成本离平价上网、人人用得起的目标更近了。
 
  同时,在世界各地,人们在开发利用光伏产品和系统的时候,也促进了当地就业和经济的繁荣。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太阳能光伏是所有能源形式中就业人口最多的产业,每兆瓦光伏能源能够创造35个就业岗位,其中60%的就业是在市场端。因此,这个产业的繁荣和发展是可以创造一个双赢甚至多赢的局面。
 
  非常遗憾的是,虽然全球光伏产业对此有普遍的共识,但是,个别企业、个别政府在面临市场优胜劣汰的时候,抓住了“双反”这个救命稻草,寄希望用贸易壁垒来拯救他们被市场淘汰的命运。
 
  在应对贸易壁垒的具体工作中,我们要充分了解各方的诉求点,加强与各方的沟通和协调,调集内部和外部的资源,特别是要借用专业的律师团队,配合我们自身的应诉小组,仔细、完整地完成相关事务性工作,做好最坏的打算,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去争取最好的结果。
个人简介
出生于1963年2月,祖籍扬中。 1983年毕业于吉林大学,获学士学位。 198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获硕士学位。
每日关注 更多
施正荣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