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禀赋得失分析

姜奇平 原创 | 2012-02-27 10:21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焦点关注

   杨致远作为企业家有一个的缺点,就是境界没有做上去。这个境界,就是将企业核心价值与禀赋进行脱勾。

  1月下旬,杨致远终于离开了他一手创办的雅虎。

  作为从1996年起一直关注雅虎,对杨致远的浮沉从头看到尾的人,我十分感慨。如果要我给杨致远下个“盖棺定论”的结论,我认为,杨致远是个成败都过于依赖禀赋的人。

  企业基业常青的基本要求,就是不能过于依赖禀赋。杨致远赋予雅虎生命,但却扼杀了雅虎的基业常青因子。当前,雅虎要继续发展,要基业常青,就亟需摆脱不利禀赋,摆脱杨致远。

  禀赋是如何成就雅虎的:1996年到2004年

  这一时期是雅虎最成功的时期。

  1996年3月7日,成立仅一年的雅虎正式上市。27岁的杨致远从穷学生一跃而成为亿万富翁,成为华尔街上的传奇人物。我在1997年出版的《21世纪网络生存术》中,曾记录过杨致远这样一段豪言壮语:“是的,我常告诉他们今天要比一年前更有趣,原因是我们目前处于一个改变世界的位置,而一年前我们只是碌碌无为的小人物……”。

  然而,雅虎最大的成功,还不只是改变世界。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都知道,当时正是微软的全盛时代。IT业一度人人自危,只要微软想做什么,别人就很难活下去。以至IT业普遍心态是,或者做微软绝对不做的,或者专门等待微软高价收购。你可以改变世界,但微软可以通过进入你的领域,把你变得什么都不是。

  雅虎是唯一一个公开宣称不怕微软的。当时有人问杨致远为什么不怕微软,杨致远回答说,我是做媒体的,微软做不了媒体。他所指媒体,就是互联网新媒体,也就是日后人们所说1.0版。

  做新媒体,就是雅虎的禀赋。这源于杨致远的技术天才和商业敏感。当时技术超过雅虎的大有人在,都斗不过微软;但杨致远转向了新媒体,他最初的判断正如我在书中引的:“我敢说我将成为互联网上的广告主角”。这就与微软主要靠软件收费走上了不同的路,脱离的竞争关系。

  2008年4月10日,雅虎果然出现了我所说“从‘信息搜索服务商’到‘网上主流媒体’定位上的转变”,将“新闻&事件”栏放到了首页最上方,替代了搜索引擎的位置。我在1999年出版的《数字时代的人与商业》中,专章分析了“电脑网络向媒体转变”的趋势意义。指出“它标志着人们正用交互式媒体取代非交互式媒体”。

  当年美国IT评论家曾这样描写新媒体的盛况:“让我们来比较雅虎和某些更值得尊敬的媒体公司:雅虎的市场能力上周超过了90亿美元;而纽约时报公司,尽管拥有美国三个发行量最高的日报,以及像《高尔夫文摘》这样的杂志,并且还有八个电视台、两个广播电台、一个广泛的在线服务及其他,其市场能力只有76亿美元;拥有《华尔街日报》的道琼斯公司只值44亿美元;拥有《新闻周刊》和六个电视台及其他生意的华盛顿邮报公司去年利润为2.81亿美元,但市场能力只有49亿美元”。

  然而,从今天的观点看,雅虎全盛时代留下的最大隐患,就是没有明确企业核心价值。按照基业常青理论,企业要想做到基业常青,除了核心价值不变,其它所有(禀赋)都可以(根据环境变化而)改变。

  2001年2月27日,杨致远在如日中天的情况下退居幕后,提拔特里·塞梅尔(Terry Semel)正式开始执掌雅虎。塞梅尔作为管理者,持“雅虎是做媒体的”这样的禀赋观上任了。

  世事难料,固持禀赋不变的企业,最怕的就是环境发生变化。塞梅尔上任后,互联网的环境真的变了。新媒体从1.0时代,悄然进入2.0时代。

  禀赋是如何拖累雅虎的:2004年到2009年

  我判断雅虎最初出现问题是在2004年。

  在一篇文章中,我分析:“转折发生在2004年前后。这时候出现了需要雅虎从管理型公司调整回领导型公司的一个最大环境变化,这就是谷歌开始主导了新的方向。杨致远这时在哪里呢?他并没有像乔布斯那样被驱赶出公司,而是就在公司之内。他本来可以因应新的形势,将公司从塞梅尔主导的管理型定位,轻易改变为自己主导的领导型定位,依靠自己出众的技术直觉,与谷歌拼争。但杨致远显然睡着了,他沉浸在了‘方向正确’,‘剩下的只是执行’的错觉中。”

  2007年时,6月18日,雅虎换掉了CEO梅塞尔,杨致远重新回到了掌舵的位置。我在《雅虎的新选项》中,对杨致远还抱有希望,向他建议了上中下三策,希望雅虎向2.0方向上转型。上策是“通过开放搜索引擎的API(应用程序)和开发工具,像当年微软对付苹果那样,通过吸引广大应用,取得对谷歌的战略优势”。结果谷歌倒是走向这个方向,而雅虎毫无作为。中策是“避开谷歌,击其惰归,把媒体属性的搜索引擎,导向市场属性的搜索引擎,使搜索引擎脱离媒体成为营销工具。将收入来源从广告,调整为向占美国GDP40%的交易费用挖潜”。结果是FACEBOOK这样做了,雅虎仍在做网上大众媒体广告。

  继续致力于扩大1.0媒体广告收入,在我看来是下策都不如的死路。我2007年时评价:“如何搞到更多的广告,这是德克尔这个层面考虑的问题。如果杨致远重新出山只为解决这个问题,那真成临时性的安排了。如果是这样,希望只能寄托于下一代了。”意思是,杨致远将被换人。不料,杨致远采取的竟然正是这样一个不入流的对策。

  企业需要质变,也就是禀赋需要从“做1.0的”,变成“做2.0的”的生死关头,杨致远选择的是,把“做1.0的”在量变上,提高一点点。

  读者可以清楚看到,这是一个教科书式的失败。这正是德鲁克说的企业的典型死法:环境变了,企业仍按成立之初时的禀赋做事,而不能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禀赋。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杨致远作为企业家有一个的缺点,就是境界没有做上去。这个境界,就是将企业核心价值与禀赋进行脱勾。企业核心价值是“为什么而做”,禀赋是“做什么”。比如,IBM核心价值观调整了几次,如调整为“成就客户,创新为要,诚信负责”,但绝不是“我是做打孔卡制表机的”。雅虎却因为第一次的禀赋“我是做1.0媒体的”躲过了微软一刀,就躺在了成功上,对待谷歌、FACEBOOK仍然还坚持“我是做1.0媒体的”。IBM如果像他那样,岂不现在还是“做打孔卡制表机的”?那就死一百回都不止,不会像现在这样活到100岁,而且超过微软。

  禀赋将如何再造雅虎:2009年后

  我对杨致远彻底失望,是在2008年写的《杨致远跌在哪里》中表达的。我写道:“令我失望的是,杨致远换上德克尔,这是一种鸵鸟政策。在我看来,‘雅虎新总裁德克尔不过是另一个梅塞尔,都是管理型,而不是领导型的’。等于说,杨致远没有做出调整方向的回应。雅虎大势已去”。“杨致远现在仍在试图解决雅虎的问题,但在我看来,他自己就是问题所在。”

  可以说,2009年1月杨致远从CEO位置上退下后,到2012年1月这三年,雅虎的历史是白过的。主要用来解决杨致远这个问题。解决杨致远这个问题,当然不是为了卖雅虎这么简单。从选择斯科特·汤普森(Scott Thompson)来看,是想赌一把。赌的方向是什么呢?我觉得业界没有分析透,在此谈谈我的看法。

  汤普森的路数,从PAYPAL的路数中可以看出个大概。PAYPAL的结构与IPCommerce非常像。这意味着,汤普森要用收购的方式,对雅虎的禀赋进行改造,向数据核心业务方向改。这正是我五年前提出的上策的方向。方向对头后,就看雅虎的体质是否能承受变革了。也许汤普森的工作,短期看不出效果,但对积弱已久的雅虎来说,可以解决长期的问题。

个人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互联网周刊》主编。
每日关注 更多
姜奇平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