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莓“一招鲜”落败 苹果会否重蹈覆辙?

邓华东 原创 | 2012-02-28 19:52 | 收藏 | 投票

        黑莓本为一种水果的名称,但近年来人们说起黑莓的时候,往往是指一种安全性能强、欧美高端商务人士几乎人手一部的手机。如今,不少人改为喜欢另一种水果——苹果。不过,苹果会否重蹈黑莓覆辙?

黑莓沦陷,安卓苹果猛增
        电信分析公司comScore日前发布的年度《移动未来焦点》报告显示,2011年下半年,美国智能手机用户数增长14.8%,占整个手机用户总数的41.8%;而欧盟五国2011年底的智能机用户增加13%,所占比率为44%。随着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的增加,安卓平台被证实是最成功的操作系统,占美国市场近50%的份额。
        数据表明,安卓用户数猛增的同时则是RIM公司(黑莓的生产厂家)出货量的急剧下降,黑莓2011年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下降一半,已降至16%。同时,苹果手机也从黑莓的沦陷中获益。苹果智能机在欧洲五国的销售排行榜上占据着前两位。
        2011年初,RIM公司市值超过300亿美元,短短一年时间后,却仅剩70亿美元,市值不足其鼎盛时期800亿美元的一成。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去年苹果公司股价飙升50%,目前苹果市值4800亿美元,比微软和谷歌市值之和还多。而安卓手机阵营方面,据Gartner统计,2011年第三季度,三星电子出货量首次超越了诺基亚,成为市场份额最大的智能手机厂商。三星、HTC、摩托罗拉等是安卓手机阵营主要成员。

黑莓凭安全性风靡10年
        在2001年的9·11事件中,美国当地通信设备几乎全线瘫痪,但黑莓手机成功地进行了无线互联。之后,在美国掀起了一阵黑莓热潮,其很快成为企业高管、咨询顾问和每个华尔街商人的常备电子产品。
        据了解,RIM黑莓最初的用户定位,是为政府和企业用户提供拥有独特加密技术的硬件产品。传输过程中即便有一段数据被拦截,也无法解密。黑莓丢失时,RIM能够远程控制删除信息并使手机不能使用。
        “安全至上”成为黑莓的代名词,“一招鲜”让RIM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和利润在短时间内达到了顶峰。然而,“一招鲜”之后却是平淡。黑莓手机早期只有寥寥几款型号可供选择,从2008年才开始每年推出数款新品。
        易观国际分析师郭洋认为:“RIM一直不改变的原因是,害怕创新带来的不确定性会影响到本身稳定的客户源和产品定位。”
        据分析,黑莓战败的最大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缺乏创新,产品难以跟进消费者偏好的变化,黑莓产品不够酷。其次,当苹果、安卓应用商店拥有成千上万的应用程序时,黑莓仍旧局限在仅有的千余款应用程序上,并且质量上也难以与苹果安卓匹敌。
        2011年10月11日,RIM发生主服务器故障,欧洲、中东和非洲的4000万黑莓用户突然无法使用邮件和其他互联网服务。值得注意的是,RIM的主要卖点正是其处理邮件的安全和便利,这对黑莓来说可谓一场致命打击。

苹果也曾被称“一招鲜”
        作为曾经的计算机行业巨头,苹果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处于低迷状态,创始人乔布斯重返苹果公司后,先后于2001年、2007年和2010年推出了MP3播放器 iPod、智能手机iPhone和平板电脑iPad。这三驾马车改变了娱乐、移动和阅读等多个行业,也给苹果带来了巨大的营收和利润。
        不过,与其他消费电子厂商动辄数十款的产品数量相比,苹果iPod、iPhone、iPad基本上每年才推出一款新产品。这也被不少消费者称为“一招鲜走遍全世界”。
        2007年,国际知名市场研究机构iSuppli发表评论认为,苹果赢得市场靠的是设计“一招鲜”。在产品巨大成功的背后,苹果正在运用另一种影响力即产品设计。苹果依靠在加州硅谷的产品设计活动,对全球的电子工业供应链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2007年上半年排名美国前十位的电子产品原始设备制造商中,苹果的产品设计活动推动半导体产品开支增长最多。
        分析认为,苹果的成功,正是在突破技术创新阶段之后不停留,而把现代技术与现代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向消费者呈现出全新的互联网络工具,满足了新时代顾客的技术、文化、艺术需求。可以说,苹果公司的产品具有了独特的创新魅力。

记者观察:苹果与黑莓相似处不少
        苹果与黑莓相似之处不仅在于双方都以水果为名。两者都有着鲜明的卖点,黑莓主打安全性,苹果主打时尚设计和应用商店;不论是黑莓还是苹果,在产品款式方面都比较少,而不是像其他厂商那样动辄数十款产品同时在售;不论是黑莓还是苹果,操作系统都是封闭的;两者都是以整机品牌著称于世,而没有像三星、索尼那样自行构建硬件产业链……
   大多数科技公司都是工程师文化或营销文化,但乔布斯带领团队营造了苹果公司内部的设计师文化,正是这种文化使苹果产品屡屡具有颠覆性。乔布斯离世后,苹果的工业设计团队高层不时出现离职传闻。
        时尚表面上看是一种风潮,但实际上隐含了自己要与别人不一样的意义。因此,在苹果产品渐成“街机”的今天,有一些人士开始重新考虑是否还与别人一样使用iPhone等产品,而其他产品型号丰富的厂商基本不会面临此类问题,因为他们有从高到低各类产品供消费者选择。
        塞班系统的封闭和糟糕的用户体验,曾使诺基亚被迫放弃塞班,而安卓系统如今应用程序数量已赶超苹果应用商店。
        也许,苹果式时尚本质上就不是大众型产品的路子,而苹果能否在“一招鲜”后“招招鲜”,是其能否延续这种时尚的关键。(记者 邓华东)
注:本人新闻作品,原载于2012年2月28日《参考消息·北京参考》5版。网络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个人简介
本科研究生均攻读理科,后转行做记者,先后从事IT、家电领域新闻报道。曾长期担任新华社《参考消息·北京参考》数码电器周刊主编,也曾任汽车周刊主编,现为新华社客户端财富频道 &《中国名牌》杂志采访部主任。
每日关注 更多
邓华东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