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胃脘痛可用艾条温和灸

蔡晓刚 原创 | 2012-03-25 17:17 | 收藏 | 投票

 胃脘痛又称“胃痛”;“心痛”;“心下痛”;“脘痛”;“心口痛”。是以左侧偏中上腹部,胸骨下凹陷、肚脐上方靠近心窝处区域的疼痛为主要表现的消化道常见症状。西医学认为其发病多化学、物理性刺激及细菌、病毒等因素引起胃壁的炎性反应有关。中医学认为胃之受纳,腐熟及消化功能要依赖于脾气的运化,肝气的疏泄,与肾阳的温煦,故胃脘痛一症与脾、肝、肾的病变有关。胃脘痛的病位在胃,多由过食生冷,寒邪犯胃,寒积于中,阳气被遏或饮食不节,中焦运,内蕴湿热,气机阻滞;或忧思恼怒肝气郁结,横逆犯胃气滞日久,血行瘀阻,瘀血内结,不通则痛,久痛伤胃络等因致气机不畅从而胃脘痛疼。气的运化失常,“不通则痛”是发病的核心 

      取中脘穴、内关、足三里穴令患者取舒适体位选准穴位后术者一手拇食中三指如持笔写字状拿灸用纯艾条使艾条与穴局部皮肤成45度角,将艾条点燃端对准穴位处(点燃端的艾头与穴位处皮肤的距离约一寸左右),以患者自觉穴位局部温热、视之泛红,中脘穴处向腹内、内关穴处沿前臂掌侧中间向肘关节传导、足三里穴处沿胫骨外缘向足部传导但不致烫伤皮肤为度,温和灸1520分钟。按先左后右,左内关左足三里中脘右内关右足三里左内关的顺序,每日一次,15次一疗程。方中内关穴归手厥阴心包经,为本经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和胃降逆宽胸理气之功。为治疗情志失和、气机阻滞所致肠疾病的主要穴位之一,对胃痛、恶心、呕吐等胃肠症状有确切的疗效能调理胃腑气机,和胃止痛足三里胃经要穴,具有补脾健胃,增强免疫功能,消除疲劳,延年益寿的保健作用还有使胃痉挛趋于弛缓胃蠕动强者趋于减弱又能使胃蠕动弱者立即增强胃不蠕动者开始蠕动的良性双向调节作用,故刺激该穴后对因受寒或饮食所伤引起的胃痛可起到缓解或止痛的效果。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中指出足三里能通心腹胀,善治胃中寒,肠鸣并腹泻,腿胫膝肿胀酸,伤寒瘦损,气蛊诸股。”中脘别名上纪、太仓、胃脘任脉,为任脉、手太阳与少阳、足阳明之会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穴位下正好是胃体中部,具有调理脾胃,化湿降逆在于升降、燥湿的调理。 艾条温和灸三穴协同起疏肝理气,温散寒调中降逆调补脾气健中和肠之效。方法简单、安全,易学易用,当有胃脘痛疼发作时在身边无药或服用一般药物无效的情况下不妨一试。

2012-3-25

蔡晓刚 的近期作品

个人简介
主治中医师;执业医师;中国针灸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疼痛学会会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针灸康复分会理事。卫生部医促会“中国特技名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全国特色诊疗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中医药科学普及传…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