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有一座中国民间医药的圣殿

蔡律 原创 | 2012-04-17 23:58 | 收藏 | 投票

  重庆有一座中国民间医药的圣殿



  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正门,经过刘少林、刘光瑞父子的苦心经营,馆藏丰富,是中国民间医药文化的一颗珍珠。蔡律摄



  “不为良相,即为良医”展示出刘少林、刘光瑞父子为弘扬中医文化的人生抱负。蔡律摄

  从秦汉至今约三千年的中国民间医药像一枝独秀的奇葩在中华土地上竞吐芳华,从神农氏尝百草,到华佗刮骨疗疾,扁鹊、张仲景、李时珍济世救人,浩如烟海的医药和文献,以及无数杰出的医苑人物,灿若银河。建设一个民间医药博物馆,集中展示我国民间医药的精华,将中国民间医药史这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加以发掘、整理和发扬光大,便成为千千万万中国民间医生梦寐以求的夙愿。刘少林、刘光瑞父子经过长达近六十年的努力,创办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及重庆中医少林堂。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人命至重,有贵干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孙思邈(581-682),享年102岁。我国隋唐时期伟大的医药学家,孙思邈因病学医,热爱医学,淡薄名利,孙思邈主要著作为《备急千金要方》30 卷和《千金翼方》30卷。其他还有《千金髓方》、《福禄论 》、《摄生真录》、《枕中素书》、《会三教论》、《太常分药格》等多种,《千金要方》在食疗、养生、养老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使他受到了历代人民群众的爱戴,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被后人誉为“药王”,许多华人奉之为“医神”。重庆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药王孙思邈的塑像。蔡律摄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汉族,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3年)。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著有《濒湖脉学》、《本草纲目》等中医药经典。李时珍是明代著名医学家、药学家,世界文化名人。其《本草纲目》被誉为16世纪中国百科全书。《本草纲目》共五十二卷,分十六部、六十类。经二十七年(1578年)著成。共收载历代诸家本草所载药物一千八百九十二种,其中植物药1094种。矿物、动物及其他药798种,有374种为李氏所新增。共辑录古代药学家和民间单方11096则;书前附药物形态图1100余幅。每种药首先以正名为纲,附释名为目;其次是集解、辨疑、正误,详述产状;再次是气味、主治、附方,说明体用。内容极其丰富,是我国药物学的宝贵遗产,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重庆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李时珍塑像。蔡律摄



  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馆长、法人代表刘光瑞先生出版发行的30多部医学著作,传承了中国中医文化,受到海内外读者的欢迎,书籍供不应求。蔡律摄

  沿着重庆枇杷山正街蜿蜒的街巷步行到101号,有一栋独具一格、精巧雅致的古典式建筑,这就是中国第一个民营民间医药博物馆,雕梁拱檐,回廊抱柱,气势宏大,古色古香,医药博物馆建筑一共11层共3400余平方米,其平街4层楼上悬空而立的18吨重的两幅石雕壁画已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博物馆门前右侧立有一块石碑,上书“中医少林堂”。博物馆门首是药王孙思邈的塑像,悬于半空中的大型石雕壁画《神农尝百草》、《华佗为关公刮骨疗伤》,气势恢宏,栩栩如生。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建于一九九六年,宋平、迟浩田、张爱萍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致书电祝贺。



  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伤寒杂病论》为医经(唐宋以后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从魏晋及今,一千六百多年来,一直是学习中医必读的经典著作。重庆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张仲景塑像。蔡律摄



  重庆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为青少年提供难得的科普教育、健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蔡律摄

  重庆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集史、医、药为一体,是目前中国唯一的中医药专业性博物馆。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与重庆市自然博物馆毗邻,为重庆市文化系统九大博物馆中唯一的民营博物馆,该博物馆是经重庆市文化局批准、国家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备案的中国唯一民营民间医药博物馆。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从一九九六年十月十二日开始接待中外参观者十六年以来,已先后接待美、德、新、日、韩、法、俄等20多个国家数百万人次,先后与美国、德国、泰国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在中国成功举办“中德民间医技交流研讨会”,2000年中国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以馆组成“中国中医药历代发展史展览团”赴美巡展四周,深受美国观众、中医界、患者好评。



  神农氏,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他尝遍百草,教人医疗与农耕。也因为此两项重要贡献,被世人尊称为“药王”、“五谷王”、“五谷先帝”、“神农大帝”等,为掌管医药及农业的神祇,不但能保佑农业收成、人民健康,更被医馆、药行视为守护神。继伏羲以后,神农氏是又一个对中华民族颇多贡献的传奇人物。神农尝百草的神话,流传久远,至今不衰。《史记·补三皇本纪》谓:神农氏作蜡祭,以赭鞭鞭草木,尝百草,始有医药。后世传言神农乃玲珑玉体。能见其肺好五脏,因能化解药毒。重庆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神农氏塑像。蔡律摄

  重庆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建筑一共11层共3400余平方米,为中国古典式现代建筑,其石雕壁画飞檐绕壁,为中外游人、建筑学家赞叹不已。其平街4层楼上悬空而立的18吨重的两幅石雕壁画已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涵盖中国5000年以来的中国民间医药展示,其中包括中国新石器时期以及殷商、先秦、秦汉、唐宋、金、元、明、清各时期民间医药文物、图片、标本等,也包括中国佛教、道教、藏、蒙、维、壮等民族民间医药。



  岐伯,中国传说时期最富有声望的医学家,黄帝为疗救民疾,尊他为老师,一起研讨医学问题《黄帝内经》多数内容即以他与黄帝答问的体裁写成。所以,记载“岐伯”的最早的文献是《黄帝内经》。视今传《素问》基本上乃黄帝问,岐伯答,以阐述医学理论,显示了岐伯氏高深的医学修养。中国医学素称“岐黄”,或谓“岐黄之术”,岐伯当属首要地位。重庆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岐伯塑像。蔡律摄

  重庆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下设民间传统医药交流部、民间医药培训部、中医药研究部、旅游接待部。 其研究功能领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古医古法。基础理论研究“如中医地理学”。2、名药炮制,传统工艺、现代生物制剂研究如“唐妃纯中药产品系列等。3、疑难杂症,如肿瘤、糖尿病、肾虚、肾亏、不育、眩晕、痛症、中风等的临床治疗及预防的研究。4、民间传统医术,针灸、推拿、刮痧、敷药、熨烫、淋浴等的运用疗效研究。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姬姓,秦氏,名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少时学医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擅长各科。在赵为妇科,在周为五官科,在秦为儿科,名闻天下。秦太医李醢术不如而嫉之,乃使人刺杀之。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重庆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扁鹊塑像。蔡律摄



  重庆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内经图。蔡律摄



  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馆藏挂图等医学文献。蔡律摄

  从1996年6月12日开始接待中外参观者四年以来,已先后接待美、德、新、日、韩、法、俄等20多个国家上百万人次,先后与美国、德国、泰国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在中国成功举办“中德民间医技交流研讨会”,2000年中国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以馆组成“中国中医药历代发展史展览团”赴美巡展四周,深受美国观众、中医界、患者好评。

  馆藏文物



  重庆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馆藏文物之一。蔡律摄

  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馆藏文物3000余件,分诸展厅展出,其中含“文物馆”、“历代名医名著馆”、“名方、名药展示馆”、“少数民族医药特色馆”、“历代民间药物炮灸、工艺、工具陈列馆”、“民间中草药动植物标本、仿古药房、药膳小食展示馆”等。涵盖中国5000年以来的中国民间医药展示,其中包括中国新石器时期以及殷商、先秦、秦汉、唐宋、金、元、明、清各时期民间医药文物、图片、标本等,也包括中国佛教、道教、藏、蒙、维、壮等民族民间医药。

 

  重庆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馆藏文物之二。蔡律摄

  馆藏基本陈列有:医史类、药史类、制药类、标本类、少数民族医药类、佛道教医药文化类。藏品有古医书12000册、瓷器282件、青铜器60件、汉砖145块、植物化石50块、文献资料10000份、标本4000份。其中部分为稀世珍宝,如“青花风鳞研钵”、“古铜炼丹炉”、木刻或活字印刷的古医书、新石器时代的“碾药槽”、西周“青铜熏炉”、汉朝“巫医诊疗器”等。



  重庆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馆藏文物之三。蔡律摄

  由刘少林创办的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重庆市神农中医药研究所、重庆中医少林堂门诊现由其子刘光瑞继承父业,继续发扬光大。刘少林,出生于1921年,四川遂宁人。刘氏祖父刘玉亭,在遂宁业医,伯父刘紫云在成都业医。刘氏行医六十余年。先后在成都、武汉、遂宁、遵义开设诊所,悬壶济世,1953年定居重庆,创办重庆刘少林药房,1978年创办中医刘少林诊所、2002年9月30日申请注册重庆中医少林堂注册商标,2003年10月28日获得注册,注册号为3327122,商标中文为少林堂。



  重庆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太医阁。蔡律摄

  刘少林于1980—1990年间,开始系统收集、整理和研究民间医药文献资料。在10年时间里专赴除台湾、新疆、西藏以外的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县、镇,拜访了500多位专家名师及中医绝技同道,走访了上千名疑难病患者,收集整理了数千万字的民间医药资料,相继著有《中国民间医学丛书》即:《中国民间刺学术》、《中国民间小单方》、《中国民间草药方》、《中国民间实用药方》、《中国民间推拿术》、《中国民间儿疗图解》、《中国民间敷药疗法》、《中国民间百病良方》、《中国民间疾病预测学》等,由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其中《中国民间儿疗图解》一书,经香港龙源公司作中介人,由台湾千华出版公司作为国粹精选在台湾出版发行,促进了海峡两岸中医界的学术交流,曾获得四川省科普优秀作品三等奖,西南西北片区优秀科普图书二等奖。《中国民间小单方》也在韩国发行。《中国民间医学丛书》也畅销发行国内外,共五次再版,发行总量在200多万册,还有16项新产品获国家专利。



  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馆藏《本草纲目》书影、炼丹炉等医学文物。蔡律摄

  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馆长、法人代表刘光瑞先生的10余部民间医药专著已流行东南亚、欧洲、美洲等中医界及患者群,36项发明已有18项分获中国专利发明证书,现刘光瑞先生为中国重庆市渝中区中医开业医生协会会长,德国中医研究院副院长,留学生导师,新加坡中医研究所教授。“做民营博物馆是我毕生的心愿。”刘光瑞告诉采访他的记者,他出身中医世家,家族三代收藏了三万多册医药典籍和上千件中医实物,一直想找一种方式传承中医文化。刘光瑞馆长还被聘为美国第九届INPEX国际博览会评委。刘光瑞擅长中医药民间绝技的研究,获科技奖、发明奖28项。



  重庆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医药标本室。蔡律摄

  1996年,刘光瑞的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开馆后,面对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他一度产生强烈的满足感。“即使现在,每年前来参观的人数也近10万人。”依托中医少林堂来补贴博物馆,并通过博物馆来提升中医少林堂及其开发的中医药品和保健品名气,实现良性互动。

  刘光瑞是重庆市颇有声誉的中医,也是中医药文化的忠实拥趸。他师从乃父、名老中医刘少林,从事中医药理论研究和中医药保健产品开发多年,执笔出版过《中国民间草药方》、《中国民间刺血术》、《中国民间推拿术》、《中国民间敷药疗法》等多部医药专著,被评为首届全国自学成才标兵。然而让他声名更为响亮的还是他创办的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馆内收集了万余件医药文物及数千册古医书、标本、历代史料。

  重庆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穿山甲标本。蔡律摄

  刘光瑞认为,中医既是医学的中医更是文化的中医。文化不彰,医道不辨,医术则不明。他说,从《黄帝内经》开始,中医药文化的哲理就十分清晰,阴阳学说、五行相生相克、经络气血、四诊八纲、整体宇宙观、辨证论治的哲学思想基础已经奠定。随着社会形态、物候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形成了以《黄帝内经》思想为前提的和而不同的中医药文化流派,比如寒凉派与温热派、十四经络与奇经八脉的内外治病,都是根植于中医药文化哲理,只在疾病理解和施治上有所区别。

  中医药文化广阔、深邃、丰富,中医药文化的空间包罗普遍联系为整体的宇宙万物。刘文瑞进而阐释说,宏观世界的万物运动和微观世界如脏腑、经络、气血等存在着相互联系和影响;中医药文化的深邃,在于人文时代的精神土壤,与儒、佛、道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与现代文化理念与表达方式存在相当的时空疏离感。中医药文化之丰富,体现在历史发展中理论与治疗方法、养生方法等的积累和融汇,也体现在相关的诗歌艺术、通俗民风、心理情操等的表现与演进。

 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馆1楼大厅。蔡律摄

  然而,由于受西医的理论观点与思维方式的影响,目前中医药的传统文化哲理被模糊、扭曲,其认知和应用也趋于狭窄、浅薄和简单。其原因一方面在于西学背景的人士对中医药的研究只是简单地与西医理论对接,中医药界的许多研究者也急功近利,没能够真正深入下去,在基础理论上发展出合乎当代认知环境的明晰脉络;另一方面,中医药深沉的历史文化背景,在现代传播环境中也制造了自身的神秘,也就导致了社会上中医药文化的贫乏。凡此种种,于是才有商人、学者,巧借中医药养生概念及思维方式,宣传推销不中不西的谬论和伪劣产品,进一步歪曲和败坏中医药文化。

 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馆内图文并茂的民间医药文化介绍。蔡律摄

   中医药文化要传播普及,首先面对的是教科研中的各种现实的障碍。现代中医教育的方式,让学生苦读多年而未能临床执笔处方;而临床中医院的中医技术,更像西医的拷贝,为了经济利益,宁可让患者在反复检查中煎熬,也不愿发挥中医的辨证施治;对中医药科研的论证方式照搬西医模式,根本没有建立中医药特色的科研评价体系,有水平、有经验的名老中医的科研项目在另类科研思维方法束缚中,特色全无,也越来越像西医的科研成果。在这样条件下很难想象会有华佗、张仲景、李时珍式中医大家的出现。

  针对如何发展文化中医的问题,刘文瑞开出自己的“药方”。其君药:中医药理论创新,特别要在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和跨学科交叉研究上下功夫;其臣药:中医药临床技术创新,在治疗重大疾病、疑难杂症上有突破,进一步规范常见病的诊疗技术;其佐药:推进中医药产业化,有特色鲜明、个性专一的中药产品问世;其使药:是创新中医药教育及中医药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政策法规制度,创造有利于中医药文化的全面发展的环境。



  刘氏刺熨疗法,是重庆刘氏家族刘光瑞先生继承刘氏先辈而世代传承的医术,2008年6月,“刘氏刺熨疗法”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蔡律摄

    让中医走出国门,让中医为人类健康服务是少林堂的愿望。刘氏刺熨疗法,属重庆刘氏家族刘光瑞先生继承刘氏先辈而世代传承的医术。其历史十分悠久。《黄帝内经》就有刺血医术的记载。而刘氏的刺熨疗法,则起源于清•顺治年间刘氏先祖从湖广迁来重庆之时,迄今约350年,传承了15代。“刘氏刺熨疗法”是他家族世代传承的绝活,以针灸、火熨、滚石等绝技为主要治疗方式,对各种颈、肩、背、腰疼痛和内脏疾病治疗效果十分显著。2008年6月,“刘氏刺熨疗法”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刘氏刺熨疗法经过历朝历代的不断变化发展,形成了刘氏刺熨自成一体的疗法。刘氏刺熨疗法包括刺血术和火熨术两大类别。其基本特征是:理论依据性强,专科疗效性好,有各民族医疗的共通性,有临床针对性,操作隐秘性,药材地源性等显著特征。刘氏刺熨疗法传承口诀既有核心传承疗法,又有临床指导理论。该疗法是中国传统民间医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巴渝大地世代相传的民间医术绝活之一。



  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馆长、法人代表、著名中医刘光瑞先生在对少儿问诊。笔者近日肩周炎、风湿及手关节疼痛难忍,影响工作和生活,经过“刘氏刺熨疗法”四个疗程治疗,完全康复,从此我改变对民间中医的疗效的看法,中医在肩周炎、颈椎、腰椎等骨伤一类疗效较好,重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刘氏刺熨疗法值得发扬光大。蔡律摄



  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馆长、法人代表刘光瑞先生为弘扬中医文化作出重要贡献。他撰写的20余部民间医药专著已流行东南亚、欧洲、美洲等中医界及患者群,36项发明已有18项分获中国专利发明证书。刘氏刺熨疗法,属重庆刘氏家族刘光瑞先生继承刘氏先辈而世代传承的医术。以针灸、火熨、滚石等绝技为主要治疗方式,对各种颈、肩、背、腰疼痛和内脏疾病治疗效果十分显著。2008年6月,“刘氏刺熨疗法”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刘光瑞先生现为中国重庆市渝中区中医开业医生协会会长,德国中医研究院副院长,留学生导师,新加坡中医研究所教授。 蔡律摄

  从全球范围看,博物馆事业社会化是发展趋势。在博物馆事业发达国家,民办博物馆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日本,近3成博物馆为民办博物馆;法国,近4成博物馆为民办博物馆;美、英等国,近六成博物馆为民办博物馆。其中,产生了如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举世闻名的重要博物馆。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9年8月,各地文物部门登记注册的民办博物馆为386个,为全国博物馆总数(约2900个)的13.3%。东部地区民办博物馆191个,约占全国的50%。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民办博物馆有61个,遥遥领先其他各省区,占全国的15.8%。山西、河南、四川、陕西等传统文物大省,内蒙古、云南、宁夏等少数民族文物丰厚地区,民办博物馆数量也较多。目前,成都和西安的民营博物馆均超过20家,重庆注册的仅9家。

  蔡律      2012年4月21日

个人简介
湖北师范大学毕业,留校任系团总支书记兼政治辅导员;2004年任忠县人民政府顾问,2007年获“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球问计求策”一等奖,荣获2007度、2008年度重庆十佳网络知识分子。荣获2011年“新阶层·重庆第二届…
每日关注 更多
蔡律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